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与言语表达意图的实现

2013-08-15 00:51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意图言语话语

王 莹

(吉林警察学院 中外语言系,吉林 长春 130117)

言语表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交际意图,完成双向沟通,也就是说话人与听话人要达成某种共识。Sperber 和Wilson 认为人的交际意图只能出现在自己的思维之中,交际对象不可能透过说话人的大脑透视他的思维,所以要想实现表达意图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多数情况下是以语言编码为载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仅有语言编码也是不够的。在实际语言使用过程中,既会出现语言编码直接反映表达意图的情况,又会出现语言编码间接反映表达意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言语表达意图,建立在认知语境基础之上的认知推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语言编码与言语表达意图的关系

言语表达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两个方面。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生成是以表达意图为依托而进行的一个语言编码过程,而语言理解是以拆解语言编码并获取其中的信息和意图为目的。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编码是意图表达的一个载体,即表达意图要通过语言编码的形式来体现。我们认为,语言编码既可以直接体现表达意图,也可以间接体现表达意图。

(一)语言编码直接反映表达意图

在多数情况下,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编码都可以直接反映表达意图,也就是说,用于语言编码的词语所传递的字面信息即能体现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听话人只需要通过字面意思就可以对语言进行正确解码,从而实现表达意图。例如:

例1.梁楠放下梳子拿起挎包,对母亲扮了个鬼脸,转身打开门,正巧梁俊超进来。小楠吃了一惊:“哟,哥,怎么今天这么早就回来了?”梁俊超回身把李时峰拉进来:“因为有贵客啊。你看看,还认得他不?”

在这个交际过程中,因为梁楠知道梁俊超的职业是警察,经常不能按时下班,所以她对梁俊超早回来表示吃惊。她说话时的表达意图就是想知道为什么梁俊超会这么早回来。她把表达意图直接转化成了语言编码,而梁俊超通过对语言编码所传递的字面信息的理解,直接把梁楠所要知道的信息重点,即早回来的原因通过语言编码传递给了她。在这个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就是通过语言编码的字面信息直接实现的。这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际情况。

(二)语言编码间接反映表达意图

言语交际过程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语言信息的传递。从表面上看,它是以语言编码为载体,但实际上同样的语言编码可以承载不同的交际内容。也就是说,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自然语言编码可以不通过字面意思而通过一些必要的关联和推理来反映真实的表达意图。例如:

例2.A:没买到指定的那本复习资料,我对这次考试很担心。

B:别担心,我的那本可以借给你。

在例2中,从说话人A的语码来看,他使用的是一个因果复句,正句想表述的是对考试的担心,偏句讲的是原因,即没买到资料。按照汉语核心语义后置的原则,A 所说的话的语码信息重点应该是对考试的担心。但是,在A的关联知识体系中,他知道B有复习资料,所以,他的表达意图很可能是想向B借复习资料,说话人B 很快通过字面意思进行推理对这一表达意图进行了认知,所以帮助B 实现了表达意图。在这种情况下,A 的表达意图就是间接通过语言编码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有言语交际过程都包含语言编码和交际意图这两个部分。其中,语言编码是载体,表达意图是最终目的。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以语言编码为基础,同时加入必要的认知推理,从而实现表达意图的一个过程,即说话人的表达意图既可以通过直接编码来实现,也可以不通过直接编码而通过一些关联内容进行推理来实现。

二、认知语境的构成特点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言语表达的意图可以通过语言编码及关联知识的推理来实现,而这个推理过程通常是需要在认知语境下进行的。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结构体,它有着不同于一般语境的构成特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语言编码推断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从而调整我们的语言输出,使沟通交流更顺畅。

(一)认知语境的主观假设性

Sperber 与Wilson 认为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也被称为认知语境假设。①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31-39,58-65,128-141.认知语境的假设性主要指的是听话人的语码信息、情境信息以及百科信息都被交际者作为言语交际发生的提示性内容假设到言语交际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在对话的过程中,听话人要不断地运用存储在自己大脑中的语码信息、情境信息以及百科信息来对接收到的话语作出假设推理,然后做出反应形成相应的语码内容发送给说话人。听话人对接收到的话语进行的认知语境推理具有假设性和主观性,即这种认知语境推理可能能够正确推出说话人想要传递的信息,也可能不能正确推出说话人的意思。例如:

例3.赵海生:“大哥,你不是已经亲口答应过她,不再干走私生意了吗?”赵长生:“正因为我已经决定不再干走私了,我才更要和大头鱼做交易。”赵海生:“我让你说糊涂了。”

在例3 中赵海生通过对赵长生的语码信息、上下文语境信息及背景知识的了解,推出赵长生不可能继续从事走私,但是赵长生又表示要与走私集团合作。赵海生在运用认知语境的逻辑关系进行假设后发现话语是矛盾的,不能从中对他的信息意图进行推理假设,因为他所假设的语码信息、情境信息以及百科信息对于话语理解是不完足的,不能对赵长生的话给出正确的解释。

(二)认知语境的动态性

认知语境除了具有假设性之外,还具有动态性。它不是听话人在对说话人的语言编码进行理解之前预先确定的,而是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成功的交际是说话人与听话人根据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选择话语、调整语言,以达到使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趋同的状态,这样才能使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产生最大相似性,从而促进交际的成功进行。正是因为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所以很多用假设性和主观性不能理解的话语就会在话轮继续的过程中,随着认知语境的动态变化得到解释。认知语境的动态性指的就是认知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话轮的推进而不断做出调整的。例如:

例4.赵长生:“……你二哥死了,我也的确想清楚了,走私生意做不得。但是你想过没有,生意上的亏空怎么办?……现在大头鱼给了我一个机会,我要掌握走私网络的全部秘密,然后去为我所用。”赵海生:“你是说勒索赎金?”赵长生:“话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嘛,意思倒是差不多。”

在上一部分的例3 中,赵海生对赵长生的认知语境假设是错误的,没有对话语的表达意图进行正确的判断,这就涉及通过继续对话对认知语境的假设进行不断的调整和选择。在例4 中,赵长生对他的话语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赵海生在话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话语的假设,推理出了信息意图。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是随着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过程而不断进行选择的。它实际上是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表述的交际内容的一种重新建构,而不是在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之前就已经预先设计好了的。在交际者进行认知语境的建构的过程中,听话人会利用存储在自己大脑中的语码信息、情境信息以及百科信息来对接收到的话语作出假设推理,从而帮助生成与说话人表达的内容相关的一些语境信息或是假设,而且这种假设推理是可以随着话轮的不断推进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起着促进交际继续进行的作用。

三、认知语境对推理言语表达意图的作用

一般认为,认知语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世界,也包括内在的认知世界,它对推理表达意图有重要的意义。认知语境对推理言语交际的作用体现在制约和推动两个方面,正确的认知语境假设有助于更好地推理言语表达意图,错误或有偏差的认知语境推理假设则会制约言语表达意图的实现。

(一)认知语境对推理言语表达意图的推动作用

认知语境对推理言语表达意图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语言交际是以言语表达意图顺利实现为目的的。在语码传递的过程中,认知语境推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如果能够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推动言语表达意图的实现。例如:

例5.A:吃完饭咱们去散步吧?

B:我作业还没写完呢。

例5 中,B 没有对A 的问话进行直接回答,但是A可以通过认知语境假设很容易地推理出B由于作业还没写完不能去散步的意思。一个理想的交际过程,应该是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语码信息、情境信息以及百科信息都有一定的把握,有了认知语境的帮助可以让语言表达更经济。

(二)认知语境对言语表达意图的制约作用

言语表达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两个方面。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听话人会对话语进行理解,这种理解在认知上体现为语言解码的过程。语言解码的过程既包括直接解码也包括间接解码,即对显性字面意义的解码和对隐性内涵意义的解码。无论是哪种解码过程都需要听说人充分调动其大脑中已有的对外在物质世界及内在认知世界的知识,即认知语境,把大脑中构建的认知语境与说话人提供的信息进行结合,形成对话语的认识。

认知语境与交际双方者的身份地位、思维方式、知识体系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都是先于言语表达而存在的。但是由于交际双方在很多方面共享的不对等,会导致交际双方在对话语进行理解的时候有选择性地调动自己已有的认知语境,与接收的新信息进行组合,完成对话语的理解。这种主观性会造成一些偏差,使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不能够在话轮中实现。例如:

例6.两个年轻的关员在轮番审讯梁俊超。

“你解释一下,这400万存折是怎么回事?”

“这东西不是我的。”

“在你家里找到,怎么说不是你的?”

“我没有这个东西。如果它放在你家里,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了吗?”

在例6 中,两个年轻关员言语表达的意图就是想让梁俊超承认受贿400万元的事实。即在两个关员的认知语境中,有从梁俊超家中搜出赃物及银行的亲笔签名的事实佐证其受贿行为,而且这两名关员也是审讯该案件的人,审讯目的就是指控梁俊超的罪行。但实际上梁俊超并没有受贿而是被人陷害的,所以在这种认知语境出现偏差的情况下,言语表达的意图就不能够最终实现。也正是这种认知语境假设的主观性妨碍了交际的正常进行。

[1]宋德生,宋潇潇.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J].云梦学刊,2008,(6).

[2]王莹.论言语交际意图与语用行为选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3]李亚光,杜刚.认知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0).

[4]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5]张全政.言语交际的认知模式[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意图言语话语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燕山秋意图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