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青年思想论略

2013-08-15 00:50孙高杰薛雪婷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共青团马克思主义

孙高杰,薛雪婷

(1.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2.大连市风景园林处,辽宁 大连 116001)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特别强调了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一直十分重视青年问题,十六大以来,他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战略高度,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青年观。深入学习和研究胡锦涛的青年思想,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价值观

青年观是对青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在于对青年价值的赋予。胡锦涛站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高度,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青年的重要价值,明确回答了“青年是什么”的问题,使我们对青年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1.“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1]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2012年5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冲锋在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赴汤蹈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发愤图强,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顽强拼搏、再立新功。”[2]同时,胡锦涛对青年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予以了高度评价,“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3]胡锦涛的这些论述充分肯定了青年在挽救民族危亡,促进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传承党的事业等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2.“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提出了“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一时代命题,集中体现了其青年价值观,揭示了青年的未来价值。此前,胡锦涛对青年的未来价值也予以了多次阐发。2004年10月,胡锦涛在会见俄罗斯百名青年访华团时说:“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希望。”[4]2007年5月,胡锦涛在会见耶鲁大学百名师生代表团时说:“当代青年,不仅肩负着开创本国人民美好未来的使命,而且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的使命。”[5]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人相比,胡锦涛的青年价值观更具时代性和国际眼光,他关于“青年是世界的希望”、“青年是人类的未来”等论断,将青年的价值由部分推向了全局。

胡锦涛高度评价了青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广大青年身上,把始终保持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任务寄托在广大青年身上。这一系列的论述,寄托了胡锦涛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时代特征和广阔视角。

二、“四个新一代”——青年发展观

胡锦涛对未来国际竞争的实质有着充分的认识,他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能不能始终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青年一代整体素质强不强、拔尖人才多不多。”[2]因此,他在寄厚望于广大青年的同时,也对全国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胡锦涛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提出了青年在发展道路上要努力成为“四个新一代”的要求。

(一)希望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理想和信念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是有为青年最可宝贵的品格。胡锦涛提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领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他谆谆告诫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地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6]。

(二)希望青年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对青年自身而言,要干成一番事业,对社会做出贡献,不仅需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必须有不畏艰难、矢志奋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理应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列,为开创社会新风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胡锦涛指出,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

(三)希望青年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识的深度和广度。胡锦涛强调,“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他希望广大青年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他鼓励青年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1]为此,他指出国家要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四)希望青年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不断创造,不断开拓,是人类社会前进的规律。“创造成就伟业,创造开辟未来”[7],“创业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1],胡锦涛的这些提法充分表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青年是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因此胡锦涛提出要坚持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他希望广大青年以勇立潮头的浩气,超越前人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朝气,“立足岗位、立足实际,讲求科学、讲求方法,把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2]同时他告诫广大青年一定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

胡锦涛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以“四个新一代”为核心的青年发展观,既系统论述了青年发展的本质,又阐明了青年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努力方向,进一步深化了对“培养怎样的青年”这个问题的认识,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三、“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青年工作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一)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给青年的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对金钱和享乐的向往,正侵蚀着一些青年的社会良知,扭曲着一些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和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科学信仰要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因此,胡锦涛指出,作为青年,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他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素质教育[8],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各级党委务必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

青年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3],胡锦涛的这一历史判断准确地揭示了党与青年的本质关系,深刻指明我们党始终把青年与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联系在一起,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因此,胡锦涛强调指出,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务必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尽力为青年身心健康、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2]他同时还强调党委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共青团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共青团工作要做到“三个创新”

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多样化,共青团过去的组织体系已经无法覆盖到全体青年,原有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共青团工作势在必行。2003年8月,胡锦涛在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了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和自身建设创新“三个创新”,同时指出要做好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关键是各级团的干部要带头奋斗,努力做让党放心、让广大青年满意的干部。”在胡锦涛看来,团干部只有做到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才能承担起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光荣任务[1]。

胡锦涛以“三关”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工作观回答了“如何培养青年”的问题,他的这些青年工作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推动青年工作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胡锦涛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在考察了青年的历史地位、现实优势和肩负的重任等综合因素后,较为系统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青年思想。胡锦涛的青年思想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一贯认识,吸收了其内核,又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和价值内涵,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当代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对推进青年工作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支撑作用。

注释:

毛泽东曾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邓小平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1]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 [N].北京:中国青年报,2008-06-15.

[2]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2-05-05.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8.

[4]共育友谊之花 胡锦涛会见俄百名青年访华团侧记[N].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10-16.

[5]胡锦涛会见美国耶鲁大学百名师生代表团[N].北京:人民日报,2007-05-17.

[6]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1-04-24.

[7]胡锦涛.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中国青年报,2003-08-08.

[8]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EB/OL].新华网,2005-01-19.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共青团马克思主义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