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基于对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调查

2013-08-15 00:48徐双敏苏忠林
关键词:农家书屋贫困地区

徐双敏 苏忠林 田 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可分为艺术表演、学习阅览、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等四类[1]。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下,湖北省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如何?除了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外还存在哪些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们最需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于2012年5、6月间,赴湖北省国家级贫困县Z 县和省级帮扶“老区”①老区是革命老根据地的简称,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X 县进行了深入调查。期间,课题组深入两县8个乡镇9个村近400户农民家中,与农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录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本文拟从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视角,为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积极的对策建议。

一、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农民的普遍需求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内各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课题组所到的两个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已初步建成以城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两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农家书屋和文化室为阵地、以文化农村中心户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两个县共计30个乡镇均建有文化站(其中Z县的部分在建),另有近半数的乡镇建有文化活动广场;二是两个县所有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三是两个县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力度大,其中Z县规划投入105万元,X县则已建成200个基层点;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X 县已安装全民健身路径14 家、已安装农民健身工程98 家。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但从调研中了解到,农民们还存在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需求。

(一)艺术表演设施极其匮乏

农民们喜爱看文艺演出,地方政府也有“送戏下乡”的专项活动,但农民一年到头还是很难看到文艺演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演出条件。Z 县文化馆自解放初期成立到现在,一直蜷缩在街道民宅的夹缝中,仅有馆舍面积230平方米,无拓展空间,而且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受当时建设资金及技术的限制,县文化馆的建筑设计不够规范,建筑质量也欠佳,早已成为危房,根本不能开展群众活动。Z县虽已恢复重建了乡镇文化站,但文化站的配套设施过时且不完善,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文化站仅有一块牌子或一间办公用房,根本无法开展活动。X 县有县剧团,但下乡次数并不多,因为农村缺少正式的演出场地。X 县县委宣传部长说,一次县剧团下乡,由于村里道路狭窄,道具车无法通过,农民竟情愿将自己家的房子拆掉,给道具车让路。在感慨农民对观看地方戏表演的渴望之情时,我们也不能不感叹农村文化表演设施、条件的跼促。

(二)学习阅读设施的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同时并存

现在农民为发展生产,非常愿意参与知识传授型的公共文化活动。这类文化活动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迫切关心的问题,同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的文化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最终培养一批在农业科技方面努力探索、勇于实践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但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农村现有的学习阅读设施明显不足;这种不足,既表现为设施缺乏的绝对不足,也表现为所供非所需、不能满足农民学习阅读需要的相对不足。Z县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才500 平方米,仅能提供公共阅览座位40个。一个县级图书馆区区40 个座位,如何能够满足全县读者的阅读需求?Z县和X 县,村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而且所有的农家书屋都是20万元的“标准配置”,即基本上能够保证图书室、电脑、专用书柜以及放映室等一应俱全,这是非常可喜的状况。但课题组所到的两县9 个村,正常开门的农家书屋只有两个。一些村民反映,农家书屋里大部分是小说、故事书之类的书籍,而符合农民切身需要像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却很少,所以平时大都是年轻人去借来看,年长一些的基本上都提不起兴趣;还有,农家书屋里的书更新得也很慢,基本上除了刚开办时的书籍外,后来大都没有再添加了,所以看来看去都是那些书,使得一些村镇的农家书屋到头来变成了储藏室,基本上无人光顾了。

(三)农民非常渴求文化娱乐设施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民已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娱乐设施,致使大部分农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愿望落了空。农民们渴求的文化娱乐设施,既包括跳广场舞需要的音响及场地,也包括民间表演需要的乐器、服装和道具等,还包括高质量的电视、广播转播设备。一些农民看到城镇居民跳广场舞,既热闹喜庆又锻炼身体,也很想仿效,但苦于既没有场地和音响也没有人教,跳舞便成了想象中的事。在Z 县,村民们反映,原来想跳舞,老人们反对,说“不正经”;现在老人们的观念转变了,支持大家跳了,我们却什么都没有,还是跳不成。真羡慕城里人,他们活得真潇洒!在两个县的调研中,我们都看到农民们自发组织的民间表演队,自娱自乐,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树立了农村的文化新风。但是缺乏设施成为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两县9个村的农民异口同声地说,需要音响、需要乐器、需要演出道具和服装。两县农民都有正月十五“玩龙灯”的传统,但是做一条龙就是几百(元),好一点的要上千(元),还有乐器、服装,完全自费,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两个县的一些边远地区有线电视仍未普及,农民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而山寨“锅”泛滥,缺乏监督查处机制,是农民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四)体育运动设施受农民欢迎却供不应求

如今农村里的常住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所以在体育运动设施中,最受欢迎的是健身器材。这些器材简便易用,且老少皆宜。在两县9个村,多数安装有健身设施,但基本上都损坏严重,只有一两个村的部分设施还可以使用。农民们反映,他们非常喜欢这些健身设施。当初是免费安装的,只是现在坏了,没有人管,村里自己筹钱再买又太贵,只好算了。由于农村现在的人口结构等原因,其余的体育运动设施如篮球、乒乓球等场地和设施,基本没有,在调研中也没有农民表示需要。

二、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因为有了公共的性质,所以建设的主体一定是政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是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力肯定不足,这似乎是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解不开的一个“死结”。这样的理由,似乎也可以成为所有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现象的注脚。然而,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调研过程中得到的其他资料,就不难看到,其实在贫困地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除了加大各级政府投入以外,各级政府和部门(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县级政府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大手笔”冲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湖北省文化厅也要求各地方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要注重基层,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要向基层倾斜,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投入[2]。但是我们看到,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贫困地区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手笔”冲动。Z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7 042万元,建设8大类33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①来源于Z具县委宣传部提供的内部资料。。其中,体育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是由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兴建的,建成后,将成为继防洪大堤后全县第二大标志性建筑。该县高标准建起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成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示范工程。当然,不是说贫困县不能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项目,关键是在全县还有很多乡镇、行政村缺乏最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时,追求“地标性建筑”的冲动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二)已有的农家书屋管理不善,利用率不高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200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8个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并且提出,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 000 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3]。课题组所到的村,农家书屋已全部建立了起来。但是很可惜,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却相当差。在Z 县一个设施非常完备的农家书屋,我们看到,所有的光盘全都未开封,4台电脑也从来没有打开过。我们在两个县走访了9个村,其中6个村的农家书屋门是锁着的,甚至找不到掌管钥匙的人。还有两个倒是找人把门打开了,但查看借书登记,我们发现最近的登记时间是3个月以前,而且书是借的多,还的少。只有X 县一个农家书屋是全天开门的,而且管理也比较规范。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有限,把已有的设施管理好、利用好,应该不是需要大笔投入的事情。

(三)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投入大,但收效并不理想

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1998年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即在21世纪初,在广大农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此项工作得到当时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2000年底,三部委联合发文,开始正式实施“2131工程”。从“十五”期间至今,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 300万元,购置16毫米电影放映机、流动放映车、流动放映大篷、16毫米拷贝等,资助全国600个低收入县,建立12 000个左右农村电影放映队,走村串乡放映电影。国家投入巨大,但在农村,农民对国家的这块投入却并不太认同。由于课题组调查所到的村已经普及了电视,有的村甚至通了数字电视,所以农民对看露天电影的兴趣并不大。加之电影片的内容也没有什么针对性,缺乏吸引力。另外,实施“2131 工程”还需要县政府配套部分资金,如果县里不能解决配套资金,“2131工程”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

(四)农村的健身器材疏于维护,破损严重

村里空地上安装健身器材,农民们不分老少都可以来活动活动,这是很受农民欢迎的。但是在农村配备和安装这些健身器材时,没有同时制定管理和维护制度,以至于这些器材很快破损。课题组所到的9个村,有6个村安装有健身器材,但是只有1个村的器材是完好的,其他5个村的器材基本上都已报废,很是可惜。其实,如果管理得当,这些健身器材原本是可以更长时间发挥作用的。

三、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有专家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乡镇为依托,以村级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大力发展县、乡镇、村级文化设施,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基于此,提出以下较为具体的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加强建设时就特别需要各级政府明确责任,统筹规划,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建议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以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形成长效机制。当前在贫困地区建设文化项目,项目经费分摊应该是:中央财政扶持为主,地方财政为辅,县乡基层政府原则上“只出力不出钱”。同时,受益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成果,要能够接受以农民满意度为主要权重的验收检查。

(二)引导和激励县级文艺演出团体送戏下乡

农民对地方戏曲、音乐的喜爱,不是电影电视可以替代的,而贫困地区的农民又不可能成为商业演出的观众。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可行模式,还是“农民看戏,政府买单”。满足农民观看地方戏、地方风味文艺表演的渴求,县级演出团体要“挑大梁”,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文艺演出团体的转企改制不仅要缓行,而且最好还能以下乡演出补贴的形式,扶持县级文艺演出团体,同时鼓励和引导他们为民间演出团体无偿提供艺术指导。如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急于让县级文艺演出团体全部改制,实际上就会变相剥夺农民的看戏权利,这是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需要区别对待的地方。

(三)增加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投入

将有限的文化建设资金管好用好,是贫困地区政府特别需要做到的,这就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课题组收集到的农民需求信息来看,当前特别要增加对农村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投入。文艺表演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文艺表演舞台、场地的建设;同时,也需要资助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购置一些必要的服装、小型乐器和道具。另外,如果能够有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乡镇文化站,让他们有能力培训、指导农民文艺表演团体就更好了。体育运动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各种健身器材的设施。健身器材占地不多,新颖美观,老少皆宜,很受农民兄弟的欢迎。另外,在有特色运动如龙舟项目的地方,最好也能够资助农民购置必要的设施。

(四)完善农家书屋管理与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目前各地农家书屋工程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完善其后续管理,亟待解决书籍更新、电脑联网、专人管理等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已基本到位,很多地方普及了闭路电视,数字电视进展也很快;另外,中组部每村一位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同时各个基层政府的政务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可以、也应该突破体制机制界限,整合多项惠农工程功能,顺势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推上一个新高度。农家书屋配置的电脑,可以与数字电视网络合一,再与乡镇、县市的政府政务网联网,由大学生“村官”负责管理,变单一用途的农家书屋为实现电子村务的载体,此举不仅可以解决农家书屋无人“开门”问题,也可以解决农村农产品信息不畅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密切县乡与各村的联系,降低村委会的工作成本,将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完善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村级组织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作用。贫困地区的村级经济一般都比较困难,很难拿出更多资金投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但是对在建和建成的文化项目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村级组织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比如对农家书屋要有专人管理,建立一套制度保证开门,保证图书的流通、管护等,比如对安装的健身器材,要安排专人管护。在条件允许的时候,策划和组织利用已有文化设施开展集体性文化活动。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按照《决定》的要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坚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公益性质,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1]宋建钢,狄国忠.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N].学习时报,2012-04-28.

[2]中国文化报.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EB/OL].[2012-10-16](2011-10-14)http://theory.gmw.cn/2011-10/14/content_2788028.htm.

[3]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EB/OL].[2012-10-07]http://tb.zgnjsw.gov.cn/map/000000.aspx.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贫困地区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