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大连高校的调查

2013-08-15 00:42班晓娜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意向毕业生影响

班晓娜

(1.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116021;2.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一、问题提出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逐年提高,2012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80 万,加上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那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如何?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毕业生就业意向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对大连地区高校2011 届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学生访谈及企业访谈,调研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等,有利于结合就业现状,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帮助解决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对象涉及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2011 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共发出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69 份,问卷有效率为93.8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女生所占比例为85. 7 %,男生比例为14.3 %。被调查者中,本科生比例为88.89 %,硕士生比例为7.69 %,博士生比例为0.21 %,大专及以下比例为3.21 %。按专业类别来看,理工科类占35.11 %,非理工科类的占64.89 %。按生源地来看,来自一线城市的比例为6.67 %,来自二线城市的比例为56.77 %,来自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占36.56 %。

二、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意向和就业去向分析

就业意向中的工资、地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考虑最多的问题,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选择。

1.就业意向工资

工资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当被问及意向工资,有0.86 %的毕业生选择月工资在1 500 元以下,有21.55 %的毕业生选择月工资在1 500 -2 000 元之间,有54.09 %的毕业生选择月工资在2 000 -3 000 元之间,有16.16 %的毕业生选择月工资在3 000 -4 000 元之间,还有7.33 %毕业生的意向月薪为4 000 元以上。根据访谈,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求职中,对于工资的考虑会有一些矛盾,对工资要求较低,易于就业,但是相对于比较高的物价、生活开销,低工资收入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如果工资要价偏高,又无法顺利就业,两难选择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2.有关毕业去向及就业意向地区

当被问及如果没有意向单位时毕业后的去向,有3. 76 % 的毕业生选择在家待业,有17.52 % 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报考研究生,有12.64 %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有57.43 %的毕业生选择继续积极求职,有5.1 %的毕业生选择出国,另外3.55 %的毕业生作其他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较低,且低于继续报考研究生的比例。目前部分毕业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盲目追求继续考研,而并未考虑自己读书做学问的兴趣所在。

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去向,有33.19 %选择去一线城市发展,有64.24 %选择去二线城市,只有2.57 %选择去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大中城市由于工作机会多,收入相对高且发展空间大,许多毕业生在毕业时都愿意去大中城市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愿意去三线城市或农村。毕业生扎堆在城市找寻岗位,势必会造成就业困难,形成了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及基层岗位大量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3.有关基层就业意向

在调查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时,有79.96 %愿意去基层就业,有20.04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根据数据统计,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去基层就业,但是根据访谈的反馈信息,如果真的让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很多人表示有意愿,但不会去基层就业。究其原因,主要认为基层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偏低,尤其是那些边远地区更是如此。另外,许多家长不愿意让独生子女的孩子去基层。但多数毕业生认为,能去基层就业是也一件好事,如果待遇和工作环境比较好,而且将来能有发展机会,还是愿意去基层就业。

4.就业意向单位

在高校毕业生被问及最想进入什么单位就业时,有35.19 %想进外资企业,有38.42 %想进入国有企业,有17.17 %想进入政府公共部门,有3.43%愿进民营企业,另外有5.79 %选择自己创业。从调查结果分析,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进入民营企业,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却更青睐那些相对稳定的公职部门或国有企业,认为民营企业就业社会地位低,就业不稳定,自身的发展机会少,这样就形成了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中小型民营企业急需人才的局面。

三、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政策及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根据调查发现,可以归纳为教育因素、政府政策因素及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和选择。

1.教育因素

(1)专业对就业的影响。在全部被调查毕业生中,在被问及意向单位与自己的专业是否对口时,有8.82 %认为专业对口,有33.98 %认为专业比较对口,有43.01 %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口,还有14.19%认为自己的意向单位与自己的专业根本不对口。根据访谈,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者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招聘时,直接列出所要求的专业,专业对口者优先考虑,尤其是理工科的专业,很受企业欢迎,而那些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由于企业用人需求量不大,就业相对难,很多文科类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转而去寻找其他就业机会,这种现象值得反思,高校开设专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

(2)学校的就业服务对就业的影响。在全部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中,当被问及对高校的就业服务是否满意,有6.22 %表示满意,有31.12 %表示比较满意,有50. 86 % 表示一般满意,有9.44 %表示不满意,还有2.36 %表示非常不满意。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对于本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反映一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就业服务仍然没有形成常态,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少,提供的就业信息少,信息发布不及时,针对就业提供的服务形式较少。

当被问及对校园招聘会的满意度时,有2.57 %表示非常满意,有24. 84 % 表示比较满意,有54.39 %表示一般满意,有16.27 %表示不满意,另外有1.93 %表示非常不满意。根据访谈反馈,校园招聘会的次数少、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是毕业生们普遍反映的问题。相对于南方许多高校天天有校园招聘会,大连地区高校的校园招聘会相对偏少。

(3)实习对就业的帮助作用。在全部被调查者中,在被问及是否实习过,实习是否有帮助时,有61.42 %的毕业生表示实习过,并且认为实习对自己的就业有帮助;有28.23 %的毕业生没有实习过,但仍认为实习有帮助;有7.33 %的毕业生认为实习过,但是对就业没帮助;有3.02 %的毕业生没有实习过,也认为实习对就业没有帮助。根据访谈的结果分析,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对于找工作非常重要,有的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最看重的就是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和是否具有过工作经验。但是,一些毕业生又表示他们在大学期间确实实习过,但是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工作状态且实习期很短,因此对找工作的帮助并不大。可见,实行长期的实习计划是当前大学教育需要改革的环节。

(4)有关创业问题。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有创业的想法时,毕业生中有38.04 %有创业的想法,有27.61 %认为自己或许将来有创业的可能,有34.35 %没有创业的想法。目前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比例偏低,能够大学毕业时初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比例更低。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能系统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的高校很少。一些学生表示,一些理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学校举办的创业中心里进行创业实习,而那些文科类的学生却没有太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2.政府政策因素

(1)户籍对就业的影响。在全部被调查毕业生中,在被问及户籍对就业的影响时,有15.88 %认为户籍对就业影响很大,有64.81 %认为户籍对就业的影响一般,有13.73 %认为户籍对就业没有影响,另外有5.58%不清楚户籍对就业是否有影响。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近八成的毕业生认为户籍制度对就业有影响,访谈的实际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少用人单位不愿意解决户口和住宿问题,纷纷表示愿意招聘本地户籍的毕业生。甚至部分企业认为,招聘本地的毕业生,可以利用毕业生家庭关系网络来实施一些工作计划,外地的毕业生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优势。

(2)对女性就业的扶持政策了解程度。在全部被调查毕业生中,被问及是否了解女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时,有92. 46 % 表示不了解,有7.54 %表示了解。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中的突出部分,各地方政府在女生就业上大都出台了本地相应的政策,大连地区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女性就业的政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具体的政策无法渗透到每一个毕业生身上,尤其是那些女毕业生,因此极少有毕业生了解女性就业扶持政策,由此也可能丧失了一些助力就业的机会。

3.社会观念因素

(1)男女毕业生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在被调查毕业生中,在被问及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劳动生产率如何时,认为男女劳动生产率无差异的占40.34 %,认为女生与男生劳动生产率有差异的占59.66 %,且认为女生的劳动生产率更低。由于男女的生理性差别,女性在抚育孩子、操持家务方面付出过多的精力,导致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工作效率较男性低,这种刻板的印象直接影响到在校的毕业生,根据访谈的结果,很多男生认为很多岗位确实不适合女生,并且几乎访谈过的女生均认为男生相对易于找工作,女毕业生易受到性别歧视。

(2)是否有异地就业意识。在全部被调查毕业生中,被问及是否有异地就业的想法时,有55.34 %认为可以异地就业,有20.26 %不愿意异地就业,有21.35 %认为或许将来可以去异地就业,只有3.05 %认为异地就业是最后的选择。根据调查统计,有超过40 %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异地就业,这是由于就业观念所致,很多毕业生受到北方家庭的传统影响,不愿意离开父母进而就地找寻工作。

(3)女毕业生就业问题家庭因素的看法。在全部被调查毕业生中,被问及父母或丈夫的社会地位是否对女毕业生就业有影响时,有72.35 %表示有影响,有27.65 %表示没有影响。在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毕业生家庭因素对其就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毕业生就业,显得更突出。根据访谈的结果,一些家庭社会资源良好的毕业生对找工作不是非常的盲目和着急,相反,一些不具备任何家庭社会资源的毕业生往往对就业自信心不足。

(4)女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观念问题。在调查中,问及女毕业生就业难,是否是社会观念和习俗的作用影响,毕业生中有35.18 %认为有影响,有46.24 %认为有一些影响,有18.58 %认为没有影响。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近八成的毕业生认为就业观念和某些社会习俗对女毕业生就业有影响。访谈中,一些女生认为应该找寻工作相对稳定的岗位,还有一些女生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择业,接受父母的安排。

(5)相貌及体态特征对就业的影响。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被问及相貌及体态特征是否对女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有59.42 %的毕业生认为有影响,有35.03 %认为有一些影响,只有5.55 %认为没有影响。总体看来,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相貌及体态特征对就业选择有影响。根据访谈反馈,部分女生提及一些银行在招聘时,往往更强调形象气质、身材是否高挑等。一些收入优厚的服务性企业,甚至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标明被招聘者的形象和身高要求,如此的就业歧视往往给女毕业生就业设置了一道门槛,使女生们无法在一个平等的就业平台上进行竞争。

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就业观念的影响、学校的就业服务影响以及政府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1.教育制度需不断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所学专业、学校的就业服务及校园招聘会,还有女性的就业观念问题,是高等教育必须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根据对部分企业的访谈,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更愿意接受直接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的在投递简历时就被直接拒绝,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理工科类毕业生易于找工作,文科类毕业生求职时更难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位。针对这种情况,高等教育应该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革。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信息渠道不顺畅,高校就业服务包括校园招聘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就业服务应该形成常态机制,一年之中要多次举行专场招聘会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需求。毕业生就业难,女毕业生更甚,针对此现象,建议高校在教学课程上,开设女性课程,对女性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非常必要。特别要指出的是,毕业生实习经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议高等学校继续完善实习制度,建立实习基地,配备实习教师,完善实习项目,延长实习时间。

2.政府毕业生就业政策需不断改革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户籍制度、性别歧视、女性就业政策、创业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给予用人单位招聘外地生源解决户口问题,并且严禁用人单位实施户籍歧视。各地可以出台地方规定,对实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政府有关劳动部门要实时实施就业监督,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处理,以减少因性别歧视而产生的就业不公平。在女性就业扶持政策上,继续鼓励企业多聘用女毕业生,对于那些聘用女毕业生比较多的服务性行业,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在创业上,继续完善创业制度,继续加大创业培育体系,加大创业扶持,使更多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需不断更新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初次就业时,未必一定要求高工资和高待遇,先就业后择业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同时,建议部分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思想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创业,2011 年10 月12 日以来国务院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九条财税、金融政策,之后又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免征收22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积极鼓励创业以带动就业。毕业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实施自己的创业梦想。另外,积极鼓励毕业生去三线城市、农村地区、基层地区就业。当前三线城市发展步伐很快,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有很多的优厚条件,三线城市更需要人才的加入,那些农村地区和基层就业岗位,更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人才加入。最后,建议毕业生转变观念,积极去中小民营企业就业。民营企业的用工比较灵活,而且其提供的岗位比较多,随着中国《劳动合同法》[2]实施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的用工制度也更加的完善,工资福利待遇等也将会逐步的提高。

[1]小微新政[EB/OL]. http://finance. ifeng. com/news/macro/20111130/5167671.shtml.2012 -02 -10

[2]劳动合同法[EB/OL]. http://www. gov. cn/ziliao/flfg/2007 -06/29/content_669394.htm.2012 -02 -10

猜你喜欢
意向毕业生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