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2019-10-12 14:21杨琨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铜鼓单人木桶

摘要:铜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古老礼器,多用于祭祀、礼庆,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铜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打击乐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铜鼓: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本文对于铜鼓的探究主要从它的演奏特征着手,对于它的历史文化视域、民俗视域、工艺美学音乐特性等方面会另起文书探究。

关键词:铜鼓;演奏特征

铜鼓是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一种青铜器具,由面、胴、腰、足、耳五部分组成,与大部分的鼓不同的是,铜鼓为单面鼓,另一面是中空无底的,配以鼓槌、鼓棍、木桶进行演奏。铜鼓两侧有双耳,在演奏时可将鼓侧挂在架子上演奏,也可将鼓正面放置演奏。据史料记载,壮族是广西地区最早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铜鼓也是广西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拥有铜鼓数量最多的地区,由于地区文化及铜鼓特征的不同,其演奏形态也不尽相同。

一、四面鼓合奏

这一演奏法最早流行于广西东兰县地区,人们把当地称其为“铜鼓之乡”其原因是目前东兰县拥有收藏数量最多的铜鼓。演奏时通常会使用四面铜鼓同时进行演奏,四面铜鼓的大小及音高不一,按音色分为两对公鼓和母鼓按一字排开,将四面鼓的鼓面同朝一个方向侧挂于一个长型架子上。每面铜鼓的演奏均是由一人站至鼓腰边右手用鼓槌敲击鼓面中心的太阳纹,左手持以金属硬物均匀的敲击鼓腰,一对公母鼓为一组,公鼓须配合母鼓的节奏来敲击,所有鼓均配合第一面鼓的敲击来进行演奏,四面鼓所形成的合奏清脆悦耳,宛如神的号令一般。

二、单面鼓双人奏

这种奏法通常在广西南丹白裤瑶地区盛行,他们在演奏铜鼓时必须配以木桶帮助演奏。在白裤瑶的村寨中,每个族群都有铜鼓和演奏乐队,铜鼓的数量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面,铜鼓在演奏时将配以牛皮制大鼓合奏,将铜鼓耳侧挂于麻绳上,悬吊至木架之下或特制的铁架之中,一人站至鼓侧处鼓腰位置,另一人执大小刚好可以放置进铜鼓背面的木桶站至铜鼓后方。两人跟随皮鼓的节奏来配合演奏,站至鼓腰处的人左手执T型鼓槌时而以劲力敲击太阳纹处使其发出浑厚强劲的声音,时而以快速细碎的手法敲击鼓面边缘,右手则持鼓棒敲击鼓腰和鼓尾边缘来获得不同音效。另一人持木桶对准中空的铜鼓背部一前一后抽动,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铜鼓获得两种不同的共鸣声响,木桶在第二拍的鼓点时会将木桶抽出并向下倾斜的做泼水状,形成了“实—空—实—空”不断循环的音韵。

另一种形式是由两人分别面对面站立,铜鼓悬挂至两人共同扛举的一根竹竿中间,一人负责指挥,一人负责敲击。这种形式的演奏通常会由众多其他乐器配合完成,铜鼓在其中起到了带领节奏的作用。

(一)单面鼓单人奏

单人奏的形态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咬奏型

广西都安、大化地区的布奴瑶族地方的传承人,在祭拜祖先时同样采用铜鼓进行祭祀活动,不同的是他们在祭拜时会将铜鼓咬在嘴里,铜鼓在他们的风俗里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布奴瑶的男性们,要是能咬起铜鼓且进行演奏,姻缘就将得到眷顾,这同样是他们求偶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演奏时,将铜鼓尾端边缘用一块布上下沿着边缘包裹住一部分,以防止在咬铜鼓的过程中损伤牙齿。演奏者将铜鼓叼起抱在胸前,铜鼓耳处悬挂环绕红绳挂于颈脖处,右手执鼓槌,左手执鼓棍,根据节奏不停敲打鼓面及铜鼓四周,并配以跳跃、挥舞等起舞动作展现热闹的场景。

2.侧击型

这是传世铜鼓最常见的一种演奏方式,将铜鼓侧向悬挂至特制的铁架中,敲击人站至鼓腰位置,一手执鼓槌一手执鼓棍,敲击铜鼓鼓面或四周,使其产生不同声响。配合其他民族乐器及原生态舞蹈和歌曲。

(二)单人多鼓

單人多鼓是我国铜鼓音乐发展的后期由传世铜鼓演变而来的音乐铜鼓,结合了我国众多民族打击乐器的特点发展改变。在桌上平放置大小不一但鼓种相同的铜鼓,鼓面朝上,陈列为双排,音列顺序并无固定摆放位置,但都通常将民族调式常用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摆放至前排方便演奏。一人执两根T型鼓槌敲击鼓心从而发出清脆悦耳的青铜声,由于一人可同时敲响两部铜鼓,由此就可改变铜鼓音乐单声部的特点,为铜鼓音乐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另外,音乐铜鼓还有另一种演奏的形式,即是将大小不一的11面铜鼓侧挂于一个高度约1.86米,长度约1.6米是大型木架上,上下分至三层,最上层悬挂四面小鼓,中间层悬挂四面中鼓,最下层悬挂三面较大的铜鼓。此种演奏形式最初是采用我国古代乐器编钟的悬挂形式演变而来,演奏人通过敲击铜鼓鼓面获得不同音高的声音来演奏音乐。这种大型铜鼓的演奏形式是由中国铜鼓传承人谭安益所创造。

(三)多人多鼓

众人合奏的多人多鼓形式是通过单面单人奏下发展而来的多人同时演奏活动,通过采用单人单面鼓的演奏方式,但是由多人共同演奏完成。演奏的形式也并不拘泥于单一一种,结合以上多种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铜鼓的各个部位所产生的不同声音效果,站位并不固定于一处,可立于正面、侧面、后面、及与旁鼓之间都可,再辅以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编排成一套完整的合奏节目,使铜鼓音乐更具有演出化效果,让更多年轻群体接受、喜爱并传承。

参考文献:

[1]赵意明.广西铜鼓音乐探析[J].中国音乐,2011(03):194-198.

[2]曹晖.铜鼓 这壮观的乐器[J].中国民族,2010(02):54-58.

广西高校科研校级资助项目;项目名:广西壮族铜鼓音乐中的特征与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YB029。

作者简介:杨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铜鼓单人木桶
韩国“单人洗浴店”生意火爆
我来讲故事
韩国单人家庭占比首次超过30%
与外隔绝
木桶兄弟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探讨
东兰铜鼓响八方
木桶和篮子
唤醒历史的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