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 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2013-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3年25期
关键词:通病预防措施工程质量

郭 钤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0 引言

建筑业贯彻建筑法,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的开展和深入以来,各地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均加入贯彻ISO9001标准和GB/T 50430规范的行列,谋求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工程质量得到受控及不断提高。充分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谋求企业管理上等级、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使工程质量上水平。人所共知: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施工过程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是造成过程质量验收和竣工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质量通病这个困绕施工项目的疑难问题危害极大。它是建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如何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和纠正的措施,切实有效地消除质量通病,控制工程实物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是各个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碰到不少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部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不到位的情况,这是影响工程实物质量及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主要根源。为提高各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部组织贯标质量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切实消除施工过程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实物质量,确保结构安全,保证合格标准,多创优良和精品工程,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难题十分必要。

近年来,消除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不到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对消除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预防和纠正措施在贯彻ISO9001标准和GB/T 50430规范工作中,一些单位或项目把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错误地当作为满足标准要求而“不及而为”的一种负担,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为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以及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施工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过程,是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及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建立自我完善机制的根本性措施。预防和纠正措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企业及项目各级管理岗位人员未全面认真地学习和理解ISO9001标准和GB/T 50430规范,未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内涵和重要性提高认识,造成工程质量通病消除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 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理解偏差

1)在94版ISO8402术语定义中:预防措施是“为了预防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在2008版ISO9000术语定义中: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尽管在标准培训学习中已反复强调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但在实践中,把质量通病就事论事地进行处置的“纠正”当作“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的理解不到位,“纠正”是纠正措施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纠正”均是纠正措施。把消除已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的“纠正措施”当作“预防措施”。而真正是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的“预防措施”则很少见到。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对象仅对事实本身,未对已发生问题和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

4)未正确理解对于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发生的质量通病所采取的措施是纠正措施,对于具体单位中一个项目发生的质量通病在本单位其他项目所采取的就是预防措施。

5)由于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理解偏差,后果是对已发生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识别不到位,区分不清针对项目已发生质量通病和潜在质量通病的界限,也区分不清针对单位已发生质量通病和潜在的质量通病界限。

6)由于造成质量通病消除计划针对性不强,无法落实,方案针对编制措施草率应付了事,随后不按计划及措施执行,施工过程质量通病问题不认真进行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使工程质量通病问题重复发生,无法实现对实物质量的控制。

7)企业及项目对质量通病的控制手段是被动反应型的管理体系,而不是一个主动预防型的管理体系。

3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不透,缺少必要的统计技术工具的支持

1)对于已经出现的不合格,例如质量体系审核中开出的不合格报告或工程质量过程检查出的质量通病问题,往往由主管人员根据自己的看法填写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或简单地对问题进行纠正,缺少必要的供出现问题分析运用的信息支持和相应的评审活动。

2)统计技术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统计技术仅在贯标过程作为一个孤立的要求去应用,与其他过程控制活动截然分开,贯标只表现在符合标准的表面上,没有与本行业施工项目的特性相结合,特别是对过程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统计技术工具差距较大,这不仅使统计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形式,也大大影响了消除质量通病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未按要求实施,有时甚至流于形式

1)项目审核和检查过程常常看到贯标审核中开具的“不合格报告”或“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中“纠正措施验证”一栏中只有纠正措施完成或整改完毕这样简单的记录,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者往往不注意责任部门、责任人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能否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纠正措施实施后类似的不合格是否已被证实未再发生等。仅仅证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已对自己提出的纠正措施实施完毕,这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对纠正措施的验证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受控及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2)对质量通病提出的整改要求仅停留在书面验证,多数不进行实物验证,实地查看验证,使质量通病形成的后果在工程实体上形成隐性停滞。

3)特别是对工程结构安全影响不大的质量通病问题只是进行签字履行手续,验证与工程实物质量形成“两张皮”。

5 对工程质量通病消除应采取的对策

1)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部要提高实施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特别要正确处理好贯彻ISO9001标准和GB/T 50430规范与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关系,重视对预防和纠正措施重要性认识,预防在前,纠正在后。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切实消除过程工程质量通病。满足规程、标准以及顾客要求是施工企业及项目质量管理中应优先策划的重要内容。

2)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项目管理班子应借助贯彻ISO9001标准和GB/T 50430规范最新版颁布的大好时机,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反复学习和深入理解标准规范内容,在开展对新版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中,最高管理层要积极组织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充分理解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和基本思想,充分认识持续改进是企业及项目永恒的目标,理解和重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重要作用,在工程质量通病控制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切实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3)项目部对质量通病进行预控管理,要对已查出的不合格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正确地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纠正措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查找并分析:

a.程序或施工方案(措施)不当或缺少;

b.操作不符合程序或有关文件的规定;

c.过程控制方法不当;

d.计划安排不当;

e.操作人员资格能力不足或培训不到位,理解不确切;

f.工作环境不当或过程波动影响;

g.资源配置不足;

h.材料质量的影响;

i.检验和试验记录;

j.不合格过程和施工日志记录;

k.过程监控的观察结果;

l.审核或检查观察的结果;

m.顾客投诉及监理、监督单位反馈信息;

n.操作及管理人员的观察结果和有关报告。

4)加强对预防和纠正措施活动的控制,确保预防和纠正措施在实施中达到预期的目的。验证者必须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管理岗位人员担任,验证时不能只看预防纠正措施是否完成,还要确认所采取的措施是对症的,原因分析有深度,所采取的措施确能消除所分析的原因;预防纠正措施实施后已有效果,且同类不合格和质量通病未曾出现。对于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确有推广价值的方法、措施要推广执行,同时作为以后编制施工方案、措施采纳的主要参考内容。

5)尽可能与统计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使原因分析和采取措施的决策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用数据、证据、记录说话。

6)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决策必须同时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通病都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对一些一般的、偶然或孤立出现的不合格或通病问题,仅需进行纠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决策,应与问题或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对风险的评估相适应,若不采取或不立即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时,应该作出有根据的说明。

总之,工程质量牵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生命和财产密切相关,建筑企业及项目部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特别在控制质量通病的过程中,重视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才能使质量通病得到防治,使工程实物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向社会交付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通病预防措施工程质量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