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杜诗论探析

2013-08-15 00:51张瑞君
关键词:诗云杜诗杜甫

张瑞君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

在丰富的宋代笔记中,《鹤林玉露》包含着深厚的文学思想,其价值已经逐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大多以归纳概括为主,对其精细的分析研究不深。《鹤林玉露》对杜甫诗歌的论述尤为精湛,分析深入,个别条目被杜诗研究者反复引用。但是对《鹤林玉露》中杜诗论作全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故笔者抛砖引玉,意在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罗大经身处南宋末叶,受时代时潮的影响,思想深处有明显的理学色彩。他秉承前辈文以载道的传统,特别强调诗歌的内容要合乎儒家的道德伦理,因此他对于杜诗的评论明显有理学家的色彩,不论对诗歌思想内容还是诗歌风格及具体艺术手法的分析,常常可以看出其理学根源。《鹤林玉露》乙编卷五:“古妇人”:“《国风》云:‘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又云‘余发曲局,薄言归沐。’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也。其远嫌防微,至于如此。杜陵《新婚别》云:‘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褥裳。罗襦不复施,为君洗红妆。’尤为可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不可及者,此类是也。”[1]201只重视其妇德的揭示,忽略了《新婚别》的诗史意义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当然,罗大经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杜诗的思想高度,而不仅仅充满理学家的说教。《鹤林玉露》乙编卷二:“彤庭分帛”:“杜少陵诗云:‘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意也。士大夫诵此,亦可以悚然惧、恻然思矣。”[1]150深刻反思自己的俸禄来源,才能时时警醒为官者。对于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语,罗大经能耐心体味杜甫的创作背景和心态,发掘其中的微言大义。《鹤林玉露》乙编卷三“桃锦柳绵”:“杜陵诗云:‘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如绵。’初读只似童子属对之语,及细思之。乃送杜侍御入朝,盖锦绵皆有用之物,而桃花柳絮,乃以区区之颜色而胜之,亦犹小人以巧言令色而胜君子也。侍御,分别邪正之官,故以此告之。观‘不分’、‘生憎’之语,其刚正疾邪可见矣。”[1]164-165见解独特,令人叹服。

罗大经对于杜甫诗歌风格的本质特征也有深入的开掘,他认为杜甫诗歌达到了大巧若拙、至炼无炼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鹤林玉露》丙编卷三“拙句”:“作诗必以巧进,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笔最难,作诗惟拙句最难。至于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古人拙句,曾经拈出,如‘池塘生春草’,‘枫落吴江冷’,‘澄江静如练’,‘空梁落燕泥’,‘清辉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明月入高楼,流光正徘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等类,固已多矣。以杜陵言之,如‘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此五言之拙者也。‘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身前有限杯’,‘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此七言之拙者也。他难殚举,可以类推。杜陵云:‘用拙存吾道’,夫拙之所在,道之所存也,诗文独外是乎?”[1]288-289拙,恰恰是杜甫追求的艺术创新,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痕迹。

罗大经特别重视杜诗的承传流变,然而与许多诗话和笔记的论述方法不同,不仅摘出相似的诗句,而是认真比对分析,进一步说明二者的关系以及各自风格的独特性,其分析的意义深远,参考价值很大。《鹤林玉露》甲编卷三:“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1]51在相近的意象中区分细微的风格特点,十分精到,令人叫绝。《鹤林玉露》乙编卷二:“士大夫危言峻节,遣谪凄凉,晚岁收用,衰落惩创,刓方为圆者多矣。吕子约谪庐陵,量移高安,杨诚斋送行诗云:‘不愁不上青霄去,上了青霄莫爱身。’盖祖杜少陵送严郑公云:‘公若居台府,临危莫爱身。’然以之送遣谪流徙之士,则意味尤深长也。”[1]143《鹤林玉露》乙编卷六“老马”:“《韩子》:‘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还,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马而随之。遂得道焉。’杜陵诗云:‘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此事也。东坡代滕达道疏云:‘自念旧臣,譬之老马,虽筋力已衰,不堪致远,而经涉险阻,粗识道路。’又用杜意。”[1]223-224承传流变,辨析细腻。

在探索形成杜甫诗歌辉煌成就的原因时,罗大经不被太多具体细微的现象所困惑,尽管这些现象是有价值的,但是不是根源。罗大经能够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鹤林玉露》乙编卷三“诗人胸次”:“李太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1]171李杜以后,学者众多,许多后辈诗人苦学李杜,成就平平,百思不得其解,却被罗大经一语道破,没有李杜的人格和胸怀,只斤斤计较于李杜的具体艺术,甚至一联一句模仿,字斟句酌,只能是邯郸学步。

在认真研读杜诗的同时,对于一些文学创作的规律性的问题,罗大经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鹤林玉露》乙编卷三:“诗犯古人”:“近时赵紫芝诗云:‘一瓶茶外无只待,同上西楼看晚山。’世以为佳。然杜少陵云:‘莫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即此意也。杜子野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只有梅花便不同。’世亦以为佳。然唐人诗云:‘世间何处无风月,才到僧房分外清。’亦此意也。欲道古人所不道矣,信矣其难矣。紫芝又有诗云:‘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世尤以为佳。然余读《文苑英华》所载唐诗,两句皆有之,但不作一处耳。唐僧诗云:‘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有僧嘲其蹈袭云:‘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此虽戏言,理实如此。作诗者岂故欲窃古人之语,以为己语哉!景意所触,自有偶然而同者。盖自开辟以至于今,只是如此风花雪月,只是如此人情物态。”[1]174当然,这一理论在此时出现,也证明南宋后期作家对超越前人的畏难情怀和对自己艺术创新能力的缺乏信心。南宋江湖派诗人武衍曾感叹:“除却浓妆淡抹句,更将何语说西湖。”①《适安藏拙余稿》乙卷《正月二日与菊庄汤伯起归隐陈鸿甫泛舟湖上二首》,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对前人诗歌顶礼膜拜的背后,是对自我超越前人的彻底失望。

罗大经好诗成癖,又以品诗为乐,其于诗歌创作既有实践的深切体会,又有鉴赏的独特慧眼和善于发人之未发、不甘人云亦云的态度,所以对于杜诗的探析多有发明,体味细密。同时善用形象比喻,避免论述文字的乏味。《鹤林玉露》甲编卷六:“诗用字”:“作诗要健字撑住,要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入’与‘归’字,‘贫’与‘老’字,乃撑住也。‘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何’与‘且’字,‘岂’与‘应’字,乃斡旋也。撑住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1]108生动准确,不同凡响。

对于被前人忽略的杜甫诗歌的艺术创新的许多妙处,罗大经能够仔细体味,往往有令人耳目一新之论。《鹤林玉露》乙编卷四:“云日对”:“叶石林云:杜工部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切。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余谓不然,此联之工,正为假‘云’对‘日’,两句一意,乃诗家活法;若作‘令尹’字,则索然无神,夫人能道之矣。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如‘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之句,亦是假以‘第’对‘儿’,诗家此类甚多。”[1]194对于杜甫格律的丰富和艺术匠心挖掘深入。

罗大经特别善于从杜甫诗歌的意象来揭示杜甫的文化人格以及深沉的传统积淀,《鹤林玉露》乙编卷四:“竹”:“松柏之贯四时、傲霜雪,皆自拱把以至合抱,惟竹生长于旬日之间,而干霄入云,其挺特坚贞,乃与松柏等,此草木灵异之尤者也。白乐天、东坡、颖滨与近时刘子翚,论竹甚详,皆未及此。杜陵诗云:‘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梅圣俞云:‘买山须买钱,种树须种竹。’信哉。”[1]184在对比中揭示杜甫诗歌的独特之处,独具慧眼。

对具有相通特性的艺术思维,罗大经能够既分析其承传流变,又揭示其不同个性,同时比较优劣,敢发自见,细微处见其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诗家喻愁”:“诗家有以山喻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深长。”[1]127贺铸词有比有兴,而且是多层比喻的复叠,十分富有创新精神,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烟草”、“飞絮”、“梅雨”又为江南春日的典型景物,烘托了词的艺术氛围,含有赋意,可谓一箭三雕,耐人回味。罗大经既特别推崇杜诗,又实事求是,尊重艺术的评价规律,现在许多鉴赏贺铸词者,多转引此论。

罗大经对诗歌审美的感悟能力强,又思维通脱,不受已有评论的束缚,往往别出心裁,开掘出前人未发现的杜诗妙处。《鹤林玉露》乙编卷五:“一联八意”:“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1]215直至今日,人们在解析此诗时,仍然在征引罗大经的分析,叹服其艺术的独特感受。《鹤林玉露》乙编卷二“春风花草”:“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雨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咏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什么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尽可玩索处。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1]149思维通脱,不拘泥于固定的解释,揭示了文学欣赏者根据自己的人生体会再创造的规律。

与传统文人的陈腐和拘泥不同,罗大经能够从诗歌的创新角度出发,对杜甫诗歌语言的独特品格充分肯定。他十分关注杜诗创造性地运用口语的特点,认真体味,多有见识。《鹤林玉露》丙编卷三“以俗为雅”:“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余观杜陵诗,亦有全篇用常俗语者,然不害其为超妙。如云:‘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又云:‘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癫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又云:‘夜来醉归冲虎过,昏黑家中已眠卧。旁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白头老罢舞复歌,杖黎不寐谁能那’是也。杨诚斋多效此体,亦自痛快可喜。”[1]285不但称道杜诗运用口语成功,而且道出了杨万里诗歌语言受杜甫影响而形成痛快淋漓、自然活泼的独特风尚。

罗大经的杜诗论见解独特,很有价值,认真研究,对于深入研究杜诗接受史很有意义。

[1]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诗云杜诗杜甫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杜甫改诗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篆刻杜诗记
杜甫与五柳鱼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甫的维稳观
诗云,一个混乱的另类女人——读莫男的《那情那欲那上帝》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