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实现——“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3-08-15 00:52杨翠蓉邵爱国韦洪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技能评价

杨翠蓉,邵爱国,韦洪涛

(苏州科技学院 教育与公管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应用性课程。该课程不仅着重于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的特点、进展等知识的介绍,也强调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科研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等。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法,无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方法。鉴于此,笔者依据“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探索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

为推进此项教学改革,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课程建设:1.调整该课程的教学课时。由过去的每周两节课增加到每周三节课,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2.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资源。搭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网络课程,不仅提供教学课件,还给出与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源。3.创造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

上述措施仅为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提供可能。国内外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有效学习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相应技能的获得等。基于此,作者深入实施教学改革,获得以下认识。

一、真实而有趣的研究问题——学习动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解决技能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关键是确定问题。研究表明一个有效的问题应符合以下特征[1]:1.真实性、复杂性。取材于日常生活,比较复杂,无明显或清晰解决方案的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其知识迁移至日常生活。心理学研究就是对个体或群体心理现象进行研究,这些心理现象属于真实且复杂的问题。2.多学科性。多学科性的问题指运用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尽管问题要体现多学科性,但是问题还是主要隶属于某一学科,还是要运用主要学科的教学目标或评价标准来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程度。3.有吸引力。指对某一年龄的学生来说具有吸引性、有意义,且是学生能够运用相应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与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有助于自身学习与生活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予以解决的问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2]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课程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让各小组完成各项问题解决任务。如根据“小悦悦事件”笔者设计了如下系列问题:“请检索与‘内隐攻击性’相关的文献”、 “根据上次‘攻击性’的文献检索,进行有关内隐攻击性的实验设计”、“运用观察方法设计‘大学生助人行为的自然观察’”、“请根据上次观察结果,设计一份‘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开放式访谈大纲”。科学研究的关键是研究课题的确定,课题反映了科学研究的创新水平、意义大小,反映研究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研究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还要让学生自身寻找有意义的能够完成的研究课题。

二、良好人际氛围的塑造——学习前提

基于问题的学习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合作的问题解决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不仅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方法,还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法。合作学习是由若干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学生获得复杂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小组规模影响着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效。Johnson兄弟总结典型的合作小组应由2~4人构成,小组规模过大,则组员承担的责任越小,组内交流与互动的次数更少。[3]小组的性质影响着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效。国外研究表明,学业能力低与中的学生在异质组学业收益最大,而学业能力高的学生在同质组学业收益最大。[4]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本课程的小组规模控制在4人,采用异质分组。

Slavin认为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即小组氛围。在人际和谐的小组中,每位成员的关系密切,能够和谐愉快地讨论,遇到冲突的观点时也能够顺畅地解决。而在人际关系紧张的小组中,成员之间充满矛盾,不能有效完成任务,而且冲突会使人际关系更为恶化。[5]因此,本课程除了考虑小组规模、性质外,更重视小组良好氛围的营造。首先按照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发形成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争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微调。

三、小组成员相关技能的训练——学习基础

Johnson兄弟认为合作学习的特征是: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个人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社会交往技能、小组加工。[6]总之,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的实现需要小组成员对所在小组负责,对合理的思维负责,对正确的知识负责。[7]

学生对小组负责主要是维护小组氛围,保证小组在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中保持和睦氛围。学生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因此学生对合理思维负责是指学生要具备有效的讨论技能。在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明了讨论、交谈、对话三者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讨论是在既严肃又活泼的小组氛围中,成员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从而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分析讨论应具备的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包括倾听的技能、反馈的技能、合理控制时间的技能、调节冲突的技能;讨论技能,包括陈述自己假设与猜测的技能、分析与展开问题的技能、验证自己或他人假设的技能、对彼此观点的合理性进行质疑的技能、提出相反或极端例子的技能等。学生对正确知识负责是让学生明了有效讨论需要保证知识引用的正确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需要认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与观点。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尽量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与观点。

在分析小组讨论视频后,笔者通过“内隐攻击的文献检索”这一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对文献出处、文献类型、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范围、进行数据库检索时可运用的“关键词” “主题词” “作者”等问题进行讨论。发现有效的讨论不仅使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找到了数量若干的相关文献,而且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能更准确地理解各种文献特点,更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文献检索方法。

四、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学习调控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授课对象是“90后”学生,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浓,较难顺利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面临冲突、意见不统一时,小组成员很容易出现合作意愿的下降,难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过程,关注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保证小组氛围的融洽,教师时刻注意各小组的合作表现,观察小组成员互动的频率、发言的次数,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姿势。当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告知讨论中要对事不对人,出现冲突只是意味着成员拥有的知识与观点是不同的,成员只要清晰陈述自己观点并提供依据,自然能达成共识。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当小组讨论出现偏题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言语暗示,当小组再次出现讨论偏题时,则应及时予以明确的言语提醒。此外,为了维持讨论的有效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建设性的思考与讨论,而不是仅仅陈述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在“研究设计”这一章中需要小组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的特点与类型”这些知识点来寻找有描述研究、相关研究或实验研究设计的文献,以明了学生是否正确掌握具体研究设计的知识。

五、过程性学习评价为主,总结性学习评价为辅——学习保证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评价主要包含:1.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等知识。2.学生合理运用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3.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团结、合作的研究态度和研究习惯。

科研技能与情感的评价难以通过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考评,只能通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问题解决过程时的行为表现来进行间接推测。因此,本课程选择了以过程性学习评价为主,总结性学习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与可靠,本课程选择了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指标:1.学生参与频率。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学生发言的频率。2.学生引用知识的正确率。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学生正确运用教材知识的频率。3.学生思维合理性的频率。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对自己观点进行正确陈述、辩护,对他人观点进行合理质疑、探讨的频率。4.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学生作业主要有平时的小组作业与期末的个体作业。平时的小组作业都会具体阐述作业内容及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其正确性。期末的个体作业是建立在之前小组作业的基础上,是让学生独立进行一篇研究综述或研究报告的写作。因此,期末作业正确性的评价标准是:个体思维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个体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个体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心理学研究方法”网络课程的“讨论区”进行,因此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频率、引用知识的正确率与思维的合理性均能有效统计,保证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与准确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改革探索后,学生不仅获得了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还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能基本做到准确运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工具。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彼此的友谊,还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使任课教师认识到学生思想的新异性、独特性与可取性,也使学生改变了对教师不可接近、高高在上的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令课程教学更加合理、有效。

[1]费兹科 托马斯,麦克卢尔 约翰.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M].吴庆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11.

[2]林霞,吕文戈,王琰,等.334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意向与问题取向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2):78-80.

[3]WEBB N M. 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9,13(1):21-39.

[4]HORN E M,COLLIER W G, OXFORD J A, et 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yadic cooperative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90(1):153-161.

[5]SLAVIN R E, HURLEY E A.CHAMBERLAIN A.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theory and research[M]//WEINER I B,FREEDHEIM D K.Handbook of Psychology.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2003:177-198.

[6]JOHNSON D W,JOHNSON R T, SMITH K A.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1-116.

[7]MICHAELS S,O'CONNOR C,RESNICK L B. Deliberative discourse idealized and realized: accountable talk in the classroom and in civic life [J].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8,27(4):283-297.

猜你喜欢
心理学技能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