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八大报告“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解析

2013-08-15 00:50李海龙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机遇期发展

李海龙,毕 颖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103)

战略机遇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宏观意义和战略价值的重要契机,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上升的关键时期。一个国家成长壮大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却往往只是几大步或者一二十年的光景。机遇非常难得,稍纵即逝。历史上,中国曾多次与机遇擦肩。现阶段已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把握住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会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党中央做出中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抓住这个机遇加快中国的发展,十年内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虽然国际国内形势有所变化,但在党的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再次做出了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其判断依据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1]16

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其依据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246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3]2正如十八大报告对过去十年的基本总结所言:“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1]5

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印证了十六大有关“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伟大判断。胡锦涛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1]1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内外形势对我国的发展还是较为有利的。

从国际态势及安全形势来看,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4]1128总的来说,国际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态势,大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对抗的可能性极小。虽然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但是中国暂时不处于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的矛盾中心,地位相对超脱。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处在建国以来国际安全环境最好的时期,这对于中国进行国家建设是极为有利的。大国关系方面,我国在这一时期与世界主要大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9.11”事件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做了重大调整,不再人为地把中、俄及其他有可能威胁美国利益的国家设定为战略对手或潜在对手,而是将反恐和确保国家领土安全作为其首要任务,并表示愿意致力于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在反恐合作这一新的利益汇合点上,中美双方关系平稳发展,增进合作的因素在增长。周边国家方面,江泽民同志表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形势保持了相对稳定,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原有的热点问题已经或正在实现政治解决。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5]279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密切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双方在反恐问题、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中国与越南就边界领土划分与北部湾问题达成互相谅解,使得我国南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减小;中印两国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两国关系朝着和平与合作的大方向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确立,使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就南海争端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交流融合。2001年12月,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追赶世界经济潮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因此,“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新形势,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6]456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大融合,给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提供了助动力,中国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自身政局稳定、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吸引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体制变革和产业升级调整。

国内方面,十五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经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丰硕。这一时期,党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2使我国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的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不断增长。”[1]2这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尤其使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1]2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也得到较快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1]3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1]3

综合国内外各种形势来看,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黄金十年”,是中国国力迅速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的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多领域、多层面全面协调发展。

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与中国面对的挑战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国内形势悄然发生变化,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1]1

世情方面,早在2009年,胡锦涛就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7]3经济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持续上升,一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问题集中暴露,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8]2特别是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改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推高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的汇率,加剧这些经济体的通胀压力,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恶果,进一步拖累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政治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地位相对下降,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地位提高,此消彼长的变化将中国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其一举一动已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快速崛起难免会引起西方国家的不适和防范。虽然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紧遏制中国,大肆鼓吹“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高调重返亚太,使中国周边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与周边国家因领土争端而产生的摩擦时有出现,这给中国维护周边形势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压力。

国情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46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步显现,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之处暴露无遗,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创新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亟待解决;科技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科技竞争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城乡发展不平横,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老龄化社会到来,我国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1]5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党情方面,“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49在大多数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服务人民,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情况下,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5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会损害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三、十八大报告“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的依据

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和转型期不断显现的国内社会矛盾,一些人对机遇能否再度眷顾中国深感忧虑,中国究竟走向何方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依然坚定地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46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宏观形势的判断非常准确,分析如下: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1]46

从维护和平的角度来看:第一,世界主要大国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以中美关系为例,虽然中美两国在南海争端、中国军力发展、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双边贸易、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时有摩擦,但是双边关系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两国领导人都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推动积极合作全面发展的双边关系。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将主要注意力用于重振本国经济上,而各发展中国家也都努力谋求维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此,世界主要国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北非的动荡局势虽然反映出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仍然存在,但是战争的进程却说明,相关国家并不想付出太大代价,更不愿深陷战争泥淖。大国之间的战争对抗,不仅会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且会使冲突双方两败俱伤,损害各自的根本利益。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催化下,世界格局加速按原有轨迹发展,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由欧美向亚太、由“单极”向“多极”转移的进程明显加快。多极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国际事务从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逐渐变为由世界各国共同协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增添了砝码。第三,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拥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发展最快、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向世界做出了永不称霸的承诺,“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46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不断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所言:“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1]46

从促进发展的角度看来看:第一,经济危机暗藏新机遇,为中国“调结构转方式”提供突破口。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被称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冲击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严重困难,然而“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1]46虽然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改变。同时,世界各国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压力普遍增加;围绕科技、人才、市场、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危机催生世界范围的产业新发展,世界经济结构转向调整期,国际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全球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中国要适时把握机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1]22第二,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推动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早在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强调:“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9]3历史上,英国借助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美国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变身为超级大国,中国完全可以把握住新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场新的科技革命,呈现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等特征。在发达国家制定的未来发展战略中,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被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中国应把握这一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国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显现

从经济发展来看,当前中国国内环境的一个突出趋势是:中国正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升。虽然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集中显现,经济危机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国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雄厚积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高的国内储蓄率,有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内需空间。“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1]2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与愿望,为我们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信心和夯实了基础。

从政治制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1]12,它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1]13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严重困难,然而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可以说,这些事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积极作为,既证明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拥护,又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和有决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2012年被称为“超级大选年”,各国扎堆换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不同党派为争夺执政地位而大打口水战,不仅使相关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形势低迷,也给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成功选举出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圆满完成了我党交接班工作,明确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46的发展目标和历史任务,预示着我国政局的稳定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未来中国的前进方向,其优越性将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总之,正如习近平同志对十八大的评价:“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10]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也是来自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历史上,机遇曾多次眷顾中华民族,但我们却由于没有及时抓住而被时代无情地甩在身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曾错失多次战略机遇期,机遇难得,转瞬即逝,把握机遇才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丧失机遇,则会落伍于时代,面临任人宰割的危险。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机遇的准确把握的成果。21世纪的前十年内,中国共产党更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了中国的飞跃发展。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的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会议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做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这一伟大判断有着科学的依据。对新形势新局面的准确判断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正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言:“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11]20

总之,展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攀登姿态,锐意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C]//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C]//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胡锦涛.加强睦邻互信 推动和平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C]//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胡锦涛.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EB/OL].[2012-11-15]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08/c_123931961.htm.

[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机遇期发展
论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源起、现状与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全球价值链重塑战略机遇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毛泽东与新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略机遇期——兼论技术革命与尖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