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3-08-15 00:51李富英杨子健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位实训

李富英,杨子健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系,吉林 长春 130028)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供求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岗位之一,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社会各行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高素质、应用性强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均设立了会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然而学生的就业率偏低,会计人才市场存在两难的局面。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偏低,动手能力较差,无法胜任会计类岗位的要求。这说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使其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背离,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虽然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并存,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完善,但只有部分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实践教学,且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1.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其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旧以学科课程理论为主,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重视教育的“高等性”,而忽视了“职业性”,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质量低下,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校内实训以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为主,无法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单项实训,是配合教材各章节内容,对各章节核算内容进行训练,完成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启用、设置以及登记等内容。综合实训,假设每个学生即为一个会计主体,在模拟企业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的会计核算工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全部内容。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虽然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与掌握了会计流程及其各部分核算内容,但是学生并没有获得对未来会计工作的整体领悟,不知道每一岗位的具体职责与工作内容,以及各个岗位之间如何配合与衔接,到了一线工作岗位,仍旧感觉无从下手,没有真正实现与企业一线岗位的无缝对接。而且校内实训虽是在仿真的环境下设计的,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环境在条件与内容上都有一定差距。实习资料仿而不真,过于简单,与实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不够重视,抄袭与应付现象严重。此外还缺失一些重要的会计工作环节实训,如出纳岗位的现金核算、银行存款的收付与转账结算业务,各种税款的申报与缴纳业务等。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习流于形式。首先,对学校而言,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年,由于学生们忙于找工作或专升本,缺乏对毕业实习的重视,所以毕业实习常常是草草了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虽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一些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学生实习协议,但企事业单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同时由于实习学生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学校实习经费又很有限,所以各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其次,对企业而言,由于会计部门是企业核心部门,会计资料涉及企业一些商业秘密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并不愿意让学生完全实际接触。加之会计工作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会计工作的全局,而学生实习时间短、业务不熟悉,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独挡一面,企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只能是草草观摩或者是“打杂”,很难接触到实务,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校外实习失去了应当具备的直接参与会计实际工作、对校内理论和技能学习进行检验、匡正和补充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专业分岗实训教材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实训教材普遍以会计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为主,而以会计分岗实训为主的教材缺失。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点,解决分项核算问题,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整个会计流程和日后所处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不能满足会计实践性教学需要,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另外,高职会计实训教材良莠不齐,相对混乱,学校采用何种教材,随意性强,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严格的监督,实训教材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实践教学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现阶段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偏重于知识的最终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最终结果,而轻视或忽略实践过程的操作性。即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对最终成绩影响不大,只要最终形成凭证与生成报表即可,学生互相抄袭现象严重,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投入与学生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呈现出协调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

1.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

2.教师职称结构偏低,中级以下职称居多。

3.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现象,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而高职称教师的老化现象严重,骨干教师面临新老交替的严峻考验。

4.“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来源单一,大部分均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中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现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改革。工作过程导向型教育模式是一种“倒逼式”的教育模式,它是指以针对岗位(群) 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1]即对学生毕业所能从事的各会计岗位的实际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按照各个岗位权责设计实训内容与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熟悉各岗位间的关系和衔接,实现与企业一线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为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与实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高职会计专业必须专业课程结构,摆脱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本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同时还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普遍采用“2+1”的模式,即为两年的理论学习、一年的企业实习、一年的毕业实习。但实际上往往因学生们忙于找工作或其它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我们积极尝试和探索以工作为导向下的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1+2+1”、“三段式”等模式,即让学生们先在学校学习和培训一段时间,再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学校,结合实际工作再进行理论学习;或者可以效仿英国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在三个学年内,休学一年或两个半年到企业相关的岗位去兼职。通过这种在校上课与到企业实践实习的相互交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二)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要摒弃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的分项组织模式,应根据不同行业各会计岗位对学生应该获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按岗位划分来进行改革。

2.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材的组织与编写,要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深入的调研为基础,充分听取在实务工作中各行业专家的意见。严格按照各岗位的实际业务与流程进行设计,明确各岗位需要实训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各岗位需要考取的职业证书,实现“课证结合”。例如:《企业财务会计》实践课程的设计,要按会计核算的不同岗位,以各岗位实际内容为起点,[2]构建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体系。教材的编写可按照出纳岗、往来结算岗、存货管理岗、资产管理岗、薪酬管理岗、纳税申报岗位、财务报表岗位、主管会计与稽核岗等不同岗位来组织内容和进行编写,教材内容要贴近各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组,分岗位进行演练,同时各岗位定期轮换,使学生能够体验所有不同岗位。

3.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各会计岗位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该实训环境至少应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信息化会计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三个部分。各个实验室要配置高度仿真的硬件、软件和实际业务资料,实验室的环境与布局根据企业财会部门不同岗位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最好能够采用企业真实的第一手会计数据来进行实验。

4.各高职院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沙盘模拟”对抗赛以及各种类型的会计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再完备,也只是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与实用型专门人才,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仅立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各高职院校还应向学生提供完备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充分的在岗实习。高职院校可以有选择地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后,高职院校要重视协调与实训基地的关系,使每个校外实训基地都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顶岗操作机会,并保证有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实训指导,真正起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体现校外实训的价值。同时为了维持和稳定这种合作关系,各高职院校应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一定的服务。

2.高职院校拥有大量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其中有些教师还具备双师素质,高职院校在整合自己优势的同时,可以外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一线工作人员,开办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或者是代理记账公司,为一些企业代理记账、纳税申报、提供财税咨询服务,甚至开展审计业务。“校办财务公司”的成立既可以丰富教师的一线实践经历与经验,又可以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家为学校所控制而又独立于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方便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接触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的会计岗位。

3.效仿国外一些高职院校做法,开办专业的“实习公司”,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际业务,使学生角色发展转变,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上,处理公司的所有会计业务,掌握各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学校之间可以联合创办“实习公司”,或者归属不同学校的“实习公司”在兄弟院校间实行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建立起一批归学校所掌握与控制,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的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乃“教育之源,教育之本”。教师队伍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实训指导脱离实际,再次变成理论教学,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教师经验不足的现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秉承“专业教师进企业,财会人员进课堂”的传统。一方面,外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各企事业单位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到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实训,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发挥其把握行业动态和熟悉岗位技能的优势。另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鼓励专职教师深入基层,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积极鼓励与引导专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能力考试,获取资格证书;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做兼职会计;要求专业教师参加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和社会调研,提高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修、培训、实习等,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实践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各高职院校要形成相应的长效考核机制,切实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步发展。

[1]金灵君,叶艳.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财会月刊,2010,(3):98-99.

[2]夏章霞.基于“全真岗位模拟”的《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改革[J].财会教育,2011,(12):62-64.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