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成熟❋

2013-08-15 00:44丁新宇谢鸿昆
关键词:卡夫峡谷恩格斯

丁新宇,谢鸿昆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0 引 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谈话,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谈话”。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准确地回答了“在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命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最后论题,所以“南方谈话”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成熟。

1 “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与地位

“卡夫丁峡谷”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理论所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1.1 “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

“卡夫丁峡谷”的典故源自古罗马史,现在一般比喻为灾难性的历史经历与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困难和挑战。1867年《资本论》第1卷出版后,俄国正值废除农奴制,开始向资本主义发展之际,俄国诸多政论家和学者对《资本论》中所提出的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以及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881年2月16日,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希望马克思能说明“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以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1881年马克思在给查苏里奇的复信中提出:“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165这是因为“它 (指俄国农村公社)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1]769。可见,“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针对俄国这类落后国家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1.2 “卡夫丁峡谷”理论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卡夫丁峡谷”理论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将“卡夫丁峡谷”理论置于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时,主要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英国)为背景。他们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创造出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才能奠定未来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的企图只是一种空想。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以统称为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到了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就是“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时期,俄国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风雨飘摇,俄国的革命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俄国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爆发并成功,那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走向何方?是按马克思恩格斯过去的设想,走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呢?“在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突破了以往主要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的社会主义构想图式,论及了东方落后国家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由此形成了以“卡夫丁峡谷”理论为核心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至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由早年的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和晚年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构成,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由此可见,“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涵和揭示的根本规律

若从其字面上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主要包含了三个要点:①“卡夫丁峡谷”包括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又不仅仅指资本主义制度本身;②“……的……”这一句式表明“卡夫丁峡谷”是和资本主义制度相关的东西;③“卡夫丁峡谷”原来比喻灾难性的经历,马克思使用这一词汇应该是代指消极性的东西。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灾难、波折等消极腐朽的事物或现象。这说明,“卡夫丁峡谷”不是有关资本主义的所有事物,也不单指某一个事物。前文已经指出“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针对落后国家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卡夫丁峡谷”理论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设想可以称为“跨越”设想,具体来说,“跨越”设想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能否跨越和如何跨越。“跨越”又可以分为两步走:建立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

2.1 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关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出了明确的肯定回答。如前面引文所述,1881年马克思在给查苏里奇的复信中指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到了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上的一切国家。”[1]443这一论断已经通过了历史检验。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从实践层面上证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持续增长,没有出现原发性的经济危机等从实践层面上证明了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2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有条件的

在对“能否跨越”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大致和粗略地设想了“如何跨越”。虽然相对于早期的设想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设想不够完整、成熟,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对“如何跨越”这一问题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认识到并通过“卡夫丁峡谷”理论揭示了一条根本规律: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有条件的。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他们指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取得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援,“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251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有条件的,需要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成果作为外部条件加以利用。按照这一思想,在革命胜利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必然是有条件的,1881年马克思在给查苏里奇的复信中已经表露出这一思想的萌芽:“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766“西方生产”是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条件,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完成制度跨越时,无法同时跨越生产力发展阶段,为了改变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这些国家应该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提高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

今天我们审视马克思、恩格斯为“如何跨越”设定的条件,会发现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①他们未来得及对东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构想,对于“如何跨越”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仅做了大致和粗略的设想,对于跨越的条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具体的说明;②他们对这一问题仅有的大致构想中,设定的一些具体的条件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事实上后来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取得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援却胜利了。然而,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也不应该拘泥于“跨越”设想的某些具体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跨越”设想中所揭示的根本规律,即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是有条件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时,如果不顾条件的限制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社会主义实践所遭受的挫折,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恰恰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失败都根源于忽视了“跨越”设想的条件性。

2.3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分两步走

实际上,“在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与“在落后国家通过跨越方式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也就是通过跨越方式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反之,通过跨越方式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必然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同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通过跨越方式建立社会主义,是指不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而直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或改革,推翻封建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跨越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旧路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总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分为两步走:即建立社会主义是第一次跨越,建设社会主义可视为第二次跨越。

在“如何跨越”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只是进行了大致和粗略的设想,而更明确、具体的答案则留给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去深入探索。

3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

马克思、恩格斯回答了“能否跨越”的问题,而列宁和毛泽东等革命实践家以“一国胜利论”、“工农联盟”、“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具体、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实现第一次跨越”的问题,并且找到了本国实现“第一次跨越”的条件,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跨越”。这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发展和飞跃。然而,他们领导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对接下来“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却不甚成功,以致直到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的问题才获得了成功的解答。

3.1 必须坚定不移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在力主改革开放的同时,认为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已摒弃了资本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己经成功地实现了走向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跨越。尽管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出现过反复和曲折,但这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问题。所以,中国绝对不能重蹈资本主义覆辙,再走资本主义回头路。正如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3]370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挫折,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3]382-38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如果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回到了资本主义的老路,就意味着我们“第二次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尝试失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就会归于失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基础。

3.2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搞清楚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处在哪个阶段。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失误,甚至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就在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以为本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即已进入了较高级、成熟的社会主义,没有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简单地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而且可以超越生产社会化的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很快地实现社会主义。这种误识在实践中直接导致社会主义建设超越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程度,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盲目地追求一大二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高度的计划经济,任意夸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严重脱节,造成了许多重大失误,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实践表明:“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3]379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并且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明不发达;党的十三大正式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概括为九个状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必须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跨越这一发展阶段。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1]101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3]380。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新时期对“卡夫丁峡谷”理论中“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等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3.3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也是有条件的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跨越”的具体条件既不完整,也不绝对正确,但是,他们揭示了一个根本规律:落后国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了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他认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非常落后,生产力发展阶段是不可跨越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时不能盲目排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事物,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姓“资”的,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文明生活方式、先进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等都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我们绝不能将这些当作姓“资”的事物而排斥和“跨越”,而应该加以吸收,用于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遵从的条件,概言之就是:想要跨越,必有所保留。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市场经济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生产力,应积极利用。其实,市场经济虽然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但却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而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373“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373邓小平的这种观点显然与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卡夫丁峡谷”理论时论及的“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一脉相承。

“跨越”设想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落后国家通过“跨越”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经济文化落后这一国情,并大胆吸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积极成果提高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跨越”的条件,也是“跨越”的规律。无视这些条件,就是无视“跨越”规律,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主观主义”,就是“左”倾路线,其结果只能是“跨越”的失败,最终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正如邓小平所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3]375

4 结 语

马克思、恩格斯“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针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而提出的,这一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如何跨越和怎样跨越。关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出了明确的肯定回答。然而关于“如何跨越”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只是进行了大致和粗略的设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有条件的这一根本规律。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卡夫丁峡谷”理论,在落后国家第一次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但是在第二次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却没有成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继承了“卡夫丁峡谷”理论揭示的根本规律,成功地回答了“如何第二次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亦即“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最终使“卡夫丁峡谷”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南方谈话”是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完善和成熟,这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樊文娥.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161-16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卡夫峡谷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卡夫收购联合利华告吹
木炭鱼
卡夫: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与绿色和平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