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对话,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

2013-08-15 00:42张迎迎
文教资料 2013年19期
关键词:历史课笔者历史

张迎迎

(邳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听到同行感慨:“历史课越来越没有历史的味道。”说实在的,笔者也有同感。但是笔者没有在感慨中蹉跎岁月,而是积极探索、实践、反思,努力让自己的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笔者认为具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要能透过历史课堂看时代风貌。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课要能够把“过去的现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等。例如,学习人民版必修三《中国古代艺术》,对于《天王送子图》、《步辇图》、《玄秘塔碑》,如果只从绘画、书法角度欣赏其价值,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历史味,应该引领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看到雍容华贵、宽松开放、兼容并蓄的大唐气象。

(二)要能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学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各国的政体和特点,而是通过各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到民主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普世的价值,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历史教学要回溯历史、关注现实、放眼未来。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以史为鉴的意识。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审视历史,用思辨的眼光认识、感悟历史,通过学习历史观察社会现象、关注现实,使古为今用、学为我用。这样,历史才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才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我认知,历史才能够真正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例如笔者在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这一结论,而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正是从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的教训中认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能使人增长智慧。这样历史的魅力和价值得到彰显。

那么怎样才能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打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和个性化的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无法上出历史的味道,更无法实现学生与历史心灵的对话。为此,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给学生营造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在一致中有特色,在统一中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历史课才会上出历史的味道。

(二)教师以自己对学科的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时情感因素无处不在,它在教学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教师以自己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执著态度感染学生,就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当笔者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节历史课就是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价值和趣味。从学生知道但并不熟悉的地方史(家乡史)讲到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从学生喜爱的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讲到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情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历史本身的魅力,引领学生结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不同个性的历史人物,探究一件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从“学历史索然无味”的错误认知中走出来,悦纳本就多姿多彩的历史课。如讲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的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在讲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笔者引用了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为什么能够感动中国?教师的热情、饱含感情的阅读感染了学生,学生纷纷发言:他让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远离了饥饿;创新探索的精神;对事业不懈的追求、执著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被充分激发,课堂教学效率就提高了,这样的历史课才有的历史味道。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是获得知识的最强动力。1.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情境激活法“把历史还给历史”,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比如笔者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1787年宪法》这一课时设置了如下情境:“水门事件”国会对尼克松总统的弹劾。学生通过演历史剧的方式展现了美国联邦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这样就将抽象、枯燥的历史事件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参与教学,进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阐释历史现象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通过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比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二中“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这一内容时,没有死套教材的文字陈述,而是另辟蹊径,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情境1: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银行存单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情境2:如果你家是农民,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产品价格低廉还毫无销路,你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情境3:如果你是企业老板,所生产的工业成品库存如山,而同行还在拼命生产,你心急如焚,希望政府怎么办?情境4:如果你父母失业在家,家境贫寒,他们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接受简单的救济,希望政府能给他们体面的救济,你有什么好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课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从而有效发展创新思维。

(四)丰富历史史料,充实教材内容使学生体验并内化。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书“读厚”。现行的教材知识性很强,有些内容非常抽象难懂。而且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编排,增强了专题性,淡化了历史味。要想弥补教材的这种偏差,教师需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研究世界史的所有材料中,笔者认为最实用、最中肯、最科学的史料著作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书中的“全球史观”、“合作双赢”等思想引领史学界的新方向。教师可以引用书中的有关史料,辅以小问题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填补教材的空缺,使历史体现出其独有的味道。

(五)挖掘历史的内涵,探究历史的实质。学习历史不能仅仅停留于了解、识记的层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挖掘其精髓和实质,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例如讲到“明清时期的小说”一目,选取《红楼梦》后半部分的片段。让学生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心境中,看清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命运其实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征兆,进而分析封建社会衰落的表现和必然性。这样就不会使文学鉴赏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而是更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心灵对话,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能力,让他们具有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就是要培养有历史意识的学生,就是要学生做有思想的人;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就是要让历史成为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就是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1]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1).

[3]陈箐.历史学科情境教学三部曲.新课程:综合版,2007(9).

[4]陈建云.用有意义的问题引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从人教版《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教学说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11).

[5]杨富丁.我所理解的“具有历史味的历史课”.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评课反思随笔,2009(10).

猜你喜欢
历史课笔者历史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