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视角下的《去吧,摩西》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艾克罪恶山姆

李 丽

如何定义成长小说,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评论家马克斯在论文《什么是成长小说?》中,给成长小说下了一个定义: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影响。芮渝萍教授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指出:“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它通过对一个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故事,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尽管成长小说定义各有不同,而不同的成长小说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还是表现出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包括成长主人公、成长模式、成长仪式以及成长引路人。

一、成长主人公

从年龄上看,成长小说里的主人公一开始都是十几岁天真无知的青少年,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期待着摆脱现状,踏入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别是成长仪式的举行,主人公的心理受到震撼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去吧,摩西》中的成长主人公是艾克。艾克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是10岁,到了可以用两位数来写自己年龄的时候。他开始有资格加入到猎人的队伍中,到大森林中狩猎。而在他12岁的时候,艾克杀死了他的第一只鹿,山姆把鹿血抹在他的脸上,这个印第安族仪式的举行说明艾克已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猎人。艾克16岁时,猎人们杀死了大熊“老班”,山姆与猎狗“狮子”也随之而去。艾克看到家中的账本,知道他继承的庄园充满了祖先的罪恶和黑奴的血泪时,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做出一个决定:放弃继承的财产和种植园,做一名自食其力的木匠,替祖先赎罪。至此,艾克才获得真正的成长。

二、成长模式

成长小说在描写主人公时一般都有一定的模式,有一个时空的变化。描写主人公走出熟悉的生活环境,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通过不断适应新环境来加速自己的成长。在新环境的所见所闻刺激他的感官和认知发展,为他的成长提供土壤和基础,激发他想要改变自己来获得人生的感悟和自身的提升。芮渝萍教授把这种成长过程归结为:诱惑—出走—考验—迷茫—顿悟—失去天真—认识自我;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艾克在10岁以前,狩猎季节到来的时候,他都因为年龄太小而不能跟着其他人去森林打猎。只能听着其他猎人讲述精彩的关于荒野、大森林的故事。其中谈到最多的就是那只方圆百里无人不晓的大熊老班。传说老班如何捣毁陷阱,掀翻捕兽夹,把猎狗咬得血肉模糊,死于非命;还说猎枪甚至步枪近距离照直了对它放,大熊老班都不会受伤。艾克从小就沉迷于有关老班的种种传奇中,早就想一睹其风采。对艾克来说,大森林就是那神秘的、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而大森林中的精灵—老班就是他魂牵梦绕的。那时,艾克就期待着当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猎人后,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去向这顽强不屈、无法征服的大熊表示敬意。

艾克的成长都发生在大森林里。艾克在10岁的时候第一次坐马车进入大森林,大森林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大森林里的树木密密麻麻的像是一堵墙,一堵几乎无法穿过的墙,马车在其中渺小得可怜,就像海上的一叶扁舟摇摇摆摆。置身于传说中的大森林中,艾克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诞生。这次重生意味着大自然是艾克的母亲,艾克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得到建立并巩固下来。艾克在十二岁的时候,杀死他的第一只鹿,山姆用热腾腾的血在他脸上画了纹记,表明他有资格做正式的猎人。自艾克第一次进入森林起,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仪式:进入森林—与老班见面—杀鹿—追杀老班。

艾克独自去寻找老班的时候,一连三天都没有收获,尽管他找到了老班上次出现的地方。山姆告诉他是因为他带的枪,所以老班只是远远地观察而没有现身。第四天一大早艾克就出发了,这次他只带了一只指南针和一块表还有一根打蛇的棍子。他没有带枪,只身一人深入狩猎区。他没有感到害怕,自愿放弃了作为一名猎人的优势,打破了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规则和区别。因为只要不把森林里的野兽逼得走投无路,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中午时分,他走了九个小时,来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老班。他突然意识到,仅仅不带枪还是不够的。他身上仍然有文明的污染,接着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舍弃给这荒野。当他做完这一切,就平静坦然地走进了大森林。很快老班就像神灵在信徒面前“显灵”一样,出现在他面前。似乎不是他见到老班,好像它本来就在那儿,一动不动,而不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这表明,艾克只有在抛弃文明世界的产物,才能真正地融入大自然,成为一名老班承认的猎手。也就是说人只有在摆脱所有的文明污染后,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洗礼,恢复善良的本性。

主人公的成熟与发现常常与失落相伴。成熟似乎总是有代价的,发现的结果往往是天真的消失。失去是为了获得。带给主人公顿悟的事件,通常象征着得与失的成长过程。艾克16岁的时候,在家族的账本中发现了家族的罪恶,看到了祖父对自己亲生女儿所犯下的罪恶,看到了白人对黑人所犯下的罪恶,看到了人类将土地据为私有、贪婪成性的罪恶,并为父辈所犯的罪恶而愧疚不已。艾克才深深地看透了祖先昔日辉煌掩盖下所犯的不可饶恕的罪恶。因此,当艾克21岁可以继承祖产时,他毅然放弃了这份带有祖先罪恶的遗产,因为在大自然、老班以及山姆的影响下,艾克身上所沾染的文明的污垢已经被洗去。他以牺牲物质财富以及家庭生活为代价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以及对道德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大自然中找到自我位置,从而认识了自我,圆满完成了成长的心路历程。

三、成长仪式

成长仪式本身说明社会文化势力对年轻人的塑造。操纵仪式的长者代表了绝对的权威,举行成人仪式目的在于向年轻人展现人生中的艰难困苦和考验,对此,他们必须学会忍受并战胜它们,才能获得美德。艾克的成长仪式是典型的“死亡”—“再生”的仪式,“死亡”—“再生”的仪式是人类生命体验中共有的一个形式,他体现了人类的一个信念—死亡也是一种生命形态。死亡是对过去的终止,更是对未来的承让。在追杀老班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破坏了动物间公平、高尚的竞争而导致了老班的死亡。说明这个世界已经不适合老班生活,他自己也不想活了,同时拥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山姆。山姆在老班死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生病了,只要他改变主意是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可是最后,他还是和老班一起走了,因为山姆是老班在人间的代表。艾克从老班和山姆的死亡中获得是再生,艾克代表了那些死去的灵魂,是他们的化身。艾克16岁时,感觉像是有一种他还说不清楚的事情正在开始;也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是某件事情的结局的开端,他不清楚这是什么事情,不过他并不为之感到哀伤。结局是老班之死,山姆的无疾而终,杂种猎狗狮子也死了,荒野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开端是艾克从他们的死亡中获得再生。

四、成长引路人

成长引路人在主人公实现心理上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获得顿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是促使这种转变的外在力量。引路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神或者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引路人对主人公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去吧,摩西》中的成长引路人是山姆以及大自然的精灵老班,他们对艾克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是艾克成长过程中的外在力量,加速了艾克内心的成熟。大自然是他的母亲,大熊就是艾克的养母,而山姆则是他精神上的父亲。山姆由于拥有黄、白、黑三种血统,所以身份十分特殊,他虽是奴隶,但在精神上是独立的。这种特殊性使他与主流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更清醒地看待问题。作为艾克的精神导师,他对艾克的影响不可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把艾克塑造成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罪恶难以忍受的人。作为狩猎能手,“他交给孩子森林里的事儿,打猎的事儿,什么时候开枪,什么时候别开,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又不该杀”。他不失时机地把适应森林生活的经验传授给艾克,他常对艾克讲:“只要你不把森林中的野兽逼得无路可走,只要它没有闻到你有恐惧的气味,它是不会伤害你的。”正是凭借这些胆识,艾克才会在几次与野兽相遇时,化险为夷。最重要的是山姆帮助他理解了那头象征着自然的大熊—老班。通过他栩栩如生的描述,“那些古老的故事的时日逐渐地不再古老而是成为孩子当前一部分了”。山姆以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膜拜,把艾克带进了大自然,引领他认识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法则,也让他学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勇敢、荣誉、自豪、谦恭、忍耐、怜悯和博爱。

美国成长小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大自然中寻求自然神灵的教导,《去吧,摩西》也不例外。艾克的成长都以大森林为背景。艾克在第一次进大森林时,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切对他来说都很熟悉,他觉得自己长大到十岁时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诞生。所以,大森林是他成长的摇篮,他十岁以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大森林里:他第一次开枪,第一次见到大熊,人熊大战,大自然不仅让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猎手,更成为一名正直、勇敢的人,大自然母亲把他变成一个成年人。大熊老班以大自然精灵的形式出现,是荒野的象征,是过去的化身,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是旧时蛮荒生活的一个幻影、一个缩影与神化的典型”。他勇敢、高尚、神秘,而又长生不老,不可战胜。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领路神,和山姆一样,也是艾克的精神导师。大熊先是在艾克放弃文明的污染后才现身,让他学会忍耐,放弃;当艾克从大熊掌下救下小杂种狗时,大熊没有攻击而是转身离开,艾克学会了怜悯,博爱;最后在人熊大战时,大熊向他展示了高尚的意义。

由此可见,《去吧,摩西》具备成长小说的基本特征:成长主人公艾克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小说讲述了他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其中,大自然以及大自然的精灵老班还有山姆在其中扮演了成长引路人的角色,是艾克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因。“死亡”—“再生”仪式更是确定了该小说在成长小说中的地位。

[1]Marcus Mordecai.“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in William Coyle[C].The Young Man in American Literature:the Initiation-Theme.NY:The Odyssey Press,1969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威廉.福克纳,李文俊译.去吧,摩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艾克罪恶山姆
爱箱常满
爱箱常满
罪恶
糊涂的维修工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芭比和山姆的纸风筝
小丑鱼吞石记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