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大型音乐活动的策划与排演

2013-08-15 00:50陈晋萍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开场彩排排练

陈晋萍

(太原大学应用艺术系,山西 太原 030032)

高校举办各种音乐活动可以有效发挥校园文化教化的功能,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成功策划大型音乐活动,就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大型音乐活动的策划

(一)音乐活动策划创新常用手法

A、借台登高——用他人成功的作品或方法作为平台,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B、强强组合——将过去成功的表演、音乐、舞美载体形式根据主题需要经选择后组合在一起。

C、推陈出新——借鉴传统的模式,进行创造性设计、包装,使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气息。

D、辩证方法——运用辩证法及生活中的哲理实现新的创意是成功的精髓。比如:舞美设计中天与地、水与火、方与圆、长与短、大与小等等。音乐舞蹈创意中的细腻与粗犷,精小与宏大、激昂与舒缓,扩展与收缩等等无不充满着矛盾统一的辩证性。

(二)音乐活动策划程序要求

没有目的,一切策划便失去意义。在进行策划每一次音乐活动时,明确它的目的性,进行定位,目标定好后就可以确定音乐活动的主题了。首先了解主体客体是什么样的群体,这样有利于调动活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是活动要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就是在策划中需要突出设计一个音乐活动精彩的时段,要有高潮,要把这个环节设计得更有影响和传播性。

(三)音乐活动策划内容参考

根据音乐活动的不同区域可分为班级音乐活动策划、校级音乐活动策划、社会音乐活动策划等。

班级开展音乐活动主要是借助活动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团结的班风。

校级音乐活动面向全校,通过活动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加强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之间的交流,提供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策划校级音乐活动要注重与学校艺术特色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德育教学方向相结合。

社会音乐活动策划参与人员广泛,活动传播影响更深远。联系方面繁杂,操作更应细致周全,保障安全,活动中还应该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根据不同区域音乐活动策划要求,选择以下部分内容:活动目的、活动意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参与人员、活动方式、活动计划安排,活动申请、活动经费预算、活动组织分工、活动主持,活动物品采购制作、活动场地布置、活动舞台设计、活动宣传、嘉宾邀请、活动美术设计、活动音响设备、活动媒体记录、活动安全保卫、活动后勤服务、活动环境卫生等。

二、大型音乐活动的排练

排练是演出的前奏曲,应有计划地搞好演出的排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排练计划

制定排练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做到组织者与参加排练者人人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按期完成排练工作任务。制定排练计划时应该掌握前紧后松、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多后少的原则。

前紧后松是指前面初排与细排的时间要分配多一些,抓得紧一些,使连排、彩排的时间充裕一些。先难后易是指将难度大的节目早排练,比较容易的在后面排。先大后小是指把大型节目放在前面排练,小型节目向后排。先多后少是指将人数多的节目排在计划前面,人数少的放在其后,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最后需要加工、修改节目的时间显得紧张。

排练过程一般包括初排、细排、连排、彩排等主要步骤。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步骤所用的大致时间.其中初排、细排所用的时间不能少于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将制定的计划列成表格,便于执行与相互督促。

(二)排练的组织

排练是一种艺术,排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排、细排、连排、彩排等步骤,在每个人具体操作时各有侧重,并无统一规定,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这些步骤有一定的了解会对排练有所启示。

1.初排。初排的目的是搭起节目的基本框架。节目构思得再好,毕竟还是在脑海里或在纸上,只有把它变为具体可见的东西才能看得出好坏,分得出优劣,树立起节目的初步舞台形象。

声乐节目、器乐节目通过初排应做到:歌能唱下来,歌词能背出,乐曲能演奏出并能基本背出。歌舞节目则能将歌唱与舞蹈基本连贯地做出来。熟悉自己的台位,完成舞台上的动作,与其他演员能大致配合。

2.细排。细排的目的是要求表演者像正式演出那样逼真地进行表演。只有通过细排,学生能将构思的形象达到舞台演出形象的要求,构思的作品才能在舞台上真正树立起来。

细排时要逐句、逐段进行,严格要求,不能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只有经过这样的加工排练,节目质量才能有大的提高,排练工作才能进入连排阶段。

3.连排。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和顺序进行的排练为连排。连排应在初排、细排的基础上进行,连排时节目之间应做到连贯,尽量不要中断。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节目主要是由若干小节目组成,连排的目的是对节目进行质量检查。节目在分散准备过程中,每一个节目效果怎样,可通过师生相互观看有所了解。这对节目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教师也能明确应该从哪一方面着手修改加工,还能使表演不同节目的学生相互竞争,提高节目的质量。如果节目准备的时间长,学生会对排练失去新鲜感,产生松懈情绪,组织者也无法从排练中判断出实际演出的艺术效果。连排与正式演出的时间接近,因此能基本上看得出实际演出的效果,这就为节目的进一步加工和提高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依据。

连排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处理好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衔接。造成不紧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节目顺序安排不当。如演员上下场来不及,大型节目的搬放乐器、座椅、道具和布景的时间长等都是直接原因。在连排时,要将这些具体问题提前一一解决,做到有备无患,井井有条。

(2)掌握演出的时间。它涉及到每一个节目的时间,节目之间衔接的时间以及整个演出的总时间。为防止观众情绪受影响,要把衔接时间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

(3)安排好节目演出的开始、高潮与结束。一场演出中开场、结尾时节目的分量要重。开场开得新颖、热烈,能一下抓住观众。结尾是整个演出的终结,要有新意,能使人回味,高潮部分应在演出的中间稍靠后的时候出现,只有这样安排,整个演出才算成功。

通过连排,才能发现节目安排合适与否,然后统一调整节目的顺序,作为彩排的正式顺序。

演出能否取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上述各种因素外,还要考虑节目顺序的安排。一台节目是一个整体,节目顺序的安排也要从整体效果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将相同形式的节目分开。学生观众喜欢形式多变的节目。相同形式的节目排在一起,易显得单调。安排节目顺序时应将这些相同形式的节目分开。

(2)先排定三个位置的节目。这三个位置指的是开场、高潮与结束。这三个位置在演出中的地位都很重要,抓住了这三个位置的节目,节目顺序的安排条理会更清楚,也更能获得好的效果。开场与结束的节目,规模要大,演员人数要多,形式要新颖,气氛要热烈。高潮节目要安排在演出进行到三分之二前后,这时的节目要有分量,效果要突出。

(3)照顾换景与演员上下场。安排节目顺序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上场与下场。如果把一个或一批学生演员承担的节目全部连续排在一起表演,常常容易使他们疲劳,从而影响演出效果。此外,相同的演员连续出现在不同的节目里,也会使节目失去新鲜感。所以要注意把这些学生演员表演的节目穿插开来。另外搬运布景、演员换服装、换妆等情况,在安排节目顺序时都应该考虑到。

4.彩排。彩排是完全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进行的最后一次总排练。彩排的时间安排在正式演出前两三天较适宜。彩排时要求:

(1)教师与组织者都不能像平时排练那样在舞台上走动、指挥和调动演员,只能在幕后指挥,监督学生的上下场、搬运道具、乐器等。

(2)演员必须化好妆,穿上演出服装,携带小道具。配合舞台演出的音响、灯光、道具、布景的工作人员要到位操作。

(3)演员及舞台工作人员必须独立处理在彩排中发生的临时小事故。比如弦乐器跑弦、断弦,演员紧张、没携带小道具、走错台位、撞倒话筒、临时忘了台词等,这时绝不能停下来重新开始,而应继续进行下去,以保证彩排的顺利进行。

(4)最后审定整台节目的质量。彩排时,观看者的范围应小一些,主要是领导与组织者及有关人员。经过彩排后发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修改与加工,使之符合演出的各种要求,达到构思的期望与目的。

三、大型音乐活动的演出

演出进行中,演员能否在台上认真地表演,观众在台下能否尽情地观看都与良好的舞台秩序密切相关。为保证演出的成功,所以必须维持好舞台秩序。

(一)维持好舞台秩序

演出中可派专人负责、监督执行。舞台监督要负责舞台上的一切,可由教师担任,也可让责任心强的学生协助。学生担任舞台监督时必须熟悉上下场、搬运道具等一系列程序。制定的舞台规则,也应由舞台监督随时检查。

(二)处理好舞台上的各种失误

演出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一些失误。出现失误后,要迅速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予以补救,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应做到:

1.出现一般的失误时,不要中断演出。一般的失误是指不影响大局,经过学生演员自己灵活处理后能继续正常进行演出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忘记了某句台词、唱错或者演奏错了某句曲调;上台表演时拿错了小道具等。

2.特殊情况应该对症下药。演出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如演出中突然断电),应由组织者酌情处理。倘若是单纯比赛性质的演出,为慎重起见可重新开始,如独奏节目一开始演奏就断了弦;舞蹈节目主要角色突然摔倒等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演出中出现恶性事故,比如电路接触不良、线路超过负荷或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学生随意拨动电源开关、触摸电线及电器设备导致触电等。总之,要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舞台演出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做到令行禁止,使演出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取得最佳演出效果

表演成功与否既取决于节目整体构思及艺术处理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演员的具体表演。为保证演出成功,必须在演出中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演出中只有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才能使表演到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是靠行政命令与几句说教便能达到的,它需要外部条件的推动,更需要演员个人内部因素起作用。

文艺演出总是代表某个集体,集体有大小之分,荣誉感却没有大小之别。没有强烈的荣誉感,就没有严肃负责的演出态度。

2.稳定饱满的思想情绪。自信是演出成功的必要条件,有自信才能抛开一切顾虑放手表演、尽情发挥,有时还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演员自己首先要树立信心,而演出前或上台表演前领导和教师的看望、鼓励及演员们的相互激励都能增强演员的信心。演出中常有特殊情况发生,不要因紧张而手足失措,应排除一切干扰,迅速冷静下来,继续表演,力求保持稳定、饱满的思想情绪。

3.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只有潜心投入艺术表演之中,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从表演中得到艺术哲理的启迪与美的享受,从而取得好的演出效果。艺术创作是不能掺假的,当演员全身心都投入到表演中时便会忘记一切,使自己处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演出顺利进行。

4.开场、结尾要有气氛。一场演出的开场与结尾,对整个演出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场与结尾的气氛直接影响整个演出的气氛与效果。

开场的节目形式要大、演员的人数要多、时间要短、情绪要热烈,才能制造出气氛。观众对整场文艺演出的印象是从开场节目开始的。所以开场的目的在于用壮观的场面或热烈的气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促使其尽快进入演员的表演之中,产生急于要观看下去的欲望。一般情况下,开场的节目就是第一个节目,不需要再排一个开场式。如是特殊演出,可以另外排一个开场节目。

有了成功的开场,还必须有圆满的结尾。结尾的节目应该将整场演出推向最高潮,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让观众得到最大的满足。人们常把结尾节目称压台节目,其意义即在此。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从几方面着手:第一是将效果最好、分量最重的节目放在最后演出。这样,即使中间节目的水平不甚高,观众也能在结束时欣赏到最高水平的节目而感到心满意足。第二是调动一切舞台因素,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将舞台气氛充分渲染起来并推向最高潮。如开亮演出场地所有的灯光、演员全部上台、演员与观众一起演唱等。压台节目一结束,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组织谢幕,全体演员上台对观众支持演出表示感谢。

5.发挥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主持人不仅有单纯的报幕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组织作用,并具有能控制舞台气氛的能力。演出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应该注意培训节目主持人,从以下各方面发挥作用:

(1)用自身的舞台形象吸引观众。主持人要有较好的形象、形体与嗓音条件。能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他们观看节目的兴趣。服装要得体、醒目、突出,表情要自然、朴实、热情,举止要稳重、大方、潇洒。

(2)用主持的艺术技巧吸引观众。在节目衔接的时间中,主持人既要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用寥寥数语叙述清楚,又要吸引观众。如引导观众欣赏、适当给予评价、巧妙弥补失误、处理演出节奏等。

大型音乐活动策划与排演可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领域中不同学科的表现与合作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让大学生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增强其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参与文化艺术的交流能力。

[1]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0(12).

[2]陈彬彬.策划—是大型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成功的关键[J].民族艺术研究,2001(2).

[3]田青.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教资料,2008(12).

猜你喜欢
开场彩排排练
舞动未来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数理:影院找座位
演出就要开始了
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亮相彩排
彩排等2则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