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竞赛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013-08-15 00:54何毅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竞技意识

何毅萍

(厦门兴才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在当今社会,发展与进步让社会的各方面日趋现代化,知识渊博不仅是对人才的要求,更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种延伸,是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1]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育体、育人、育心、育智、育美作用的同时,更以旗帜鲜明的特征、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大量的研究纷纷指出大学生健康水平不断呈下降趋势。因此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体育竞赛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的总称,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学校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开展的,为了提高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比赛,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而且对学生一生的体育习惯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参加体育竞体育竞赛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决定了其积极的内因。利用体育竞赛的外因来激励主体的运动兴趣,产生体育意识。通过定期有规律的比赛让主体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了持续的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

1 大学生对体育竞赛的选择趋势

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选择趋势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对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动作和形式没有硬性规定,可以自由发挥和展示个性的新兴体育项目是高校大学生对其青睐的重要原因。对于不同的竞赛形式,学生的激情,动力也会因此而异。总结实践经验,得出学生对体育竞赛的选择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男生的项目选择倾向

以集体对抗性为主的力量、速度项目更加能吸引男生的运动欲望。由于受到身体条件、心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男生对抗性、竞争性、力量性、速度性的项目比赛比较倾向。例如: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散打、跆拳道等比赛。经过比赛,他们从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个人能力的展示和自我超越。通过组织竞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淡化比赛规则,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加入到比赛中,体会到比赛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吸引更多的男生都能加入到运动中,即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1.2 女生的项目选择倾向

女生更倾向于以单项为主的柔美、灵活的项目。相对于男生、女生天生身体就比较灵活且柔韧性好,对美有更高的追求。因此那些具有娱乐性、表演性的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更深受女生所喜爱。在这类比赛中,既可以塑造形体美,又能提高自信心,真正让女生的美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竞赛,获得成功的感受。如果学生的这种体验经过周期反复得到强化,即可让女生的体育意识得到不断巩固和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1.3 趣味性体育知识竞赛吸引更多的眼球

学校的体育竞赛大部分都是技能性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但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运动过量造成疲劳、运动损伤、处理不当等等。在很多高校的教学中,就有开展关于体育知识的选修课,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修养。学校还可通过组织趣味性知识竞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运动的重要性、怎样合理运动以及运动后的恢复和营养的补充,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运动热情及保持运动习惯。

2 体育竞赛形式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怎样使大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学生体质是高校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开展的,为了提高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体育比赛。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教学比赛来激励学生的上课热情、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技巧。体育课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知识的作用。有专门的教师指导,避免运动过程中学生的盲目性,帮助他们更快掌握技巧,获得很好的运动体验。大学生争强好胜、好竞争,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追求技能的提高,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体育意识的激发。[3]适当的教学比赛,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获得运动的快感。

第二,经常开展非正式竞赛来激励学生的运动热情。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每周才一次两节,时间短。因此,学校应当鼓励和组织一些非正式的比赛,如班级联赛、院级联赛等,使体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课余体育竞赛既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并且对学生一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减化了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强调了学生的普遍参与性,同时在竞赛的过程中突显内容的趣味性,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的热情,它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组织各式各样的课余体育竞赛,让大多数学生经常能参与比赛,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持续增强,最终形成稳定的体育行为。

第三,通过竞技体育的媒体作用来激励学生的体育意识。大众传媒利用自身信息传递的优势,将竞技体育的影响扩大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的竞技体育一般是指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其技术性、艺术性、观赏的价值都很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比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作为大学生,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他们可以从观看比赛中,加强对项目的理解,指导实践,提高体育意识。例如:受大多数大学生所爱的美国NBA篮球赛,其影响力是无法想象的。体育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对体育的需要倾向”—“形成一定体育价值取向”—“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生活主体意识形成”的途径实现。[2]

第四,在学校里,可以定期的举行体育文化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过上一次“体育节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里是特别重要的,它能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它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传播文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成为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竞技体育为体育提供了丰富和广泛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体育留下了很大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设置多样性的体育项目:如健身类体育活动、娱乐类体育活动、竞技类体育活动、创造类体育活动、知识类体育活动、观赏类体育活动以及民间和民俗体育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语

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仅靠一周1~2次的体育课一点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每周至少3次运动,每次不能少于30min,才能保持人的健康持续提高。所以,竞技运动项目成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中的最爱。竞技运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情操。利用比赛过程的竞争性和娱乐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升学生兴趣。经常开展适合多数学生参与的比赛,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校园体育氛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和健康。引导学生走上健身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道路,我们仍要努力。

[1] 王小安.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刍议[J].湖北体育科技,2008(5):27.

[2] 李小军,游欢.主体体育意识与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

[3] 钱华为.试论体育竞赛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J].三峡大学学报,2009(S1).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竞技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论学校体育竞赛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