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2013-08-15 00:51王明成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5期
关键词:亨利导语图形

◆王明成

(吉林省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老师讲得再精彩也是无济于事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会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将“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和科学性,需要在教学中激发教学的兴趣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感和厌倦感,更需要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一、导语激趣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尤其重要,更是抓住一节课的关键和重点。它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出好戏全靠开头的序幕了,一个好的新闻报道导语是起到良好的开头,一部好的音乐序曲是何等重要……不论是什么事情,开头就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给学生一种急切想学到所学的知识的心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真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语的方式很多:有的置疑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想求个究竟,这样就能营造出一种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在熟知的生活里感到知识的魅力,由此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还可以通过猜谜语,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猜谜语的游戏,用这一招会极大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参与;还可以讲故事、做游戏、用挂图等的方式进行导语开课。不管是哪种形式都体现着“情、趣、境、疑”等。在这里,我们用故事导语进行例举。故事导入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的内容用风趣含义深刻的故事来营造学习情境。它可以根据老师进行精彩的演讲,还可以利用课件等实物进行导引,让孩子们听和看逐渐地进入故事里,由此产生出极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出孩子们对所以学习的那些感兴趣的知识探求。比如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节的时候,我就用一个非常神奇的小故事来导语的:“有这么一天啊,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被一个大强盗偷走了,神探家亨利就去破案,只见亨利测量一下盗贼的脚印就走了,后来没有几天,就发现那个盗贼被亨利逮住了,那么神探亨利是根据什么抓到了盗贼的呢?他就是根据咱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而破案的。”听我这么一说,学生马上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强烈要求老师快点讲讲啊,我就告诉了他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因为神探亨利就是根据盗贼的脚印判断出他的身高和瘸子特征才抓到的。结果这堂课学生听的最认真,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中特定事物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这样就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们的认知问题,由此也产生了学习的障碍。怎么能够较好地扫除这些学习上的障碍呢?那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为直观教学它就具备着形象具体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很容易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很容易的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由此很轻松地解决了抽象的问题,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脑,调节其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直观教学的作用。正因为这一点,所以现行通用教材安排了很多直观的图形,它能较好地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把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了孩子们容易接受的知识了,并且给孩子们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感。比如,我在教授“同样多”这一内容时候,就是首先把两个消毒的朋友通过赛跑的比赛情境图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看看图画,从它的上面上分析出“同样多”的含义。只因为孩子们非常喜好赛跑,所以对此就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它可以提现在动人的手势,感人的表情,更主要的是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时,老师要一定巧妙地安排一下具有强烈思考的问题,由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叫孩子们和我一起计算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可以先算出来呢?然后再提问,还有什么比较简便的算法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然后教师再问2×3怎么读,它表示什么?3×4怎么读,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是什么,乘号前方的是什么,乘号后方的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地进入学习状态和好奇的学习中,更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感。

四、动手操作

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他们的心理特点——好动。要合理地组织安排一写相关的学生活动,让他们可以走进实际的生活中进行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就会有利于他们把所学得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想尽办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数学这个抽象思维感兴趣,学会应该学习的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亨利导语图形
导语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分图形
找图形
找找看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