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教学宜从“点”到“线”※

2013-08-15 00:44李迎霞关东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经素问阴阳

李迎霞 关东升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内经》教学宜从“点”到“线”※

李迎霞 关东升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鉴于《内经选读》课本的编排性,教师在授课时多从某个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其实教师可以换个角度把点变成线,从整体上把握中医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应用。

内经;教学;“点”;“线”

《内经选读》(十一五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中原著选读部分共有9个单元,按照养生、阴阳、脏腑、血气精神、经脉、病因病机、病证、诊法和论治等分类的方法对《内经》中的基本理论加以注释研究。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以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向学生们讲解中医的理论内容,达到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内经》的精髓,培养阅读古医籍的能力等目的。所以每一单元中选择的条文是《内经》篇章中研究较明确的关于这一单元主题的内容,以第一单元为例,就选有《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和《灵枢·天年》等篇章中涉及到保养生命的内容,包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法于阴阳”的调摄法;情志方面“恬谈虚无,真气从之”和饮食方面“食饮有节,美其服”等等。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试试把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讲,或者要给同学指点一下,让学生能把这门课的内容串成一条线,把书学厚之后再读薄。下面我以阳气为例说一下我的教学实践。

关于阳气特点及重要性,每个单元都有涉及。比如第一单元104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气不生不长导致不收不藏,反之,不仅即时发病,而且会引起下个季节发病,所以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来强调四季顾护阳气的重要性。201条文中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说明天地和自然界普遍存在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这种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阴阳的相反相成,是天地运动的规律,是自然万物的基本属性,是引起它们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606条对从阳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作用,阳气的生理,阳气的病理及阳气病变的预后及治疗到阳气的养护,论述得极为详细,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在自然界中,阳气决定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更替,人体亦如此。阳气运行于周身,发挥卫护机体、维持、脏腑正常运行的功能。阳气的正常运转对维持生理平衡具有一定决定性,使人体内、外环境得以统一和互相协调。若阳气虚损或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就会使体力衰败,抵抗力下降,外感诸邪侵犯人体,发生诸多疾病,甚至缩短生命。因而保持阳气的充沛及正常的运行,在防病保健中有重要作用,这些认识为后世阳气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阳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气化温阳作用,二是卫外御邪的作用。若卫外功能失常,外邪侵袭致病,则如205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胜则阳病”。阴寒偏盛,则阳气不足以祛除寒邪,反被阴寒之邪所伤。外感寒邪,卫阳之气不能透泄于外,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在606条经文中,由于阳气受损,功能失常,则百病丛生,从病理角度进一步说明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如阳失卫外,则时令邪气趁虚进入,导致不同的病证。阳亢阴竭引起的煎厥,阳气逆乱导致的薄厥,阳气郁遏,发为痤痱、疖等。还有205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胜则热”,《素问·调经论》又指出:“阳盛则外热”,指出病邪客于体表,则卫外之阳气,充盛于肌表,并起与邪气抗争,从而引发表现于外的发热症状,病邪不能及时祛除,日久病重,疾病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阳气郁积在内,气机痞塞不通,邪郁化火,消耗真阴,发生阳气蓄积的危险症候。论及到阴阳在人体的关系,607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阴和阳在生理上互相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固密。阴阳失调主要责于阳,阳气过盛,则失其固守慎密之性,则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精血的耗损;阳气不足,则失其卫外之机能,导致气化失司,浊阴滞留,窍道壅塞。无论何种病因,总是从扰动阳气开始。总之,阳气的正常运行对形与神都有重要作用,“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内经》中着重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内经》认为人养生要按照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调节生活起居,以保持阳气的充沛及正常的消长节律,所谓的“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若违背了阳气的日节律变化,就会发生疾病,所谓“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类似的我们可以把相关情志为条线串起来以及饮食五味对于人体的影响作为一条线为学生们讲解,以便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个整体的认识。

《内经选读》课程是中医学的特色课程,贯穿中医学教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能够直接服务于医疗临床实践,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内经选读》是中医学的灵魂,课程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对临床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不仅学会中医的基本知识,还要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理论揉成一个整体,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信手拈来,服务于临床。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51

1672-2779(2013)-05-0079-02

王志华

2013-02-20)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No:BSJJ2009-20]

猜你喜欢
内经素问阴阳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