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实效性机制调查研究

2013-08-15 00:45庄百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庄百鹏

2011年10月份发生在佛山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 “活婴当死婴处置”事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把医德医风推向了风口浪尖!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从长远和大局来说,青年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医学生才是治病之根、发展之本。

一、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份组织了我校药学专业和口腔专业的学生在肇庆市区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之后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研究分析,目前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较大的困境与挑战。

1.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医德医风作为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自然要受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其内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与社会的剧烈转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综合国力与人们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但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相互激荡渗透与冲突。特别是充斥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带来空前的冲击与挑战,社会道德和医德医风领域出现很多问题,局部道德滑坡现象已非常严重、问题相当突出。[1]如官员贪污腐败,商业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等等。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给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医学生就业压力的挑战。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俗话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因此,就业问题是医学生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每个家庭含辛茹苦的培养孩子读书,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前程,每个医学生“十年苦读寒窗”,毕业后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事业飞黄腾达。而就业难的巨大压力时时敲打着医学生的梦想。

据有关数据显示,自1999年高考并轨扩招至今,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我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我国目前劳动力人口近8亿。[2]加上受美国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就业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学校为扩大就业率,集全校之力致力于医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医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与培养;家长为了眼前的经济问题,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专业技能强化,而忽略了医学生德育教育;从医学生本身来讲,毕业就业是最高目标、是关系到自己人生重大问题,大学期间更加关注医学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医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3.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高职医学院医德医风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导。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到得了快速发展,但医德医风却问题突出,社会把责任归咎于政府与医院,而医学院校又更加关注医学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校医德医风教育的主阵地与主功能,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轻视社会责任,利己自私,追求功利,缺乏爱心,道德滑坡,淡漠病人等。这对于即将承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白衣卫士来说,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从长远和大局来说,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医学生才是治病之根、发展之本,因为青年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实效性机制探索

高职医学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主流道德价值观和高尚医德医风教育的主阵地,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建设和谐、健康、文明高尚的医德医风,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1.健全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领导体制。医德医风教育好不好,关键是领导!加强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系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领导与教学系部结合,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高职医学院校要建立专门的医德医风教育办公室,统一制定医德医风教育规划,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常抓不懈,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医德医风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各医学院校通过网络、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教育广大医学生学习白求恩精神和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廉洁的作风。

2.创建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学风对学生的品德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医德高尚充满活力的医德医风教育团队,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不渝地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引导医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在学习、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

同时高度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其他高校和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教育专家,医院知名行业模范为客座教授,通过不定期作医德医风专题报告 把他们的做人做事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学生,以生动的事迹感动人、以高尚的行为号召人。

3.深化医德医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医德医风教育必须不断深化理论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这为新时期医德医风教育指明了方向。

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紧抓灵魂,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紧扣主题,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握精髓,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基础,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4]

4.构建医德医风教育特色实践基地。高职医学院校是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往往是在课堂里开展医德医风纯理论教学,但其教育效果往往让学生觉得比较空洞、沉闷,学习如过眼云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间长了,不但达不到预期结果,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要探索医德医风教育新的途径与方式。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我校积极改革探索,分别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高要市人民医院构建的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在“包公祠”建立了医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基地;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了医学生法治教育基地;在“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构建了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医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医德医风实践教学,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曾强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真实性、生动性与实效性。

5.建立学校、医院、家庭与个人的联动机制。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医学院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高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高素质,培养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与情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医德医风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筑魂工程,单靠学校一方很难完成,需要建立学校、医院、家庭、及个人教育的联动机制,凝聚教育的合力。[5]在这个联动机制中,医学院校是主导,要形成一种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干部管理育人的风气,全校参与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教育体系;医院是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平台,只有经稳固的平台、桥梁,学生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家庭是后盾,只有家庭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能使医德医风教育更具有保障力;学生是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同时突出要引导和培养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工作新格局。

[1]庄百鹏.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

[4]邵璀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4)

[5]李月玲,武步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合力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