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青铜文化研究初探

2013-08-15 00:46黄丽英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铜鼓东山青铜

黄丽英

(柳州市文物考古队 广西 柳州 545001)

越南青铜文化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出土的遗存较为丰富,且类别也较为齐全,许多器物蕴藏着浓厚的越南文化而独具特色,令人喜爱!并且,一些器物之造型、纹饰、技术工致殊绝、独树一帜,特征鲜明而成为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瑰宝。越南的青铜铸造工艺、艺术品质、社会生活及其意识形态、文字美术等方面,皆反映了越南古代文化发达的高度。越南文化的代表东山文化始于公元前5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出土的器物以铜器为主,以及陶器、磨光石器等。东山文化时期,越南的青铜冶铸技术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采用了石范法、陶范法和失蜡法等工艺。东山文化属于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深受中国战国至汉代青铜文化的影响。从考古实物资料看,越南东山出土的青铜器都具有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的形制和风格。东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磨制石斧、有肩石斧及青铜制作的鼓、兵器、容器和装饰品,还有陶器、玉器、货币等,是典型的中国汉文化遗物。特别是神圣的、值得珍视的铜鼓,即许多东山铜鼓之鼓面和鼓壁上装饰着圆弧纹、锯齿纹、飞鸟纹、船纹、蛙纹,制作精巧,装饰性极强,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出土的战国至汉代铜鼓纹饰相似。可见,越南的东山铜鼓和许多铜器的造型、纹饰及风格即有本国的文化特色而又融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元素,这是中国、越南经济和文化交流水乳交融的结晶。

一、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

越南青铜文化艺术遗存,椐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表明,在上古的青铜时代,中国的南部边疆及越南地区已成了多族群互动融合与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文化区域。我们看到,在越南北部等地发现了殷周式典型器——牙璋、石戈、越式夔纹印纹陶;公元初的铜器如铜鼎、铜壶、铜镜、铜剑、铜 、铜戈、铜钟等则与中国的铜器极为相似;汉代,其铜鼓、铜钮钟、铜筒、铜钺、铜灯、铜樽、铜鍪、弩机、铜镯、铜盘等更是与中国岭南地区的许多出土青铜器文化元素同;而最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目前仅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地区才有出土的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1),亦在越南出土的青铜器遗存中也有发现。细线刻纹,就是用发丝、针尖般工具在青铜艺术品上描绘錾刻的纹饰,其内容丰富多彩,所见图案,皆一丝不苟,细致非凡,清雅脱俗,令人观后感叹不已。

越南的青铜铸造业的起源是在内地中原殷周、春秋战国、岭南青铜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一点已得到考古发现的证明。例如,东山文化出土的铜鼎,圆形直口、三环钮盖、鼓腹弦纹、附耳、蹄足,其可断为春秋战国器,因此可认为,至迟在春秋早期,越南东山人已开始铸造青铜器,而且产生了春秋式铜礼器的铜制品。再如,越南邵阳、宁平所出的护胸甲片,其中的装饰主题如卷云纹、对蛇纹、羽人纹等都与中国石寨山文化的铜饰有相似之处;而兴安所出羊角钮钟,饰翔鹭纹,与广西汉墓所出者同,密山所出的铜钟饰2方连续回纹,此亦为中国岭南、云南石寨山等地的青铜纹饰主题,种种出土青铜遗物表明越南青铜文化与滇族青铜文化亦有着密切的交流与融合。总之,越南东山文化深受中国青铜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源远流长,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首先,以农业为主,出土青铜器有斧、锄、镰、铧犁等工具,表明青铜时代已广泛实行农耕水稻种植,而且,两国皆驯养了牛;在东山铜鼓纹饰中,可见海船、咸水鱼等图案,而中国岭南的铜筒、石寨山铜鼓纹饰也有竞渡船纹、鱼鹰捕鱼等图案,遗存中也见鱼钩等渔具,反映了两国都有兴旺的捕捞业,并且,铜鼓常用船纹做装饰,也反映当时手工造船业的发达状况;另外,越南河内的古螺城曾发现一个箭镞仓库遗址,内有公元前3-前2世纪初期的1万枚箭头,造型风格与中国同;又如,越北海防越溪墓葬出土的兵器中,除若干短剑有地方风格外,其余皆是中国式的战国铜剑,再有,越南清化东山所出的蒜头细颈铜扁壶,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所出者为同一种类型,这种种共性,反映了越南汉化的趋势,也是汉王朝在今越南设立行政区的确证。

此外,越南青铜文化艺术品的装饰内容非常广泛,动物题材占有一定比例,除了龙、凤等瑞兽仙禽外,山中的狮、虎、鹿、兔,六畜,天上的大雁,水中的各种水鸟、游鱼等,古代先民日常所熟悉、喜爱的动物几乎都能在古代青铜艺术品的纹饰中找到。其次,花卉纹亦是青铜艺术品上常见的不朽题材,主要以花朵、缠枝花形式为主,花头的画法变化很多,常常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夸张,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几何纹在青铜艺术品的装饰内容上使用的频率较高,弦纹、弧线纹、直线纹、斜线纹、圆圈纹、云雷纹、重环纹、三角纹、菱形纹、织锦纹、回纹等等,亦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可见,越南青铜文化艺术品的装饰纹饰也皆流淌着中国青铜文化的“血脉”。

公元10世纪后越南独立,青铜文化艺术才体现出了本国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二、铜器的类别

一般地,越南的铜器主要类别有:

1、食用器:鼎、锅、鍪、 、釜、豆、铺、盂、盆、匕、四连灶、长柄勺、案;

2、酒器:壶、杯、 、觚、尊、 斗、樽;

3、盥、水器:盘、 、鉴、汲壶、桶、缸;

4、兵器:戈、矛、钺、刀、剑、戟、匕首、弩机、矢镞、臂甲、护胸甲片;

5、乐器:钟、铃、鼓、铎;

6、杂器:镜、带钩、洗、耳杯、樽、炉、 斗、灯、手镯、脚镯、戒指、项圈、耳环、圜钱、符、玺印、杖头饰、牌饰、秤、盖盅、瓮、俑;

7、工具:斧、锛、锤、钳、鱼钩;

8、农具:锄、犁、镰、铧;(图 2 汉铜盘)

三、铸造技术

公元前后,在大陆商周王朝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南部的许多地区都相继进入了青铜时代和文明社会,迄今,考古学者在越南北部等地发现了殷周式牙璋和石戈,发现了越式夔纹印纹陶,这表明,古越人是传播殷周文明的中介,也是其向东南亚等地迁移的确证。另外,在越南义静省鼎村发掘的142座墓的青铜文化遗存中,出土了铜桶、铜鼓、匕首、弩机、矛、剑、斧、钟、壶等,纵观这些出土的青铜文化遗存,那就是多使用砂石铸范、泥制合范,如短剑、钟、桶、钺、斧;陶范法,如壶、鼎、釜、鍪、鼓、钟;失蜡法、泥制合范法如铜鼓等。可见,在前770-前221年左右,越南的民族已经掌握了冶铜和铸造技术,其铸造技术有:石范法、陶范法、失蜡法;其纹饰技术有:铸造法、錾刻法、拍印法。

此外,越南义静省鼎村出土的弩机、铜钟、铜矛、铜剑、铜斧等,其中,短剑49件,这些铜制品经物理检测,即铜器合金除铜、锡、铅,还含有亚铅、钡,这种合金容易控制温度,适宜浇铸和减少气泡,铸成的青铜合金坚固耐用。

四、文化艺术之内容

越南青铜艺术品璀璨绚烂。笔者通过查阅考古实物资料及文献资料,可知其文化艺术内容及其丰富,它们主要内容包含:宗教图腾崇拜、生殖器崇拜、自然物崇拜、动物崇拜、器物崇拜等等。

(一)宗教图腾崇拜。从青铜文化遗存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铜鼓、铜缸、铜盆的装饰纹样中都有太阳芒纹。这样一种把喜爱的或认为神圣的物像铸造在青铜器物上,可以想见,东山居民无比喜爱太阳、崇敬太阳,因而常常有祭祀太阳为神物的情怀;同样地,在铜剑、铜矛、护胸甲片、铜鼓纹饰中的蛇纹、龙纹,也具体地体现了东山居民崇敬龙蛇的精神寄托和信仰;在铜鼓、铜桶、铜戈、铜盆、铜钺纹饰中的鸟纹,亦显露了鸟神崇拜的痕迹;此外,在铜剑、铜戈等器物上还有人面纹的图案,这种人体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遗风,蕴藏着浓厚的民族学、民俗学等寓意,亦或释为“人通天神”或“人神崇拜”之宗教意象。

(二)生殖器崇拜。这是岭南瓯骆民族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之一。东山文化青铜瓮纹饰精美,其中盖和瓮体4组男女交媾形象,表达了古人对生命的渴求,对繁衍的祈祷。。同时,东山文化还有表现正在交尾的动物形象,这即是生命的赞歌,也是生殖器崇拜之信仰理念。可见,上述这些青铜器物上的纹饰装饰无不反映了东山人的社会生活习俗、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等。

(三)自然物崇拜。东山文化青铜器的纹饰中,自然界的山水、草木、海浪、花鸟、虫鱼在铜鼓、铜钟、铜桶、铜洗、铜盘、铜钺中都是入画的最佳题材,这里多方面地影射了古人对生命体征或神化了的物象的尊崇心理。

(四)动物崇拜。东山文化中,青铜艺术品兽类图像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大都着力刻画表现了猛兽的生动形象。例如,虎的形象很多,它们有的或立、或跃、或蹲、或卧,皆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显示了高超的装饰艺术,亦体现了东山人对瑞兽虎的崇拜理念;蛙,是越南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他们认为,蛙神可以降雨而获得五谷丰登,亦可避兵凶等等。无疑地,东山青铜文化纹饰上所有的动物纹样,皆是其社会生活和民族习俗的最佳体现,亦是对动物崇拜的真实写照。

(五)器物崇拜。自古以来,铜鼓是一种乐器,亦是重要的礼器,更是地位权利的象征。铜鼓崇拜也属东亚南部地区各民族的共同习俗。它与中国商周先民视青铜器为礼器的崇拜心理相似。

五、纹饰纹样艺术特征

综观东山青铜文化艺术品,其纹饰纹样或铸造、或錾刻、或镂空、或拍印、或圆雕、或浮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集审美艺术、实用价值、观赏于一体而独树一帜,特征鲜明,深刻地反映了古代越南东山人的文化、政治、经济、民族习俗、宗教等,所以,许多青铜艺术品造型优美,铸造工艺精湛,纹饰富丽雅致,体现了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成为越南青铜艺术品的瑰宝。

(1)几何纹:弦纹、直条纹、斜条纹、波浪纹、三角形纹、圆圈纹、连珠纹、网纹、云雷纹、同心圆纹、卷云纹、重环纹、水波纹;

(2)火纹;

(3)龙纹:龙纹、夔龙纹、夔纹;

(4)凤鸟纹:长尾鸟纹、短尾鸟纹、有冠鸟纹、无冠鸟纹、长喙水鸟纹、翔鹭纹、长冠凤纹、花冠凤纹、多齿冠凤纹、雁纹、鹦鹉;

(5)其它:如各种动物纹、人物画像、竞渡船纹、螺旋纹、羽状团花纹、钱纹、蟠螭纹、锯齿纹、芒纹、干栏建筑纹、稻穗纹、双S形纹、乳钉纹、鳞纹、麒麟、螺纹、蟹纹、织锦纹。

六、中越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2000多年。在古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南部边疆的民族与越南民族双方不断地通过经济交通,文化艺术,战争宗教等各种交流方式,使彼此的了解得到加深,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文明得到了发展。更何况,在秦汉王朝的统一进程中,从汉武帝经营西南夷,设立交趾郡、益州郡,一直到东汉时期设立永昌郡,打通西南夷道,西南并入秦汉中央王朝版图。期间虽有反复,但这一历史进程毕竟还是大大加强了中国南部边疆与内地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极大推动了中国与越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交往的潮流。上述史实在公元前后的中国古文献中,尤其是在现代中外考古发现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近30多年来,特别是广西的考古发掘表明,广西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矿藏,此外,还发现了武鸣元龙坡铸造遗址、北流铜石岭冶铸遗址、灵山县洞穴冶炼遗址等等,笔者认为,岭南青铜文化的起源,当是在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下而独立发展起来的地方性青铜文化,而冶铸地,则是在中国岭南。

详细地考察越南东山文化,并且从考古资料看,越南东山文化出土的青铜器类都具有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的样式和风格之遗风。东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磨制石斧、有肩石斧及青铜制作的鼓、武器、容器和装饰品,还有陶器、玉制装身具、货币等,是典型的汉文化遗物。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铜鼓这一器类,即鼓面和鼓壁上装饰着圆弧纹、锯齿纹、飞鸟纹、船纹、蛙纹,制作精巧,装饰性极强,这都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出土的战国至汉代铜鼓相仿佛。可见,东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即反映了中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又反映了自己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征。

例如(1)铜鼓说:按照奥地利铜鼓学者黑格尔的巨著《东南亚古代金属鼓》(1902年著)所提出的分类法,铜鼓分为四个类型。黑格尔在研究了165个铜鼓后,将当时所知道的铜鼓划分为4个基本类型和3个过渡类型,以越南的沱汀鼓(即慕列鼓)和中国的开化鼓为代表,列为I型鼓。这类铜鼓差不多都是大型或特大型鼓。鼓身自上而下明显分为3节,上为胸部,膨大突出;中为腰部,收缩成直筒形;下为足部,向下垂直或先收后张,形成一个向外扩展的截头圆锥体。胸腰间附两对并列的扁耳,耳上有编织状花纹。有的在4只耳旁还附有2只另外式样的副耳。鼓面中央太阳纹一般为12芒,后期的铜鼓在鼓面边缘有4只青蛙塑像,有时还夹有两个骑士塑像。鼓面和鼓身满布纹饰,组成各种装饰纹带。

中国华南的考古发掘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发掘了成百上千先秦两汉的墓葬中,著名的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地,昆明羊甫头滇族墓地,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等。在这些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不乏古代铜鼓的精品,同时期的广西左江越人崖画还表现了时人使用铜鼓的盛况,它们雄辩地证明,云南和广西堪称古代早期铜鼓的王国。

而按照藏储量来说,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铜鼓大国。越南的铜鼓虽然受到过中国的影响,但是也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从造型和纹饰看,有些图案是中国所没有的。而他们除了在铜鼓上有,在其他的铜器,包括石器铁器也有类似的纹饰图案。比如我们广西的铜鼓鼓面上,迄今只看见过两只青蛙重叠,而东山铜鼓是三蛙重叠等等。”

例如(2)羊角钮铜钟说:越南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战国和汉代,越南地区的民族和中国岭南地区的先民一样,曾大量地铸造礼乐器羊角钮钟。一般地,羊角钮钟为陶范法铸造,6个或4个一组出土,其造型为半橄榄形,且大小不一,即由大到小依次递减,并且每件钮钟都可以敲击出两个音,一个音在钮钟的中心位置发生,另一个音在钮钟侧面发生,但是,每件钮钟研发出的音均不雷同。顶端上有一对外侈的羊角形钮,钮下有一个长方形镂孔作穿,钟面大都为素面,但中国却有装饰人面纹、弦纹、翔鹭纹的,而越南仅有装饰翔鹭纹的。此器型制奇特,古朴而不乏典雅,浑厚中透出精巧,造型和中原地区的青铜钟迥然不同,它呈现出不落俗套的民族风格,是岭南和越南北方少数民族青铜文化典型的代表——杰出的青铜乐器艺术品。

例如(3)铜筒说:在中国岭南地区和越南都出土了一定数量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容器铜筒。其体呈圆筒形,直口,口沿左右两侧各饰一圆条状蛙形耳,筒面纹饰一般装饰几何纹、竞渡船纹、羽人纹、弦纹等,陶范法铸造,套足。

例如(4)靴形钺说:铜钺,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亦是礼器,其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及民族地区皆有大量出土。其既有纹饰装饰的,也有素纹的。但靴形铜钺这一器形,设计思维独具匠心,目前仅发现于中国岭南地区和越南地区,它们造型同,但纹饰装饰却迥异,反映了地域文化和民族习俗之特色。一般地,越南的靴形钺装饰的纹饰有几何纹、竞渡船纹、对蛇纹、羽人纹、弦纹等。

例如(5)铜剑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东山青铜文化中,兵器占了很大比重,有的兵器纹饰精美,极富装饰性,实为礼器。如1、人形柄铜短剑(公元前5世纪-1世纪),剑柄呈立姿人形,双手叉腰,辫发后垂,额系头巾,戴有耳环和手镯,胯下系一带,体现了当时东山文化居民的装束特点和社会生活习俗;

例如(6)铜瓮说:铜瓮(公元5世纪-1世纪)容器,一般为葬具,用于盛放尸骨。圆形直口,斜肩,鼓腹,圈足,带盖。常见纹饰即器盖和器体之面装饰四组男女交媾图案。该器形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为越南东山文化所独具。

例如(7)铜盖盅说:铜盖盅(公元5世纪-1世纪)容器,圆形折沿口,上饰弦纹和圆雕蛙饰,圆筒形腹,素纹,平底,形似提篮,用于盛放陪葬品,下葬于墓葬中。一般盛放的陪葬品为铜矛、犁铧和铜斧之类。该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为越南东山文化所独具。

七、青铜器纹饰中蕴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意象

考察和研究越南的青铜文化,不难发现,其许多铜器即体现了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又蕴藏着越南民族文化之特色,无疑地,这些铜器深深地反映了越南文化的非凡成就和鲜明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记录,从许多越南青铜文化艺术品的纹饰中,不难窥见其体现越南古代民族宗教、民间节日、生产、礼乐、服饰、建筑、婚丧、战争和体育等民俗文化的遗风。综观那一件件珍贵的、蕴藏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物价值的古代青铜遗物,笔者仿佛看到了2500年前那古老的历史画面:古代的都市,古代的马匹,古代劳动的人民;古代的铜鼓阵阵,古代的铁马金戈,古代的钟声;仿佛看见了古代的生命,古代的图腾,古代的仪式。

八、结语

越南民族制造与使用铜器的历史悠久,越南铜器既有鲜明的特色,也表现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交融,综观越南出土的青铜器艺术品其造型精美,纹饰绚烂,风格独特,反映了越南人民的无比智慧和创造能力,同时亦反映了该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并擅长装饰艺术的民族,他们还在装饰艺术中注入了自己的生活习俗、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等等,从而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既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元素的又有本民族特点的越南青铜文化。

[1]覃国宁:“广西出土汉代青铜器文化艺术初步研究”《岭南考古研究》2007年6期.中国评论出版社。

[2]谢崇安:“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2007年民族出版社。

猜你喜欢
铜鼓东山青铜
东山果事
生僻字里识青铜
东山由义井
青铜之光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洞庭东山:一颗镶嵌在太湖上的明珠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