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探究

2013-08-15 00:5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辅导员大学生

刘 沛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既享受着改革开放各方面的成果以及带来的一些新变化,又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尤其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既保留着我国传统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又具备当前这个特殊时代的不同特点,相对于以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加多样化、心理特点也更加复杂多样。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价值取向更加趋利性等诸多问题越发凸显,这些都使得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更加严峻,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探索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要求。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实践证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面貌、生活状况、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及生活需要,有利于辅导员工作从实际出发,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同特点,在教育引导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加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乃至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新时期的大学生群体里表现地尤为明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更是表现出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思想意识现状的分析

当前,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做事上独立性日益增强,在日常交往中越来越追求平等相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平等相待他人,同时又希望别人在任何事情上对自己也能一视同仁。所以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与同龄人交往而远离父母长辈,尤其不喜欢被居高临下地教训,而渴望平等交往。同时,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已经开始并越发明白如何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争取到法律范围内的自身权益最大化,一旦他们认为自身的权利尤其是自身隐私权受到侵犯时,他们已经懂得并且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心理特点现状的分析

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多被娇生惯养,在家庭里被长辈们视为掌上明珠,从小便养成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但却缺乏他们长辈们的那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对世界的客观理解更显得缺乏,因此往往表现出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目前传统的教育体制仍然没有改变,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经过小学到大学十多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是从书本直接走向社会,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尤其缺乏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和适应力,这种较差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往往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精神失常和自杀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三)行为方式现状的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90后”。由于当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这一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从小便受到父母长辈的呵护,他们没有对艰苦困难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无法感受到他们的长辈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艰辛和困苦;他们从小便依赖性较强,往往眼高手低,遇到困难时便不知所措;做事容易冲动,经常心血来潮,但往往半途而废,缺少持久性;习惯于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目标经常变化,而且总是甘于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无从谈起,总想着收获而不愿意更多的付出;面对种种物质诱惑,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人难以自控,极端的更是走上了触犯法律的道路。

二、新时期新生辅导员工作对策分析

(一)坚持目标导引,树立学生远大理想

人不仅存在于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更为实现一个理想的世界而存在。对理想的追求让人的一生变得富有意义,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处于一个追求理想而期望其变为现实的过程之中,这个奋斗的过程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生存的意义。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才能让生活变得不再庸俗和碌碌无为,一个人的生存要有价值,这种价值也来源于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懈追求之中。

理想和目标不论对集体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不断奋斗的动力来源。正确而科学的目标具有规定自我教育方向和诱发行为动因的双重作用。明确了自身奋斗的目标,才能促使大学生找准方向,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同时,还能对其学习和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提高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推动学习和工作的不断进步。为了让学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由此提出的更高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目标导向的作用,要采用恰当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能力

通过种种心理学研究表明,每种特殊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地能够完成的,因此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不少大学生都背负着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种种期望,在他们自身心理发展还没有成熟之时,这些期望往往变成了他们巨大的心理负担,对这种心里矛盾的处理不当,往往造成了大学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磨难而形成的脆弱性格,导致他们一旦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挫折,如果缺乏及时和正确地引导,往往容易焦虑不安,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严重者甚至发生精神问题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更是天方夜谭。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排解他们的压力和进行心理自然疏导,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辅导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增强知识储备,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结合自己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人生经历,用真挚的感情和诚恳的态度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与他们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注意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去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勇于拼搏,自强自立,努力成才。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就在于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节、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大学生都能够乐于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互动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这一群体成员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四)坚持养成教育,形成学生良好习惯

大学生群体,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同时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道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他们将来自身发展的好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沟通和交往、学会担当和负责是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

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而且能够历练其品行。在平日的养成教育中,要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造学生的生活作风,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教师要时刻注重为人师表。尤其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的地位逐步提高,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行为也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学生日常言行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平时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是一种有效的言传,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身教,教育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道德行为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应当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师德修养,时刻用师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做出良好的表率。再次,加强榜样的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同时榜样应该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有德行的楷模、学习的标兵、生活的强者,使大学生学习的目标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促使其各方面的提高。另外,在进行榜样示范时,要注意榜样的典型性、注意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意选择在学生中引起共鸣的榜样,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和行动仿效的对象。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是否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上述几项对策外,高校辅导员还应该不断探究工作艺术和技巧,不断探索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将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不断变化的情况之中,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1]吴云志,曲建武.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对策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8,(1).

[2]杨燕红,梁亮.浅议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

[3]余永龙.辅导员的自然性影响力[J].文教资料,2007,(15).

[4]董庆,温刚.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的辅导员工作[J].教育研究,2006,(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