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风险问题分析研究

2013-08-15 00:51赵利霞
山西建筑 2013年25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风险管理费用

赵利霞

(大同煤矿集团永定庄煤业公司,山西大同 037024)

0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发展速度迅猛。企业在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企业目前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不能把工程造价、工程成本与工程风险结合起来。风险管理对于很好的完成工程建设目标起到很大的作用,决定了建设工程盈利与亏损。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工程造价的风险问题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1]。

1 企业内部工程造价管理现状[2]

在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公司总部对项目部的工程造价没有进行适时的监督指导,没有协助项目部及时办理签证及索赔工作,在工程结算时发现超出预算,而无法弥补。工程预算人员对招标文件中所提出的要求研究不够深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不够完善、技术规范掌握不够透彻,造成工程量清单单价出现偏差、措施费与施工方案相差甚远。项目部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条款没有加以分析,责任不明确,存在许多漏洞,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2 风险管理[3]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淡薄。目前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工程造价风险在施工单位并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这是制约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在。目前施工单位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对于风险费用的计取没有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和计算而是象征性的计取一定比例的风险系数费用,可能出现风险估计不足,风险费用过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风险产生的费用超出施工单位承受能力,直接影响工程竣工结算。施工单位因无法承担损失而向业主提出索赔,业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把本应该各方共同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一方,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并且最终补偿一部分费用,造成投资超出预算。

2)工程保险尚未成熟。国内保险公司对建设工程保险内容缺乏研究、实际操作性差。在投保过程中,会发现相应的保险种类比较少,与具体的工程情况不匹配。保险公司自身与工程相关的人士也是少之又少,遇到风险问题出现时,无法很好的解决工程领域风险,无法有效、专业地提供保险服务。因此在具体的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除非合同明确需要投保,企业会相应的投保,否则不会主动购置保险,对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少了一重保障。

3)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差。我国的风险管理始于19世纪80年代,仅在一些大型项目中运用,与国外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相比缺乏专门的风险报告。目前,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风险管理手册,而领导管理层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对于可能遇到的风险缺乏预测。当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工程造价方面的风险时,企业的决策者处理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没有良好的效果。

4)企业索赔管理差。目前多数企业对工程造价仅偏重于工程盈利的多少,对于合同的管理不是很重视,对于工程索赔管理不是很完善。现行的建设市场不够完善,施工企业通过合理竞争很难获得工程项目,所以在面对建设单位时,总是担心破坏双方的关系,避免因为索赔而丢失今后的项目而不敢索赔。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索赔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提升相应的能力。再者,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收集整理对索赔有力的证据和资料,当遇到索赔事件时,不能提供很有力的索赔证据而导致索赔失败。

3 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目前的工程建设项目多存在工期长、规模大,工程技术难度大,资金链长,那么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多,潜在的风险也多。工程预算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对于工程造价编制内容、程序和做法有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出现较大的差错,建设部颁发《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强制实施工程计价规则。规范中,工程风险费用作为一项单独的费用应在投标时列出,而绝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重视这项规定,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很少一部分费用,甚至有的单位不予收取。这些充分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工程造价风险认识不足。

2)价格机制不合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应该遵循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形成,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遵循价值规律形成商品的价格,这样才能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而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目前建筑市场呈现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工程建筑企业为承接工程项目并没有分析工程的实际风险情况。在拿到招标文件后,对于招标文件中细则、合同条款、技术方案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套用表格计算投标价,并尽可能压价,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这些都是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是不合理的投标。

3)建筑市场不完善。我国的建设市场发展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很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参与建设的各方信用度低,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工程质量之上,为了获得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工程质量的代价,最终的结果就是工程质量不满足要求,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设工程中常见的现象有:吃回扣、二次分包、拖欠工程款等等。

4)缺乏完善的担保[4]、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出台的《建筑法》《保险法》《担保法》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没有很明确的应对措施,具体表现为工程问题与法律不相适应。当前主要工作是尽快对保险、担保细则立法,与现行建筑法律、法规相适应并同步发展。在招投标过程中合同的示范文本中应增加有关工程担保及保险条款内容。

4 风险管理措施[5]

4.1 风险回避

建设单位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科学合理的手段把风险消除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的方法就是风险回避。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回避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是优先考虑的方案。对于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可以通过联合体投标,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把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的施工组织来避开风险,从而赢得利润。

4.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将可能由自身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他方,来达到自身风险降到最低的目的。风险转移的方式有:组织联合体投标、工程保险、担保、工程转包、分包等。风险转移的前提是合法的、正当的。风险转移需符合《建筑法》的规定,对于规定中明确规定不能分包、转包的项目不可以进行肢解分包。

4.3 风险自留

对于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对于工程成本影响不大的风险,施工单位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技术采取风险保留的办法。这时,需要施工单位提前准备一部分费用以应对不测,如果风险一旦发生可以用这笔费用来弥补损失,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风险,之前备用资金就可以成为利润。

4.4 风险利用

对于一般企业应对风险主要采取前面几种措施,而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能力强大的企业来说,会利用自身管理的优势和技术方面的特长来利用风险达到更高的利润。比如一些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施工单位抓住业主追求的不是造价最低而是对质量的要求,可以通过合理的工期和优化的方案适当提高报价,为工程竣工盈利打下基础。

[1]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及保险研究资料汇编[Z].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陈炳正,王 珺,周伏平.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乔 林.建筑工程施工风险与保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邱广振,徐术陇.工程风险控制动态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4):89-91.

[6] 隋肇阳.基于风险控制的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11,37(22):222-223.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风险管理费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