浅谈书法教育与书法艺术传承

2013-08-15 00:42□赵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写字书法

□赵 亮

中国的书法艺术教育是我国的文化特色门类,也是最为实用的一门学科,普及最广,同时也是存在了3000多年的教育体制,并在历史上跻身于官学并列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在私学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这一传统实用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被现行的教育体制所制约,书法艺术出现了“写字”的严重危机。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书法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录”,中国书法艺术的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一、书法教育的悠久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即设有官学制度,使教育有了正规化的体系,官学施行“六艺”教育体系,“六艺”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和“数”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基本的文化知识。秦统一中国后,基于政治和文化控制的需要,推行了“书同文”的文化政策,对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这对汉字和书法的教育普及和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教育有了更广泛的发展,并形成了“家学”的教育方式。隋唐时代,尤其是唐代,政治开明、文化昌盛,书法得到空前重视。宋代的书法不仅在科举制度上等到了体现,而且宋徽宗还专门设置了中央官学,课程包括国子学、书学、画学和算学,并在政府衙门设置“楷书”、“书令史”等名目之常员,负责书写记录。明代帝王对书法的喜爱同样推动了书法创作的兴盛。同时对书法创作优秀者予以赏赐和提拔,这对书法的普及无疑有明显的效果。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中康、乾二帝尤其喜好书法。同时清代教育制度基本沿袭明制,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校和书院,还有民间的学塾。仅以国子监为例,监生每日必须临摹晋、唐法帖数百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在部分大学、中小学设立了书法专业和书法课,同时设立艺术类专业提前招收书法专业学生,鼓励书法爱好者和有书法功底的学生学习和报考,乃至从事书法教育和创作工作,这对于推进我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推广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书法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虽然书法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目前,在我国已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科研机构设置了书法专业,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日臻完善,与此同时每年还有百余名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受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发展和培训机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书法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既缺少师资队伍,几十年来罕见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造成这种局面,不外乎由如下原因:

第一、书写工具的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日常写字,使用的都是毛笔。而现在国人日常写字,使用的是钢笔、圆珠笔等硬笔,毛笔则几乎完全退出实际日常使用领域。书写工具的根本差异,使写字者已越来越难以体会掌握书法的操作规范及其美学意义。特别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以至于硬笔也很少派上用场了。这对书法来说,真的是一场灾难。

第二、更深层次的,是教育的失误。一直是应试教育,故考试的内容左右了教育的内容。科举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进入上流社会,也是安身立命的工具。现代中国,步入上流社会,基本用不上书法,身份教养的象征也与书法不沾边。由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照搬西方来的,所以,现今青年人受的审美教育,也是发端于西方现代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审美的标准也在相当程度上惟西方人马首是瞻。现行书法教育的缺位造成的恶果,不仅是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写自己的母文(据说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更严重的是给我们的后代在文化的认同,传统的承袭,人格的养成和审美心态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书法理论的混乱。我国传统的思维是实事求是的,极少长篇大论。文学、艺术、美学等诸方面的理论,也大都是点评和顿悟式的。只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都是人家白种人针对自己的美学艺术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尤其是书法艺术实践方柄圆凿。

第四、部分媒体的误导。正因为目前书法理论界存在着混乱,许多专业报刊及其影响下的大众传播媒介发表的书作,往往非常低劣,对青少年和一般受众起了误导作用。

第五、书家地位的尴尬。这是造成书法危机的并非不重要的因素。就是说,现今中国,很多书家无法以书法谋生。书法历来被文人学者视为雅事,因而大都恥于言钱,也很少有完全靠鬻书为生的专业书家,即使在当今商品社会,也一仍如初。而在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由于有完美的书法教育体系,需要一支庞大的书法教师队伍,书家可以凭借书法艺术谋生,书家的社会地位也自然很高。

三、普及书法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一是要提高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在古代,甚至近代,书法艺术主要发挥着信息记载与信息传播的社会实用功能,但同时也具有审美与社会教化功能。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文化承载与传承价值、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意象思维开发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个方面。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在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是落实要求,普及书法教育。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成功感。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提高书写能力,加深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2011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多渠道解决书法教育教师缺乏问题。中小学目前普及书法教育的主要客观问题,就是缺乏书法专业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应在现有教师中,选择有书法基础的教师去短训进修;二是鼓励大中专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三是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四是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书协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设立书法艺术传承基金、加强交流,提高书法的影响力。通过持之以恒的采取上述措施,中国书法艺术传承的外部环境将会越来越好,书法艺术定会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写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我学写字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所谓书法艺术
我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