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

  • 系统论视角下广西壮族铜鼓上青蛙雕塑的象征性解读
    ,从系统论视角对铜鼓鼓面上的青蛙雕塑进行象征性解读,就要将铜鼓看作一个整体,从其功能出发,从结构和要素方面反推青蛙雕塑的意义。一、铜鼓的功能所谓功能,指某一事物对周围环境或其他事物,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性质和作用。由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要素和结构,因此功能也不尽相同,这成为某一事物独特的性质。(一)铜鼓的乐器功能铜鼓的乐器功能是铜鼓最本质、最基础的功能。铜鼓作为乐器,常被用于歌曲伴奏。如明代汪广洋的《岭南杂咏》:“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

    天工 2023年17期2023-11-07

  • 西南少数民族铜鼓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
    家园。 本研究以铜鼓传说为例,关注其与西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入挖掘铜鼓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在关系,进而探讨民间传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1980 年,第一次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 揭开了铜鼓文化研究的序幕。随着多学科的介入、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 目前我国的铜鼓文化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学、考古学和艺术学领域,侧重关注铜鼓起源、铜鼓铸造、铜鼓类型、铜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5-31

  • 关于建构铜鼓学的思考*
    530006)铜鼓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在古代,铜鼓不仅是象征权力、财富的重器,还具有祭祀赛神、指挥军阵、传递信息、节庆娱乐等社会功能。自2700多年前云南万家坝型铜鼓被发现起,铜鼓及其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在中国西南和岭南地区流行,并传播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形成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圈,铜鼓铜鼓文化已然成为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关于铜鼓铸造和使用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之后在大量历史文献中陆续发现铜鼓的踪影。19世纪末,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3-01-03

  •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探讨
    546300)铜鼓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瑰宝,铜鼓文化作为广西乃至全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在“世界铜鼓之乡”——东兰,铜鼓文化是百姓薪火相传的精神信仰,是东兰人文的瑰宝,在东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东兰县人民政府印发的《东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以铜鼓文化资源利用为突破口,以打造铜鼓铸造

    南方论刊 2022年10期2022-12-04

  • 广西铜鼓的纹饰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546300)铜鼓纹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过了2 000多年的历程, 作为审美的纹样装饰在历经漫长历史岁月的铜鼓上大放光彩, 同时从感性而理性逐步转变为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从实用而审美发展为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1]。现在对广西铜鼓纹饰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对铜鼓纹饰应用、铜鼓纹饰视觉语言及铜鼓纹饰原始信仰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广西地区有着种类繁多且保存较为完整的铜鼓资源[2],铜鼓涵盖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是分析与探讨广西传统民族艺术的不二之选。为了对广西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2022-10-09

  •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0)一、引言东兰铜鼓作为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多样性和特色性相互融合的文化艺术载体,其文化涵盖了歌谣文化、稻作文化。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部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外来文化的迅猛冲击之下,遭受到了生存危机。如何去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1]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蓬勃发展的当下,许多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还有个人的审美品位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青少年对东兰铜鼓这一古老文化了解较少,导致东兰铜

    教育观察 2022年20期2022-08-16

  • 古代文献中“他者”对铜鼓的想象与建构
    引言中国古代对于铜鼓的记载历史悠久,最早的官方记载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1]840。”而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都有铜鼓相关的记载,记载的体裁主要有史书、游记、人物传记、笔记、地理志、地方志、诗词歌赋、铜鼓专论等。论述最为全面、翔实的当属清朝文人的铜鼓专论。宋以前,古代文人对铜鼓的记载不论是在数量还是题材上都较为有限。裴渊、虞喜、范晔、郦道元、万震、房玄龄、李延寿、姚思廉、魏征、梁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2022-07-13

  • 西江流域铜鼓文化与地域特点
    力的象征。战时,铜鼓被用作军鼓用来发号施令、鼓舞士气,不仅如此,青铜器还具备乐器的功能,人们利用青铜器进行演奏,娱乐生活。文章将目光集中于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其铜鼓的类型以及社会功能和西江流域的文化关联。最早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更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青铜器还具备乐器的功能,人们利用青铜器进行演奏,丰富娱乐生活,被人们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青铜制品种类繁多,但是在西江流域,青铜制品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铜鼓铜鼓的在古代发挥着许多功能。战时,铜鼓被用作

    炎黄地理 2022年5期2022-06-07

  • 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广西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546300)铜鼓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河池”,河池铜鼓在东兰。广西东兰县地处桂西北红水河中游,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传世铜鼓2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迄今为止,东兰县还保留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堪称铜鼓文化“活化石”,素有“世界铜鼓之乡”之美誉。2006年,东兰县壮族铜鼓习俗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东兰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2022-02-03

  • 铜鼓石与新开岭上红军路
    ,有龙则灵。相传铜鼓是许旌阳追斩蛟龙放出金鸡的地方。“金鸡一飞,唱晓天下”这是留在每个铜鼓人心中关于铜鼓石“试剑”的传说,“试剑”两字也是铜鼓石上显著标志之一,铜鼓石也称为试剑石,为铜鼓营城八景之一,每个字大约有一米高,落款署名武桥,乃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别号,笔力遒劲虽历经数百年磨损风华,字迹仍清晰可见。铜鼓石上字刻分别是“铜鼓石”“潘周过化”“七言诗《题铜鼓石》”。 铜鼓铜鼓石而得名,这一巨石仅露出地面部分就有十五米高,其中“铜鼓石”三字为正楷竖书,每

    江西画报 2021年6期2021-08-19

  • 广西铜鼓的特点及审美特征
    较为丰富和完整的铜鼓资源。铜鼓传承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广西民族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从铜鼓的传承、功用的分类、象征性核心、纹饰特点和审美特征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究,详细解读铜鼓的内在特征。一、广西铜鼓的传承铜鼓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最早起源于云南祥云、楚雄一带。从最初的青铜器时代作为普通的炊器,到战国时期至西汉前期,铜鼓向东直下广西。在其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铜鼓既吸收了部分中原地区青铜器的造型和思想文化,也极大程度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2期2021-07-30

  • 解析贵州三都水各大寨卯节铜鼓音乐
    袁海娇 潘丽铜鼓是水族民间乐器之王,从古时的神器到近现代的礼器、乐器等身份变化深刻体现对精神文化更高的追求。铜鼓在水族被广泛应用于民族节日中,水各大寨传统民族节日的卯节,此地铜鼓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铜鼓作乐器属性是近代以来逐渐得到学术界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如颜云、赵凌从吊唁仪式下考察铜鼓乐,认为铜鼓铜鼓乐是生者与亡灵沟通的媒介[1];刘剑讲述水族“控拟”吊唁仪式中,铜鼓声具有上通天神、下通海龙的神力[2]。赵凌调查水族端节演奏的铜鼓乐,认为水族铜鼓的历史传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2021-04-24

  • 从神权到皇权:石寨山型铜鼓的消亡与古滇社会变迁研究
    研究奠定了基础。铜鼓和贮贝器是古滇国最为重要的器物组合,是滇文化研究的核心。目前有关古代铜鼓③的研究主要围绕铜鼓的起源[1]、年代、分类[2]、功能[3]等方面展开。近年来,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按照出土地命名的“八分法”[4]已被考古学界普遍认可,本文主要探讨“八分法”分类中的石寨山型铜鼓,其年代约为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贮贝器的研究主要围绕使用年代[5]、器物类型[6]、社会功能[7]等展开讨论。然而,目前有关铜鼓和鼓形贮贝器的关系,作为权力符号的石寨山型铜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29

  • 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西实践”
    541100)铜鼓文化于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云南后,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铜鼓文化圈①赵丛苍:《铜鼓·铜鼓文化·铜鼓文化圈》,载《声震神州》,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万辅彬,韦丹芳:《试论铜鼓文化圈》,载《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01期,第109-115页;彭长林:《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载《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01期,第116-123页。。但与所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一样,进入近现代之后,铜鼓文化逐渐式微,

    社会科学家 2021年4期2021-01-28

  • 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铜鼓传统文化,敲击铜鼓、唱铜鼓歌、跳铜鼓舞等古老的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铜鼓传统文化既是壮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1 壮族铜鼓文化的价值分析1.1 铜鼓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铜鼓作为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它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浓缩了先民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精神。铜鼓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集冶炼、铸造、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艺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艺术精品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02

  • 里勇水族铜鼓音乐研究
    都水族是一个使用铜鼓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不同场合使用,具有相应的功能属性,如祭祀活动的“祭器”;巫师活动的“法器”;节庆音乐舞蹈娱乐的“乐器”等等,作为乐器属性从古至今占有重要角色。铜鼓皆为打击节奏型乐器,也是铜质体鸣乐器,全身含面、身、胸、腰、足、耳六个部分。铜鼓面上有鲜明的太阳纹,鼓身之上段为胸、中段为腰、下段系足,腰间有两对鼓耳。从外看,面平且圆,胸突,腰束,足外张,中空无底,正放如墩,反置呈锅型[1]。里勇村鼓面除太阳纹,还有其它植物纹、云纹、雷纹等

    北方音乐 2020年23期2020-12-24

  • 铜编鼓略说*
    6)0 引言古代铜鼓源于铜釜,春秋时期便已问世.[1]两千多年来,铜鼓作为打击乐器主要用于祭祀、赛神和重要节庆.近人研究发现在红水河流域东兰县一带有四面铜鼓成组演奏的现象,专家认为未能成律,只是有生律倾向.[2]20世纪80年代,河池歌舞团的黄仲裕和张颖中探索研制有音阶的、能配合现代舞台演奏的铜鼓.1988年,黄、张等人使用改良成功的一套铜鼓(他们称之为“定音铜鼓”)与其他民族乐器一起在广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一台以铜鼓为题材的大型歌舞节目——《铜鼓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5

  • 河池市东兰县
    有“将军之乡”“铜鼓之乡”“板栗之乡”“三乌鸡之乡”,“四乡”之美称。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东兰县民间传承使用的铜鼓达612面,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四分之一,中国藏量近二分之一,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铜鼓之乡”。2018年1月12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公示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河池市东兰县被定为铜鼓小镇。东兰县铜鼓小镇壮族铜鼓习俗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兰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8期2020-09-24

  • 当代瑶族与壮族铜鼓文化比较探微
    背景下的南丹瑶族铜鼓文化南丹县境内的瑶族为白裤瑶,系瑶族当中的一个分支,因男子常年穿着及膝白裤而得名。瑶族铜鼓文化以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为主要核心区,辐射至周边有白裤瑶散居分布的城关镇、车河镇、六寨镇、芒场镇,分布区域愈指向核心区,铜鼓文化氛围愈浓厚。铜鼓在白裤瑶群众的心目中极具“神性”和人格化属性,每面铜鼓购买回来时都要举行专门的取名仪式(瑶语“萨欧别”),取名过后即视同家庭成员一样。迄今为止,从其自身民俗习惯出发,白裤瑶铜鼓依然只在丧葬当中使用,在葬

    文化产业 2019年4期2019-12-27

  • 壮族铜鼓文化在广西动漫产业中转化应用研究
    意发展。1 壮族铜鼓民俗文化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因少数民族在此聚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特色表现。铜鼓文化作为广西民俗文化的一种,有着独特的意义。但由于新兴文化产业的流行和现代潮流文化的多样性,形式单一的铜鼓文化被大众主流意识甩在身后,大众对于铜鼓文化几乎不了解。本文将着重探讨广西铜鼓文化应用到动漫文化研究,使人们在看动漫的同时了解到广西的铜鼓文化,在动漫中加入壮族特色,使得动漫独具民族元素。在动漫的设计角度展望广西铜鼓文化,其图案设计意义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2019-12-26

  •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摘要:铜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古老礼器,多用于祭祀、礼庆,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铜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打击乐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铜鼓: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本文对于铜鼓的探究主要从它的演奏特征着手,对于它的历史文化视域、民俗视域、工艺美学音乐特性等方面会另起文书探究。关键词:铜鼓;演奏特征铜鼓是最早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2019-10-12

  •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在那之间,有一面铜鼓。这面铜鼓靠九十九条金龙盘托,有九十九只凤凰相伴,铜鼓中间睡着一个女人,她头枕着一对鼓槌,旁边有九个浮游的影子,她就是万物之母——密洛陀。密洛陀睡了九千九百年之后,终于醒过来了,她带着那九个浮游的影子化作的九尊神创造了世界,造万物造人,却把腰累弯了,头发熬白了,也越来越衰老了。为了给密洛陀驱散病邪,众神及万物在她生辰之日杀牛祭祀,敲打铜鼓,跳起了铜鼓舞,高声歌唱,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密洛陀也康复了,继续带领众神造万物。”(史诗《密洛陀》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2期2019-09-25

  • 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探讨
    ,其中在红水流域铜鼓文化的发展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铜鼓文化作为和音乐艺术相关的文化类型,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入也能够有效促进其文化传承与发展,下面,本文就针对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进行探讨,并对铜鼓文化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融入进行分析,为其文化走进校园提供相关建议。随着国民对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越来越关注,铜鼓文化作为红水河流域重要的民族文化类型,国民也是采取了诸多方式进行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铜鼓文化在音乐课堂

    家长·下 2019年4期2019-09-10

  • 东兰铜鼓响八方
    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铜鼓,在木棒的敲击下呈现高低不同的音阶,奏出一首首清脆优美的曲子,这是河池市东兰县东院小学的同学们在铜鼓教室演奏东兰铜鼓。近日,河池市委宣传部、河池市文明办在东院小学举行了河池市未成年人传承民族文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河池沿紅水河流域民众有在节日庆典、喜丧仪式中使用铜鼓的习俗。铜鼓在当地壮、瑶族人民心中是吉祥之物,是最神圣、最具威信的器物。目前,世界上仅存2000多件馆藏铜鼓,河池市就有1200多件,其中东兰有612件,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

    学苑创造·B版 2019年3期2019-04-24

  • 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及创新发展研究
    003)一、东兰铜鼓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一)铜鼓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1. 铜鼓是骆越人民的历史文化沉淀。铜鼓作为骆越人民的活化石,聚集了骆越人民的精、气、神,贯穿了骆越人民的古往今来。铜鼓作为骆越人民的重器,它的制作十分考究和精细。铜鼓的鼓面和周边都镂塑精美的图案,如太阳纹、雷闪纹、水波纹、羽人纹、划船纹等,而有的鼓面还雕刻有青蛙求雨、人牛耕种、禽鸟鸣喧等立体塑像,栩栩如生,这些纹路与塑像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人们的生活劳作和美好寄托表达得

    传播与版权 2019年7期2019-03-21

  • 壮族麻江型铜鼓的音色属性及协和度分析研究*
    东兰地区的麻江型铜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麻江型铜鼓的形制特点、声学构造及音色属性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东兰麻江型铜鼓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结合音乐声学、乐器声学等理论,借助于现代化的采样分析手段,力求为铜鼓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绪 论铜鼓,一种由铜、铅、锡等金属元素合金而成,中空无底,一头有面,面上饰有精美纹饰的锅形体鸣乐器。在我国,铜鼓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云南中部偏西地区,至今仍存见于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与各种节庆仪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4期2019-03-09

  •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50040)广西铜鼓具体为一种无底中空且铸造材料为铜的打击乐器,作为民族文化区域性交融的代表性产物,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广西地区现今流传着大量的传世铜鼓。其形制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社会因素、功能因素、审美因素,在铜鼓造型样式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对铜鼓形制造型样式演化规律的影响起着重大的作用。由多种因素促使铜鼓形制的变化,本研究以富有变化的形制曲线为研究对象,对铜鼓形制曲线做定量化研究,以数学关系探讨铜鼓形制曲线的规律。一、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2019-01-08

  • 岭南铜鼓鉴赏
    在古代青铜器中,铜鼓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且至今沿用,因而广受人们关注。有人将铜鼓比之于中原铜鼎,故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与铜鼎确有其可比之处。铜鼎,有“问鼎中原”一词,是国之重宝,是权力象征;而铜鼓,也有“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的记载,其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除权力重器之外,铜鼓也是祭祀用具、娱乐用具和传讯工具,用于各种场合,且被视为神器、灵物,对其顶礼膜拜。正因为如此宝贵,铜鼓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造就了长达2600多年的铜鼓文化。岭南地

    文物天地 2018年11期2018-11-30

  • 我来了
    那山头形似一面大铜鼓,所以它的名字叫铜鼓帐。小时候,常听村里的大人说,肉眼看到的铜鼓帐只是一个圆圆的山头,其实上面大得很,比村里的打谷场大好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山头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座响石有一间房屋那么高大,只要用石头或者铁器敲打,它就发出“当当当”的声音,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阳光晴好的时候,站在山顶还可以看到茫茫的大海上白帆随风漂荡。在大人们口口相传的描绘下,铜鼓帐在我们小孩子的心目中真是一座神奇的山。记得我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听见比我大几岁的

    作文新天地 2018年26期2018-11-29

  • 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运用研究
    000)一、广西铜鼓纹样概述广西铜鼓纹饰多样、种类繁多,时而简约朴素;时而细腻精致,但始终及其富有浓厚的广西地方特色,是古代当地社会生活的写照。解读广西铜鼓纹样的来源与含义,以及所蕴藏的铜鼓艺术文化内涵。广西铜鼓纹样虽种类繁多,含义却不尽相同,以下便从广西铜鼓纹样类别出发进行梳理。1、动物纹动物纹指当时各类别有寓意的超自然祥瑞神兽纹样或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动物形态,与其他纹样进行组合所形成的铜鼓动物纹饰。广西铜鼓常见的动物纹有翔鹭纹、蛙塑、龟鳖纹等,另少存有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2018-09-10

  • 铜鼓的产生与流传
    民族的历史产物,铜鼓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它的出现亦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渊源。那么,它是如何产生和流传的呢?对于铜鼓的产生,民间有不同的说法。铜鼓从天上来壮族传说,铜鼓是天上的雷公所造,雷王就是靠铜鼓来耍威风,天上的太阳是雷王的铜鼓变成的。布依族的《铜鼓的来历》说,从前布依族的老人死了,总是上不到十二层天去成仙,只能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去。能人布杰得到太白星的指点说,只要到天上去向天神讨一面铜鼓下凡来,若老人死了,敲三声铜鼓,天神听到后会下凡接

    三月三 2018年1期2018-08-22

  • 铜鼓的产生与流传
    民族的历史产物,铜鼓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它的出现亦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渊源。那么,它是如何产生和流传的呢?对于铜鼓的产生,民间有不同的说法。铜鼓从天上来壮族传说,铜鼓是天上的雷公所造,雷王就是靠铜鼓来耍威风,天上的太阳是雷王的铜鼓变成的。布依族的《铜鼓的来历》说,从前布依族的老人死了,总是上不到十二层天去成仙,只能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去。能人布杰得到太白星的指点说,只要到天上去向天神讨一面铜鼓下凡来,若老人死了,敲三声铜鼓,天神听到后会下凡接

    三月三 2018年1期2018-08-22

  • 父亲的铜鼓情结
    牙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从1999年开始,至今举办了18届。每每聆听神秘的铜鼓声,我总是浮想联翩:鼓声来处是我家,千年铜鼓再生缘……铜鼓山歌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的原生文化、主体文化。一条东金线,半边红水河。80公里东兰东金线是壮族传统文化生态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便是我的家乡。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带,这是一个极富活力的传承区,这是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沧海桑田,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历久弥新。时

    三月三 2018年2期2018-08-22

  • 父亲的铜鼓情结
    牙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从1999年开始,至今举办了18届。每每聆听神秘的铜鼓声,我总是浮想联翩:鼓声来处是我家,千年铜鼓再生缘……铜鼓山歌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的原生文化、主体文化。一条东金线,半边红水河。80公里东兰东金线是壮族传统文化生态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便是我的家乡。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带,这是一个极富活力的传承区,这是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沧海桑田,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历久弥新。时

    三月三 2018年2期2018-08-22

  • 跨越千年时空传承的铜鼓文化
    宋敏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从远古到现代,铜鼓跨越了二千七百多年的时空,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及迁徙、融合,形成种种经济、文化的关系,一路记刻着中国及东南亚各国少数民族在铸造、音乐、美术、舞蹈、宗教等方面的成就,形成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铜鼓文化。铜鼓的起源铜鼓是源于古滇文化的典型器物,最早出现在云南中部偏西的洱海地区,春秋传入广西,秦汉后在广西中东部融入汉文化和越人文化得到全盛发展。由于各地风俗民情不同,滇系铜鼓在向外传播的时候,与当地文化

    中国周刊 2018年8期2018-08-20

  • 印尼铜鼓的来历研究
    年来,内地学者对铜鼓在越南和老挝的传播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对其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传播情况了解不多,致使研究进展不大。今年初在广西崇左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会议上,本刊副主编刘洪教授偶遇印度尼西亚峇淡世界大学的Herman(中文名唐根基)博士。Herman博士在印尼铜鼓和中国—印尼文化传播方面有深厚造诣,应约将多年对印尼铜鼓的研究成果献给本刊发表,进一步推动铜鼓研究。Herman博士对印尼全国范围内一百余面铜鼓进行了分类与统计,特别对各个

    文化与传播 2018年1期2018-07-25

  • 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28)0 引 言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张世铨在《论古代铜鼓的分式》[1]中提出8个标准式,分别称之为万家坝式、石寨山式、冷水冲式、遵义式、麻江式、北流式、灵山式、克伦式。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中国学者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把他们分别称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2],这一分类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世界上最早的铜鼓出土于云南楚雄万家坝23号墓,经14C测定该铜鼓至今已有2700多年。早期麻江型鼓年代的上限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1期2018-05-04

  • 西南地区铜鼓文化研究
    30000)引言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流行于我过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长达二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铜鼓文化。1.铜鼓的发展演变古代铜鼓从起源、成熟、鼎盛到衰落,有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史。铜鼓的类型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铜鼓因地域、民族及社会等诸多原因而具有不同的风格,明显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铜鼓铸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铜鼓的功能和艺术风尚的变化。1.1 早期的铜鼓在公元前8世纪,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2018-04-01

  • 我来了
    那山头形似一面大铜鼓,所以它的名字叫铜鼓帐。小时候,常听村里的大人说,肉眼看到的铜鼓帐只是一个圆圆的山头,其实上面大得很,比村里的打谷场大好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山头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座响石有一间房屋那么高大,只要用石头或者铁器敲打,它就发出“当当当”的声音,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阳光晴好的时候,站在山顶还可以看到茫茫的大海上白帆随风漂荡。在大人们口口相传的描绘下,铜鼓帐在我们小孩子的心目中真是一座神奇的山。记得我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听见比我大几岁的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8年9期2018-01-19

  • 云南少数民族铜鼓铸造特点及外传研究
    艺宏云南少数民族铜鼓铸造特点及外传研究李艺宏铜鼓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公元前7世纪左右出现于中国云南的西部地区,随着民族的迁移和文化交流,传播到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广大地区,为多民族接受,并被视为神器,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还在一些民族中使用。本文主要对铜鼓的铸造特点进行描述。铜鼓 云南 铸造云南的铜鼓在中国青铜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的铜鼓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冶炼技术在当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云南人的青铜器重现了二千多年前滇池民族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2017-11-24

  •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文 图/李怀诚铜鼓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土及传世较多的一类青铜器。《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马援“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最早关于铜鼓的官方文献记录。与木鼓、皮鼓等其他鼓类的发音原理不同,铜鼓是用铜合金制造并直接用于敲击的体鸣乐器。有学者总结出南方铜鼓的共同特征为“浑身皆铜、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侧有四耳”。早期的铜鼓与铜釜类似,兼有炊具的功能。此后铜鼓逐渐成为独立乐器,同时也作为祭祀器、陈列器和贮贝器来使用,

    大众考古 2017年6期2017-11-09

  • 精神载体:播州所见宋明铜鼓
    铜鼓是南方民族的重器,也流行于宋元明时代的播州及其周边地区,是本土文化的标志性器物。1957年,在杨粲夫妇合葬墓的男女腰坑中各获铜鼓1面,被定为古代铜鼓的标型器之一,即遵义型铜鼓。1964年,于马家湾宋墓中获得1面,伴出铁釜1件。1981年,又在刀靶水宋墓中发现遵义型铜鼓1面,置于男墓腰坑下,女墓腰坑则置铁釜;据此推测前述马家湾宋墓的两器亦应分置男女腰坑下。1992年,在德江官坟堡一座至元四年(1267或1338)砖石墓的腰坑中发现1件,伴出铜锣、石买地券

    当代贵州 2017年10期2017-05-26

  • 贵州省都匀市套头山区水族铜鼓音乐文化考述*
    匀市套头山区水族铜鼓音乐文化考述*●谢传红铜鼓在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水族各类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中,铜鼓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贵州都匀市套头山区水族在其“开控”仪式和端节仪式中赋予铜鼓神圣的地位。通过对都匀市套头山区水族铜鼓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从当地水族铜鼓使用时空、铜鼓节奏特征、俗民主体行为等方面对铜鼓音乐文化进行阐释。都匀;套头山区;水族;铜鼓铜鼓在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南少数民族铜鼓的研究受到考古学界

    歌海 2016年6期2017-01-10

  • 让沉寂鼓音重新敲响 ——铜鼓专家蒋英28年的寻寻觅觅
    音重新敲响 ——铜鼓专家蒋英28年的寻寻觅觅图 文/肖凌霄RANGCHENJIGUYINCHONGXINQIAOXIANG人物名片蒋英,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多彩贵州文化旅游研究院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铜鼓音乐舞蹈文化。主要作品《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研究》《贵

    藏天下 2016年12期2016-09-03

  •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
    文/陈朝晖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文/陈朝晖近年来的收藏市场上,不少与民族艺术相关的藏品备受关注。铜鼓作为古老的历史文物和现实的民族文物,具有极珍贵的收藏价值。在古代,铜鼓用于祭祀、征战和喜庆。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仅存2000多面馆藏铜鼓铜鼓的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随着收藏活动的日益火热,铜鼓逐渐被各路藏家所重视。铜鼓收藏悄然成风铜鼓在古代是不能私人收藏的,出土后都要交给官府。清朝以前大

    藏天下 2016年6期2016-08-10

  • 来,跟我到铜鼓走走
    如来我的家乡江西铜鼓一游吧。我们铜鼓历史悠久。这儿是一个革命老区。当年,毛主席还在铜鼓发动过秋收起义呢!在这里,毛主席亲自点燃秋收起义的圣火。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哩!铜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遍及全县。千百年来,铜鼓人民世代相传,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更为丰富的风光名胜。铜鼓的县城有八景,即“真人试剑”、“柳林系马”、“万笏朝天”、“棉仑夕照”、“落地金钱”、“黄蘖晚霞”、

    快乐作文·高年级 2016年1期2016-05-30

  • “互联网+”时代下的广西民族艺术传承与创新 ——以广西铜鼓艺术为例
    创新 ——以广西铜鼓艺术为例梁杨帆(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广西铜鼓自古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它是釜具,是乐器,是祭器,是响器,也是重器。铜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品,也是一部民族文化的典籍。铜鼓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洗礼,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活跃着,研究铜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本质是在线化和数据化,将广西铜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与互联网平台有机结

    大众科技 2016年6期2016-04-14

  • 试论铜鼓文化圈*
    化圈涵盖的地区有铜鼓文化。[1]覃乃昌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很有启发,后来笔者在《越南东山铜鼓再认识与铜鼓分类新说》一文中提到过“铜鼓文化圈”的概念[2],但没有加以论述。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最早提出“文化圈”这个概念的是莱奥·弗罗贝纽斯(1873—1928),他在《非洲文化的起源》这一著作中提出“西非文化圈”以及若干属于这个文化圈特有的文化元素。后来德国人弗里茨·格雷布内尔(Fritz Graebner,1877—1934)对“文化圈”做了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1期2015-11-29

  • 海南岛发现古代铜鼓述略
    )海南岛发现古代铜鼓述略曹 量1,王育龙2(1.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海南省博物馆,海南海口571000)环北部湾地区曾是古代越族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海南岛正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文化向东南亚海域延伸的咽喉要冲。海南岛历来被看做古代铜鼓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尽管与大陆相邻的地区(环北部湾地带)相比,海南铜鼓的发现和出土在绝对数量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这一区域铜鼓的分布和发现情况。文章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6-23

  • 东兰铜鼓:响彻千年的天籁之音
    设计/张籍匀东兰铜鼓:响彻千年的天籁之音文·图/沈霞客 设计/张籍匀“铜鼓锵锵,声震山岗,号召勇士,御敌卫疆, 披坚执锐,血战沙场,鼓声激励,凯旋回乡。 ”……一首慷慨激昂的《铜鼓颂》,将古老的铜鼓文化为世人娓娓道来。铜鼓,这种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与中原地区的鼎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在史学界也一直流传着“北鼎南鼓”的说法。如今,全世界现存铜鼓2400多面,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市就保存了1400多面,堪称“世界铜鼓之乡”。不仅如此,铜

    中国西部 2015年2期2015-06-01

  • 唐代宫廷的南蛮系与印度系铜鼓
    为三种不同形制的铜鼓,分别在宫廷祭祀雅乐鞮靺科、《天竺伎》中得到普遍应用。然而这三种铜鼓在古代文献描述上却存在谬误,进而导致以讹传讹,甚至在当今研究中亦产生一些误读及错误认识,实应纠正。以下便是三个代表例证:陈旸《乐书》所引《乐图论》小铜鼓条中,其铜鼓的图为小铜鼓,然在其文字描述中,论述的却为南蛮系之大铜鼓〔1〕546。实为将《天竺伎》之小铜鼓与南蛮系之铜鼓混淆。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乐七中对铜鼓的论述除没有铜鼓的图外,几乎全盘沿用陈旸《乐书》所论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2015-04-18

  • 南丹壮族铜鼓音乐研究
    南鱼米乡之特色。铜鼓是当地壮族和瑶族最为珍贵、最具特色的乐器,同时,当铜鼓音乐也是地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一、南丹铜鼓概况(一)铜鼓形制南丹壮族的铜鼓主要分布在洪水河沿岸吾隘镇的独田村,据调查统计,该村一共有铜鼓28面之多。铜鼓为铜质体鸣乐器,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钖、铅合金为原料,采用泥模合范法或失蜡法成型铸造而成。全身含面、胸、腰、足、耳五个部分。鼓身之上为胸,中段为腰,下段系足,腰间有两对鼓耳。从外形上看,平面且园,胸突,腰束,足外张,中空无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2014-12-18

  • 政府主导下的广西铜鼓文化保护研究 ——以东兰县为例
    政府主导下的广西铜鼓文化保护研究 ——以东兰县为例张晓明1,黄江杰2(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铜鼓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生动地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但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铜鼓文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以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为例,介绍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民间力量在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中的积极举措,提出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铜鼓文化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铜鼓文化保护提出了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3-20

  • 唤醒历史的铜鼓
    山 溪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留存至今的各类铜鼓,铸造年代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明清时代,不仅可以看作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生动的民族科技史文献。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民族科技、民族艺术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等的重要文物。铜鼓的起源关于铜鼓的起源地,学术界中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指出铜鼓起源于云南

    中国民族 2001年5期20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