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3-08-15 00:53张志明
绿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林火旅游区林区

张志明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 引言

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林业改革,扩大林区对外开放,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增强林区经济活力,加快林区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旅游旺季传统观光旅游超负荷人流,促进旅游业的长久发展。然而,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量游客涌入生态旅游区,防火意识参差不齐,甚至有不法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由于旅游景区内人群密度加大,火源的来源更多,发生的机率比其他的都来得更大,森林旅游区森林防火的任务更艰巨。因此,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是保护旅游者生命安全和生态旅游资源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2.1 防火意识淡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严重

在部分领导和群众中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护林防火工作认识上淡化、措施上软化、制度上松化、督查上懒化,致使护林防火工作进展不平衡。许多人认为森林防火工作任务是林业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单位的责任明确在纸上的多,落实于行动上的少,在火灾高火险时段以及清明、旅游旺季等关键时期,对重点部位也没有严加防守,没有真正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没有真正做到严禁一切形式的野外使用明火。

2.2 森林防火的宣传不到位,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生态旅游区每年都会向附近农户发放护林防火通知书,具体规定了森林防火期的用火管理办法,并常常到农村开展宣传教育,落实需要野外用火的情况,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森林火灾的重要性、危害性宣传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一些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形成防火意识,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知识,擅自在野外用火,致使引发森林火灾。群众对农事活动用火、野外用火不经审批,火灾隐患不断。农民森林防火意识差,生产用火操作不规范。村民思想麻痹又过于自信,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就点火,若遇风力较大的天气,火借风势很容易从田边迅速蔓延到山上,致使森林火灾频繁。

2.3 火源管理有漏洞,火灾隐患多

由于生态旅游区面积普遍较大,火种进山与野外用火防不胜防;有些不法份子由于在偷盗林区保护动物的过程中,与护林员发生矛盾,报复心理强,故意纵火;旅游旺季到来,旅游者吸烟、乱丢烟头等都加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多年没有发生火灾,林区内可燃物积累多,火灾隐患大。

2.4 设施建设待发展,防火经费需加大

近年来,生态旅游区的防火工作有所改善,但总的来看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建设资金不足,消防投入捉襟见肘。多年来,林业部门肩负着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治病虫害,以及禁止乱砍滥伐等多项任务,并且背负着员工工资、福利的重大包袱,消防投入难以保证,更不用说配备先进的防火设备。

2.5 防火组织和队伍不健全

生态旅游区在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队伍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管护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镇居民,有单位职工子弟,也有来自农村的,年龄岁数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森林防火工作,掌握的业务知识也不多。

(2)极少数管护人员思想品质欠佳,工作散漫,得过且过,马虎了事等。

(3)少数管护人员,对自然保护事业认识不足,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欠主动,缺乏上进心,更谈不上创造性;四是部分管护员缺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缺乏必要的工作、生存能力锻炼。

3 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对策

针对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形势,从目前旅游发展的阶段来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3.1 预防森林火灾管理措施

管理工作是生态旅游区森林防火的首要目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3.1.1 加强防火队伍监督管理

(1)加强对生态旅游区森林的监督管理。景区应建立健全管护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督察人员多深入实际,尽快熟悉旅游区的基本情况。要定期、不定期到各站检查工作,深入景区去检查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从根本上杜绝谎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做好管理工作。

(2)加强对防火队伍的建设。作为新形势下的生态旅游区工作者,没有文化,不熟悉掌握相关的防火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技能,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因此,要适当开展军事体能、文化业务知识培训,使各护林员德、智、能全面发展,以适应各种形势下的森林防火工作。管护人员一方面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对自身工作的热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保护生态旅游区的森林资源。

3.1.2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1)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杜绝火种进入生态旅游区。在防火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护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巡山护林,严防死守,坚决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林区,对过路行人、游客要提醒并收缴火种,不得随意用火。对进入林区上坟的群众,禁止燃烧纸钱,燃放鞭炮。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要多加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减少火灾隐患,确保森林安全。

(2)认真排查隐患,护林员在巡山的过程中,要改正把巡山当做“游览”的毛病,认真检查有可能发生火灾的隐患,对检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措施未落实引发问题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狠抓重要时段和关键部位的森林防火。在防火期内,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必要的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防火期的必要野外用火,在平地要先从逆风端开始点火,让火逆风蔓延,在坡地要从坡的上方开始点火,让火由上坡往下坡蔓延,这样比较安全。黄金周旅游周人流聚集密度非常大,更要加大管理的强度,必须做到关键路口都有人把守,确保有游客随时随地都能看见护林员,以便护林员阻止他们的用火行为。

3.2 预防森林火灾宣传措施

宣传教育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要把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做好,就得在提高各级领导思想认识和广大群众防火意识上狠下功夫。

(1)突出宣传重点,深入生态旅游区,组织开展面对面的宣传,以《森林防火条例》和防火安全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和温馨提示。

(2)丰富宣传形式,要通过举办宣传月、宣传周、警示日和文化下乡,通过设置固定宣传牌、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公益节目、编发防火短信息等,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力求喜闻乐见。

(3)拓展宣传广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墙报等公众媒体。

(4)确保宣传实效,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强调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森林火灾后果的危害性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把森林防火工作融入到林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3 预防森林火灾技术措施

3.3.1 加快建立林火预报系统和指挥系统

充分运用高科技的林火监控技术和网上指挥系统,建成较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包括指挥室硬件系统、通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省、市、县、乡4级联网,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具有文本、防扑火资源、人力资源、图形图像等内容的数据库,实现上下数据共享。做好森林防火信息化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配合瞭望台(哨),随时掌握辖区内的林火状况,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信息,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与指挥奠定基础。

3.3.2 完善林火监测技术

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林火监测通常分为地面巡护、了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和卫星监测。

地面巡护:一般由护林员、森林警察等专业人员执行,方式有步行、骑摩托车巡护等。

了望台观测:利用了望台登高望远来发现火情,确定火场位置,并及时报告。

航空巡护:航空巡护是利用飞机沿一定的航线在林区上空巡逻,观察火情并及时报告基地。

卫星林火监测:应用气象卫星林火监测具有范围广、时间频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既可用于宏观的林火早期发现,也可用于对重大林火的发展蔓延情况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制作林火报表和林火态势图,进行过火面积的概略统计、火灾损失的初步估算及地面植被的恢复情况监测,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森林资源的宏观监测等工作。

3.3.3 建立林火阻隔网

防护阻隔网是防止林火蔓延的重要措施,将河流、道路、防火林带、防火线相互联结,形成网络,将大片林区分割成若干小块,一旦有火,起到隔火作用,将火场局限到一定范围,快速扑灭,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点。道路网不仅隔火,也是交通运输、防火机械化不可缺少的,为做到有火不成灾,道路网密度应达到4m/hm2,以适应防扑火需要。防火林带是生物防火工程的一部分,营造一定密度的阻火树种,使之成网,既对防火有利,又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增加林木资源,是一项永久性工程。防火线能够起到阻隔林火和减少可燃物的作用,开设方法主要采取火烧、机耕、药剂灭除等,开设地段为林缘、边界、重要设施周围、道路、河流两侧,以及在大片林区内部连接河流、道路,形成封闭网络。

4 结语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极其严重,森林防火工作一直是我国森林保护的重点,并且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把森林防火作为景区管理的首要工作,在确保防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保障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施燕平,潘 林,卞亚文,等.浅谈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J].江苏林业科技,2012(6):52~54.

[2]王亚丽,刘英杰.森林旅游与风景区的森林防火[J].四川林勘设计,1995(4):52~54,61.

[3]郭 衡,庄作峰,姜洪波,等.景区旅游线火险段划分技术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6(6):39~43.

[4]邓闽利.完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机制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7~49.

[5]宋 伟.大海陀旅游景区森林防火经验谈[J].河北林业,2006(S1):40.

[6]杨国斌.大理市苍山旅游风景区防火体系建设现状及林火管理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9(2):202~206.

[7]刘发林,张思玉.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对策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9(5):392~394.

[8]曲立新,崔 健,李桂香.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新技术的应用[J].森林防火,2010(1):30~34.

[9]顾香凤,李 昂.森林旅游风景区森林防火问题的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169.

[10]权西强,王秀丽,王俊明.秦岭林区公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2(9):113~114.

猜你喜欢
林火旅游区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朱俊
林火蔓延中林火-风双向耦合模拟研究进展
半边天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