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广西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2022-02-03 08:16林琳江日青陆春潞李晓冰宁利金李小情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铜鼓文化发展

林琳 江日青 陆春潞 李晓冰 宁利金 李小情

(河池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

铜鼓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河池”,河池铜鼓在东兰。广西东兰县地处桂西北红水河中游,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传世铜鼓2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迄今为止,东兰县还保留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堪称铜鼓文化“活化石”,素有“世界铜鼓之乡”之美誉。2006年,东兰县壮族铜鼓习俗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东兰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称号;2009年,该县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1]东兰铜鼓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意义深远。本文立足于乡村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深入东兰县实地调研基础上,探究东兰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以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创新。

一、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独特的铜鼓文化既是少数民族人民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发展下来,将在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其重要意义。

(一)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产业兴旺和经济发展。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来说,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而开展的经济活动。[3]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有助于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增强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有助于深度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赋予其丰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东兰县通过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凭借“世界铜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等有利条件,发展铜鼓文化产业,并将铜鼓文化与历史悠久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歌节、祈求风调雨顺的“蚂拐节”、瑶族民间庆祝丰收的“祝著节”以及现代的铜鼓山歌艺术节等相结合,发展节庆文化旅游,“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和东南亚民族的击打乐器,铜鼓不仅记录着民族生命、生产和生活过程,更是民族的精神符号,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同胞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铜鼓上的纹饰图案是一种向后人表达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符号,也有道德价值传递作用。敲打铜鼓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意义,如有战争时,通过鼓声召集人们共同御敌、鼓舞士气,表现了人们英勇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遇到危险时,通过鼓声恐吓野兽、保证安全,体现了人们斗智斗勇、智斗力博的精神;铜鼓纹饰中有谷物丰收的元素,秋收时节,通过敲打擂响丰收的鼓声,显示了人们辛勤劳作、脚踏实地的精神。保护与传承铜鼓文化,强化铜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能时常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激发正能量,对民族地区乡村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东兰县实地调研发放的问卷中,有82%的村民认为铜鼓文化具有传递文明的功能,说明这种作用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同。

(三)促进乡村和谐安定

乡村和谐安定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铜鼓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珍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铜鼓有八种类型,每种类型铜鼓的鼓面和花纹都不一样,其代表的意义和内涵也各异,其中的英勇、团结、勤劳、诚实等精神是促进乡村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击打铜鼓、跳铜鼓舞,以及开展与铜鼓相关的系列活动,开发相关产品等,以多种形式将铜鼓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让平时较少接触民族文化的人们激起兴趣,受到启发和鼓舞,自觉了解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乡村和谐安定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举办铜鼓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使人们有机会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使得人们更加团结,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东兰县弄宁瑶寨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瑶族同胞看来,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意义重大,铜鼓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敲打铜鼓能使人们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身心健康,邻里和谐。

(四)提升乡村生活水平

首先,铜鼓文化不仅是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独具特色、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当地可以充分利用铜鼓文化资源,以民族风情为主,配以铿锵有力的铜鼓音乐,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如东兰县的韦拔群纪念馆、铜鼓民间收藏馆等都充分利用了铜鼓文化资源,铜鼓文化成为该县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新的岗位和职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其次,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齐聚一堂,击打铜鼓、跳铜鼓舞,表演各种节目,给忙碌的农村生活带来了闲暇的文娱活动,在得以放松的同时,也加强了交流,促进了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充分利用铜鼓文化的魅力及其社会价值,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生活水平。

二、乡村发展现状下广西东兰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赖于乡村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由于乡村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不少困难。

(一)传承保护意识薄弱的影响

由于铜鼓文化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直观体现,人们更多片面发展看得见的“热门”产业,忽视铜鼓文化产业的开发;抓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群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导致群众物质生活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对铜鼓文化的精神生活需求不够迫切,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保护缺乏相应的思考;2020年和2021年东兰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涉及社会保障、民生福利、乡村振兴等问题,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关注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在走访中,一部分铜鼓文化传承人认为,政府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补助,但这些补助微不足道。以上种种因素导致群众的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二)自然基本条件恶劣的局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近年来,东兰县委、县政府以铜鼓文化为主线,不断推进铜鼓特色村落、铜鼓风情村、铜鼓广场、铜鼓博物馆的建设,开发铜鼓旅游文化产品,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东兰县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麓,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条件恶劣,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在火车、动车以及高铁普遍化时代,东兰县至今未通火车,导致出现铜鼓文化“难出去”,而外来游客“难进来”的现象,减缓了东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限制了铜鼓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不利于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制约

东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稳增长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统筹、乡村振兴任务繁重;三是个别干部担当作为的意识不够强,营商环境与企业、群众期盼仍有差距。2020年度东兰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1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兰县城乡之间的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铜鼓文化主要在乡村地区呈现和发展,没有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其传承与保护必然受到制约。

(四)多元不同文化并存的冲击

东兰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壮、瑶、侗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流行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铜鼓文化已成为东兰县传统文化的象征。然而,铜鼓文化原有的表现形式难以吸引更多的群众,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对于敲铜鼓、唱铜鼓乐以及咬铜鼓等表演形式缺乏兴趣,加上受到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在逐步下降。调查显示,有64.58%的居民没有观看过铜鼓表演。一方面,当地居民的思想容易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导致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铜鼓文化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与现代文化发展趋向相对立。加之铜鼓文化具备符号化特征,与当代文化相比,普通群众很难从各种深层次的符号化表演中理解铜鼓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法进一步将铜鼓文化与民族情感相结合产生共鸣。[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铜鼓文化的传播,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五)人口人才严重外流的妨碍

现代化的浪潮必然会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群众是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的关键性因素,但铜鼓文化的表演、使用及传承者大多是在40-60岁的群体中,15-35岁的青少年和青壮年群体中大部分对铜鼓文化了解较少,甚至少部分人对此不感兴趣。在访谈中了解到,铜鼓文化传承人平均年龄约55岁,年龄偏大。年轻人大部分到外地打工,导致传承队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面临断代失传危险。在与东兰县壮族蚂拐节代表性传承人廖先生交谈中了解到,他曾培养了8名小孩敲铜鼓的四个音,但后来因为孩子们外出求学,就没有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教学。人口人才严重外流,使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极大困境。

三、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广西东兰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的,针对我国农村突出的主要矛盾和“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部署。[6]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东兰县应当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铜鼓文化的同时,多措并举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

(一)转变发展观念,树牢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有利于更好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当地政府应当引领相关部门转变发展观念,树牢传承保护铜鼓文化的意识。首先,政府应致力于东兰铜鼓文化功能的挖掘和文化对外输出,推动铜鼓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变,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提升相关受益部门的传承保护意识。其次,组织乡村居民参与到铜鼓文化旅游产业、铜鼓收藏馆、铜鼓制造厂等产业、事业、企业单位之中,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再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东兰铜鼓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让铜鼓的使用不再局限于表演祭祀、祈雨辟邪等特定的民俗节日场合,使铜鼓文化在使用中得到传承。最后,将铜鼓元素与当地特色村落相结合,宣传铜鼓文化的时代价值,增添铜鼓文化氛围,定期开展传承保护铜鼓文化的宣讲等活动,增强人们对铜鼓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保护意识。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力度

首先,要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应争取立项建设县城火车站,完善当地交通系统;增加大巴往返铜鼓村落的班次,在固定站点接送游客;修建和完善山路,缩短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打造铜鼓文化节旅游交通专线。其次,解决当地酒店设施不完善,酒店发展缓慢的问题。在铜鼓文化圈内建造铜鼓民俗特色的酒店、民宿,提高酒店设施和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在铜鼓特色酒店打卡和游玩。再次,在铜鼓文化村落建造铜鼓特色文化主题餐厅,打造铜鼓文化游乐场、铜鼓文化公园用于铜鼓观赏和铜鼓表演,使游客有机会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接触铜鼓,提高旅游体验感和获得感。同时,在村落里建设民族特色商场用于制作和售卖东兰文创产品、周边礼品、伴手礼、特产等,满足游客购物与消费需求。最后,建设村落内的网络基站设备,实现光纤电缆覆盖全村,网络系统、网络信号得到较好改善,为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三)动员各方力量,凝聚铜鼓文化传承保护合力

更好传承与保护东兰铜鼓文化,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乡村群众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政府应积极引导,出台和完善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当地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中把握机会,积极投资。旅游中心、非遗文化保护中心、铜鼓文化博物馆等场所的建设与打造,要落实铜鼓文化相应保护措施,把旅游产业与铜鼓文化结合起来,挖掘蚂拐节等特色节日旅游资源,合理设计铜鼓文化旅游专线,开发铜鼓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等,使铜鼓文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其传承保护的价值。出台村规民约,根据各家现存铜鼓情况,明确自觉承担铜鼓文化保护责任,增强村民铜鼓保护意识,规范村民相关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行为。引导村民打造社区铜鼓音乐艺术节,并加入到表演队伍中去,使社会个体在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作出相应的贡献。动员各方力量,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加大铜鼓文化宣传力度,全力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为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四)落实必要投入,增强铜鼓文化影响力号召力

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推动铜鼓文化教育发展。比如,在学校开设铜鼓音乐、铜鼓发展历史、铜鼓鉴赏等课程,提高受教育者对铜鼓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铜鼓表演队,与当地教育局、政府部门以及兄弟学校合作举办校园铜鼓艺术节、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参加相关艺术展演或比赛,拓宽铜鼓文化受众面,促进铜鼓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增强铜鼓文化的影响力。其次,要加大传承人培养的投入。传承人的培养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保护至关重要,政府应当增加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培养力度。可以考虑在学校铜鼓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对铜鼓文化感兴趣、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专业训练,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铜鼓文化传承人;同时,提高传承人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铜鼓文化,立志成为铜鼓文化传承人。再次,要加大宣传投入,形成铜鼓文化品牌效应。东兰铜鼓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铜鼓外形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极具魅力的艺术,集铸造、篆刻、绘画、宗教、神话等艺术元素于一体。民间的传统铜鼓配合舞蹈就成为一种特定的具有地方村落特色的舞蹈,可以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名片,借助现代新媒体——VR技术、自媒体、宣传展览等不同手段或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增强铜鼓文化影响力号召力。

(五)出台专门政策,提升铜鼓文化吸引力知名度

铜鼓文化是发展旅游业,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东兰县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建设展览馆,推进铜鼓文化进入校园,制定铜鼓文化保护条例等。但是,关于提升铜鼓文化吸引力、知名度方面的政策仍有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的空间。首先,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传承人这个纽带,有关部门要做好事关传承人的各项工作,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保护传承人相关权益,保障传承人的生活补贴、表演津贴,落实经济资助政策,使传承人的生活得到保障。要肯定传承人的名誉,宣传和报道传承人,扩大传承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铜鼓文化吸引力。其次,应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形成铜鼓文化多功能综合性商业圈,如销售铜鼓特色产品、开发铜鼓艺术表演、设立铜鼓游玩场馆等等,进而发展铜鼓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提质升级。再次,出台铜鼓文化特色村落建设与保护相关政策。鼓励乡村积极建设铜鼓特色村落并给予资金支持,进而发展村落旅游,提高村民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的意识,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保障。最后,鼓励当地青年积极返乡创业,给予相应补贴,以铜鼓特色文化产品为资源,发展电商企业。通过线上销售,一方面,可以获得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所需要的资金,发展乡村经济;另一方面,能够使铜鼓文化的影响力延伸到其他地区,提升铜鼓文化知名度,促进全社会重视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在旅游节、民族节庆等重大节日,可以考虑线下销售铜鼓特色文化产品,提高铜鼓文化的影响力,更好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它严重冲击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东兰铜鼓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视域下,如何既抓好经济建设,又让铜鼓文化“活”起来、“兴”起来,更好助力乡村建设,这是东兰县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各方面共同行动,合力推进。目前,东兰县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面临不少困难。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落实,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铜鼓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