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对策初探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专业

童 娟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宜宾644007)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及表现

当前,辅导员工作的超负荷性、高风险性和期望值落差太大以及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辅导员逐渐丧失工作激情和憧憬,部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敷衍了事、辅导员离职跳槽现象突出,辅导员队伍留不住人。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对象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对象、工作压力、工作强度、疲劳程度及其他原因,导致工作主体的工作态度向消极方向转变的现象。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高校辅导员不能顺利应对这些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对辅导员在长期的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的一种描述。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第一,辅导员自身工作态度消极,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所管理的学生越发没耐心、工作态度粗暴,工作上敷衍了事;第二,辅导员对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情绪烦躁、低落,对自身发展前途感到无望;第三,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中常常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甚至开始打算跳槽或者转行。[1]

2 导致高校辅导员群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主要因素

2.1 辅导员工作的超负荷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辅导员队伍面临着精力不足、数量紧缺,动力不足、队伍不稳定,工作中日常事务多,过于繁琐,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复杂程度都在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在加重。

2.2 辅导员工作的高风险性

辅导员上班时间内需要做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下班后还要担心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否受到威胁、 学生是否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工作十分繁琐。 “两眼一睁,从天亮干到天黑”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90 后大部分大学生是独身子女,他们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律意识弱,因恋爱问题、就业压力问题、贫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会随时引发校园突发事件。虽然学校、院(系)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辅导员则是第一直接责任人,辅导员整天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情况,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招致社会的攻击。

2.3 辅导员普遍期望值落差太大导致心理不平衡性

第一,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得再好,只要学生一出事,功劳全抹掉。 第二,没有职业归属感。与专业教师相比,社会认可度并不高。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认为只有学历不高、没有科研能力、没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才会像保姆一样管管学生的吃喝拉撒。 第三,经济压力。 与行政人员和专业教师相比,不但要做学生的奖助勤贷、就业等日常管理工作,还要给学生做大量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工作,而行政人员拿学校绩效平均工资,教师有大量的时间搞科研挣科研费,只有辅导员既拿不到绩效平均工资又没有时间搞科研。据调查显示:一个辅导员工作10 年的带班费还赶不上一个老师一年拿下的一项科研经费。

2.4 职业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高校重视教学和科研,在评优、晋级、评职称等待遇上没有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科研成果偏少,难以找到“成就感”,自我价值难以体现。这些导致辅导员感觉前途无望,工作热情不高,逐渐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职业厌倦的现状。

3 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3.1 规范辅导员选拔标准

3.1.1 在选拔过程中应避免两种偏差

一是,轻视辅导员工作价值,选拔要求过低,人员安排随意性太强;二是,忽视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拔目标过高。 要求过低将使辅导员在工作中难以胜任,影响整个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目标过高可能会引起辅导员工作后的心理落差, 转岗或离职跳槽倾向增加。尤其是严峻就业形势下择业的“委曲求全”,更易导致职业期望倦怠。[2]

3.1.2 高校辅导员走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

高校要尽可能按学科专业类别,使辅导员的专业经历与所带学生的专业基本对口,以利于学业指导和专业辅导。 可借鉴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申请进入学生事务领域工作的人员通常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学生事务实践等方面的硕士学位,并就各自的专业开展工作。

3.2 完善辅导员评价激励机制

3.2.1 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着学校事物的“勤务员”和学生的“高级保姆”角色,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都会找辅导员。所以要明确辅导员的事务界限,优化工作流程,要改变辅导员事务随意扩展、多部门任意支配等不合理现状,减少不相关事务的干扰;把辅导员从直接的、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思想教育者的角色。

3.2.2 完善辅导员评价机制

在评价机制上,加强对辅导员的科学管理,要改变辅导员在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同时给辅导员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及时鼓励表彰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优秀辅导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渗透性、隐蔽性、长期性,劳动价值的延时性、间接性,以及学生情况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到组织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相结合,从多个方面立体式地考察辅导员的工作表现。

3.2.3 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评定时,应使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与津贴、奖金、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相挂钩。 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给予适当倾斜;把工作量和薪酬待遇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和工作成绩。

3.3 完善各项措施,为辅导员提供发展平台

3.3.1 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

高校对辅导员要实行常规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定期为辅导员举办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班,帮助辅导员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 增强辅导员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宣传力度,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3]

3.3.2 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奖惩激励、职称晋升、转岗分流等保障机制,切实为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在职称评定上,高校有必要建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系列,制定与辅导员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评定标准;也可以将辅导员作为向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干部的重要来源,在职务提升上,高校有必要把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的“蓄水池”。 对于有愿望转岗至专业老师的,只要符合专业教师所要求的学历专业背景,并经过考核,便可有计划有目标地将辅导员转为专业教师。[4]

3.4 辅导员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4.1 保持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一种积极的、开放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提高人际交往水平,不断强化自身心理素质,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自身做人的尊严去激励学生,永葆年轻的激情与活力,与时俱进,与学生同步发展。 以饱满的教育热情、高超的教育智慧去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

3.4.2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必须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实现由经验型事务工作者向拥有人本理念和科学化理念的学者型教师转变。[5]要在已有的技能培训模式、理论教育模式基础上,重视科研意识的养成,积极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提高教育管理素养。

[1]顾军燕.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探析及相关举措[J].师资,2012.10 下旬刊.

[2]薛建国,庄春辉.职业倦怠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年第5 期.

[3]赵建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第34 卷第4 期.

[4]许二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 年6 月第22 卷第2 期.

[5]袁斐.发展之路:高校辅导员应向学者型转变.[J]..科技教育,2008.NO.31.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专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