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扭转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08-15 00:51吴桂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3期
关键词:积气肠腔肠壁

吴桂春

急性肠扭转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肠管运动异常时或肠内容物增多及突然改变体位后,系膜较长的一段肠袢扭转180°以上致肠道梗阻,并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肠坏死。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很易发生休克,死亡。由于本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结果凶险,因而及时而快速的诊断对临床救治患者有重要的意义。腹部平片、消化道造影和超声可以诊断肠扭转,但准确率不高,而且不能判断是否肠绞窄,不能评估肠壁缺血坏死程度。多层螺旋CT检查在本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判断肠绞窄、肠坏死发生情况,已成为评价急性肠扭转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本人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扭转患者23例,分析这些病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急性肠扭转中的观察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搜集23例急性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3~7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本病青壮年及儿童多见。

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腹痛剧烈,脐周绞痛常涉及腰背部,常为持续阵发性加重。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及坏死,不及时诊治将发生休克,死亡率为15% ~40%。小肠、乙状结肠是好发部位。23例急性肠扭转患者均做平扫。其中4例行多期增强检查。全部患者均未使用肠道对比剂。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或飞利浦公司256层螺旋CT机,取仰卧位横断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平面,患者全部进行了薄层重建。

2 结果

由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各自分析了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肠扭转的部位、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漩涡征”、“鸟喙征”、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的出现率,并与病史及手术结果对照。

2.1 部位 空肠18例,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端空肠1例,回肠1例,全小肠1例,乙状结肠2例,定位准确21例,准确率91.0%。

2.2 影像学改变 肠壁增厚22例,准确率96%;23例全部出现肠系膜水肿,准确率100%;19例出现肠腔扩张积液;19例出现“漩涡征”(其中轴位显示7例);18例“鸟喙征”(其中轴位显示8例);5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换位征;1例出现肠壁积气;12例出现腹腔积液。全部23例经图像后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法(MPR)均显示肠系膜血管异常,有19例患者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显示“漩涡征”和“鸟喙征”。

3 讨论

3.1 肠袢扭转角度与影像特征的关系 患者在就诊时肠扭转已发生,绝大部分患者“漩涡征”、“鸟喙征”已显示,或显示其中之一。肠袢扭转角度越大,累及的肠段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出现的越早,临床症状越重,病情进展越快[1]。本组病例肠壁积气均出现在肠扭转360°以上的患者。

3.2 病程与影像特征的关系 肠系膜水肿是显示肠壁血运障碍最早出现的征象,往往由近肠壁系膜处开始出现,向肠系膜根部蔓延,最后显示水肿的肠系膜呈扇状。肠壁增厚、肠腔扩张积液、腹腔积液及肠壁积气的出现依次显示肠壁血运障碍严重程度,肠壁积气的出现说明肠壁已出现坏死[2,3]。

3.3 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与影像特征显示的关系 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喙征”绝大部分在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上可显示[4],而轴位仅能显示少部分。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的显示也较轴位显示的清晰[5],阳性率较单纯轴位高40%以上。

4 结论

多层螺旋CT显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喙征”为急性肠扭转主要特征表现。在“漩涡征”和“鸟喙征”已显示的情况下,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的出现是肠壁血运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像依据。其中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最为敏感,也是发生肠壁血运障碍后最早出现的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扭转的影像诊断和评估扭转肠管的血运情况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应用,能大幅提高急性肠扭转的诊断。总之,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 刘磊,寇如刚,等.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的前瞻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3):274-277.

[2] 张文奇,善军.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7,22(8):850-852.

[3] 纪建松,王祖飞,徐兆龙,等.肠扭转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85-1187.

[4] 程建敏,郑祥武,虞志康,等.肠扭转不良伴肠扭转的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136-138.

[5] 曾祥芹;胡道予;庞颖,等.MSCTA诊断肠扭转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75-1078.

猜你喜欢
积气肠腔肠壁
克罗恩肠病伴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一过性积气一例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陶埙发音原理解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