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与对策建议

2013-08-15 00:53张学军吴小鹤刘昌金吴文昌
绿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沙湖鱼池养鱼

张学军,吴小鹤,郑 洁,刘昌金,吴文昌

(1.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湖北 红安 438400;2.湖北省红安县林业局,湖北 红安 438400)

1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身生存不仅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还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从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物理、生物、化学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具有调节洪水、降低洪峰、补充地下含水层、改善水质等作用,对维护水资源的水质和安全、正常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境内的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一座城市湿地公园,更是红安县的一座生命泉,是典型的库塘湿地。

2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红安县县城西北部,紧靠城区。湿地公园的范围包括水库水面及周边的生态公益林、近自然林、宜林地和水库水面滩涂湿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7′02″~31°22′38″,东经114°32′09″~114°35′45″。湿地公园东西宽约10km,南北长约12km,规划总面积1903.37hm2,其中湿地面积1590.69hm2。

据统计,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96科、205属、318种,其中湿地草本植物27科、35属、55种;有脊椎动物24目、39科、86种,水鸟资源较为丰富,有鸟类14目、24科、47种。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在规划中将92.24%的湿地公园面积作为保育和恢复区域,7.76%作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区域。既有效保护了水源地,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维持了金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合理地解决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红安县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金沙湖对下游33个自然村、省道阳福公路、下游45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16万亩农田的灌溉、20万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意义重大。

3 金沙湖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湖区湿地面积萎缩,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水资源面临危机。湖区湿地筑坝围堰,围湖养渔截断了上游汇水区内水源的自然流入,影响了湖区的蓄水和水质。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重要湿地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主要有以下污染源。

(1)人居污染。在湖区周边涉及对湖区环境有影响的有22个村场,共有109个村民小组,住户4839户,人口21052人,4个镇有7个行政村洪水线下农民违规建房,共89户居住在洪水线内,一遇洪灾,被淹受灾,餐饮业6处,桌台数33张,共占地面12亩。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每年排污量(按干物质计算)为1229437kg/年,每天的生活污水一遇下雨,就流入湖内。

(2)养殖污染。经湿地公园调查核实,湖区周边共有围湖养渔98处,有畜禽养殖122户,养殖占地面积150.5亩,存栏畜禽37133头(只)。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化学需氧量(COD)2644166kg/年,氨氮(NH3-N)112800kg/年。

(3)采矿污染。二程、华河2个乡镇的2个行政村所在地有厂矿业2处,6个井口,占地1410亩,开矿破坏了植被,矿渣填埋了湿地,洗矿污染了湖水。

(4)加工污染。2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所在地有各类加工制造业共6处,共占地面积107亩,其中,苕粉加工厂1处,占地面积15亩,年产苕粉60t,靠水生产苕粉,污水直排湖内;与金沙湖一坝之隔的红信化工厂生产时排放的废水、废烟,以及泄漏的液氨,都是直接污染源。

(5)围堰养鱼。沿湖边及湖区一级支流围堰养鱼,坝堤连环,坝内筑坝,共98处,面积2908亩,叉沟叉河拦河筑坝,阻断金沙湖支流汇聚,破坏生物栖息繁衍场所,坝内鱼池黑水漆漆,洪水季节,堰满溢洪,污染水源。

4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具体措施

饮用水安全的前提是什么?是先要有水吃,因此涵养水源、防止水资源流失显得愈发重要。再次是防止水源污染,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洁净的饮用水源。

4.1 保护工程建设

4.1.1 水禽栖息地建设

在李家洼、董家湾建设2处水禽栖息地,建设面积10hm2,其中水域面积7.6hm2,陆地面积2.4hm2,建设措施为包括以下方面。

(1)水生植物种植:在水深1~2m区域种植沉水植物,如金鱼藻、菹草、竹叶眼子菜等,使用种草数量为400kg/hm2;在水深1m以上水域种植莲、香蒲、茭草、芦苇、芡实等植物,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水生植物种植面积7.6hm2。

(2)宜林地造林:鸟类栖息地范围现有部分宜林地,面积1.6hm2。拟在这部分宜林地种植阔叶树。接近水域地段栽植柳树、池杉和乌桕,其他地段栽植樟树、槐树、榆树和浆果类植物,如李树、桃树、枇杷等。种植采取随机混交的方式,栽植密度为111~167株/亩。

(3)现有林补植:鸟类栖息地范围现有部分稀疏林地,面积0.8hm2。拟在这部分稀疏林地中补植和原树种相同的树种或较为耐阴的树种,如樟树、胡桃、水青冈等,每隔1.5m补植1株,在林地空地中主要补植枣树、桃树、枇杷等浆果树种。补植后,每亩保存株数为167株左右。

4.1.2 保护管理站建设

保护管理站是湿地公园最基础、最重要的管护机构,尤其是湿地公园开放后,人为活动将大量增加,加强湿地公园保护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根据金沙湖湿地公园管理范围和保护管理的需要,拟建立4个管理站,建设位置分别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的三里岗林场、祈家塘、宣教展示区的白石咀以及管理服务区处,每个管理站建设房屋1处,建筑面积均为80m2,共计320m2,砖混结构。

4.1.3 确标立界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是原农民习惯了的生产和活动区域,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标牌、界碑(桩)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金沙湖湿地公园的范围及各功能分区的区域,避免发生纠纷和破坏;二是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醒人们注意,控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四是为人们提供线路指南、其他服务等。因此,保护区标牌、界碑(桩)的设置,对人们了解建立湿地公园的意义,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确立保护自然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4.2 恢复工程建议

4.2.1 退耕还湿工程

金沙湖湿地范围中的耕地,有的分布在库区常水位以上,有的分布在常水位以下,全部退耕还湿。在常水位68m以下的耕地恢复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草、香蒲等,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在常水位68m以上、泄洪高程73m以下的退耕地恢复种植柳树、刺楸、池杉和乌桕,每亩种植株数110株左右;在泄洪高程73m以上的退耕地,种植以乔木树种为主的阔叶树种,主要树种为榆树、椿树、樟类、桃树等,每亩种植株数170株。退耕还湿工程建设面积为30.5hm2。

4.2.2 退渔(养)还湖工程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鱼池养鱼和筑坝养鱼的情况较为普遍,侵占了鸟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水生植物的生长地,对水体有一定的污染,与湿地公园保护、宣教等目的有冲突,因此,必须停止金沙湖湿地公园内的水产养殖生产,并在退渔还湖的地方种植水生植物,以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退渔(养)还湖工程建设分鱼池养鱼和筑坝养鱼两种情况恢复植被。①鱼池养鱼:分布在宣教展示区内的鱼池予以保留,在鱼池内铺设40cm的种植土,种植莕菜、莲、香蒲等水生植物;在宣教展示区以外的鱼池或保留或清理掉,清理掉的鱼池种植香蒲、芦苇等植物,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②筑坝养鱼:停止养鱼生产,在现有渔场中种植芦苇、香蒲、香叶芦竹等植物,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退渔(养)还湖工程建设面积共82.2hm2,其中鱼池养鱼还湖15.4hm2,筑坝养鱼还湖66.8hm2。

4.2.3 近自然林恢复工程

根据金沙湖湿地公园林地现状,对林中空地和较稀疏林地进行补植补播,近自然林恢复工程建设面积共205.2hm2,其中现有林面积 123.1hm2,新造林面积82.1hm2。补植补播林树种宜选择与原有树种相同树种或其他耐阴树种,如樟树、水青冈、枫香、花楸、枇杷等。林中空地中1.5m左右补植1株,补植补播后的林中空地和稀疏林地每公顷保存株数1500株以上。对管理不善和受病虫害的低效林,采取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清理枯倒木和病死枝等措施,林地稀疏地带进行补植,林分特别差的林分进行重造。对于宜林地、采伐迹地和灌丛地,采取近自然林的措施进行恢复。

4.2.4 矿区植被恢复工程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有一处萤石矿3.41hm2,为露天开采形式,已废弃多年。目前,矿区堆砌有较多的矿渣和尾矿,山体破坏严重,对金沙湖湿地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对水土保持、水库安全和水源洁净也有潜在的影响。因此,规划对此矿区进行植被恢复,面积为3.41hm2。

4.2.5 湿生、水生植物环湖带重建工程

据调查了解,金沙河最高洪水位为73.06m,出现频率较大的水位为67~69m。金沙河水源丰富,即使是2010年洞庭湖、洪湖大型湖泊干涸,金沙河也没有受到影响。金沙湖枯水位高程一般为65.5m,持续天数一般为10d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1个月。其中水位情况根据需要,还可以利用烟宝地水库通过烟金灌渠输送进行调节,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和有关方面的需要。根据水文条件和生态建设的需要,拟在金沙湖范围海拔66~68m之间建设水生植物环湖带,与现有林地和其他绿化工程相结合,形成深水→浅水→湿生植物→乔灌木的绿色环湖圈,将金沙湖构建成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海拔66~67m高程区段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狗牙根等植物,使用种草数量为400kg/hm2;在海拔67~68m高程区种植香蒲、茭草、芦苇、狗牙根等植物,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在海拔68~73.06m消落区种植柳树、刺楸、池杉和乌桕。湿生、水生植物环湖带工程建设总面积为179.7hm2,其中湿生植物环湖带(68~73.06m)面积95.2hm2,水生植物环湖带(66~68m)面积84.5hm2。

5 结论与建议

(1)金沙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不仅能够达到涵养水源的目标,改善入湖水体生态环境和流经工程区的水体水质,还能改变原消落区面貌,提升景观效果。

(2)通过高效复合植物生态系统加强对富营养污水的净化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不仅能够有效脱氮除磷,消解农药、抗生素等微量持久的有机污染物,还能减少自来水制备过程中的氯耗和矾耗,提供高于国家标准的健康饮用水。

(3)建议在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引入环境评价体系,从环保角度评价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使项目建设既能符合生态安全,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1-2018)[R].北京: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2011.

[2]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2013.

[3]蔡文洁.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R].福州: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2009.

[4]王 蓉.论湿地与水资源保护[C]//.中南林学院法学院.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猜你喜欢
沙湖鱼池养鱼
三十年目睹之竿坑兴替
校园里的鱼池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养鱼记
鱼经
较厚透水层建鱼池的防渗施工处理
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