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2013-08-15 00:51钟金贵姚秋容
世纪桥 2013年8期
关键词:仡佬族傩戏文化

钟金贵,姚秋容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 563002)

傩自古就有,但周秦才繁荣起来,我国众多的文化典籍留下了傩戏的发展痕迹,《周礼·夏官》中曾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司傩),以索室驱疫[1]。”方相氏是在皇宫里主持傩文化的人,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民众与鬼神的中介,从商周至汉,方相氏帅百隶而事傩驱疫,场面很大,唐宋以后,就演变成兼容祈祷酬神、驱疫除瘴与降吉纳福、娱神娱人的民间活动[2],到唐代傩舞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代文化的包容和交融,为傩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必要的准备,今天的民间傩文化也是在那时发展起来的。时光荏苒,在各民族各时期不断努力下,傩文化逐渐健全与定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傩文化的痕迹[3]。仡佬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傩文化,作为多项文化体系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文化学、戏剧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仡佬族傩文化概况

特定的文化、地域和民俗活动,催生了贵州仡佬族聚居地区独具特色的傩文化体系,并与淳朴的仡佬族民俗活动巧妙融合,形成了傩文化的载体“黔北仡佬族傩戏带”。傩文化以民风民俗为载体,融入节庆习俗、诞生礼仪、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等方面。

傩戏和傩祭是仡佬族傩文化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蕴含深厚的民族情感。在仡佬族傩文化体系中,傩戏是傩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傩戏中人物,形态各异,有些面目狰狞,有些慈眉善目,有些表情夸张。以民间戏曲为母体,博采众长并突出祭祀功能,极具艺术价值。傩祭具体生动、庄重严谨,是仡佬人虔心邀请神灵、酬谢神灵、欢送神灵的艺术形式,如《秦童挑担》“开坛”甘生八郎请神,要请三清大道众尊神、五路五猖神、阳元八庙众尊神、梅山大王与七路神、六曹案上众师尊[4]。

仡佬族傩文化是祖先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具有经久不衰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近年来,仡佬族傩戏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这颗绚丽的东方文化明珠于2007年5月29日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仡佬族傩文化的内涵

仡佬族傩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内容上,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冲傩,冲傩是为了驱鬼逐疫,求祥纳吉而举行的一种傩坛请神活动。第二部分是还愿,在冲傩时候人们许下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人们就要履行之前所许下的诺言,便产生了还愿;形式上,有四种类型:傩仪型,这种活动整体来看比较接近于傩的原貌,活动内容被局限于“冲傩”范围;傩舞型,这种类型的特征是歌舞成分比重大,仪式大都较简单,不仅有古代巫舞的痕迹,而且还有傩的形式;傩夹戏,是一种在傩祭仪式中加入一些与傩仪有关或无关的小品式、片断式的戏剧表演,这种类型的傩活动,在全省分布比较广泛;傩戏型,这是一种比较独立的戏剧形式,有异于傩的原始形式。

傩戏是仡佬族傩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由傩舞、傩祭发展而来的,因性质不同,可分为宫廷傩、民间傩、军傩等类型。傩戏大都是在主人家的堂屋里进行,主要分为内坛和外坛,内坛仅仅只是傩祭,即由专门的人举行冲傩、还愿的仪式;外坛是以娱人为主的一种戏剧表演。由于傩文化是一种交叉性文化,具体什么是傩和傩戏,其真正的内涵并不十分清楚,最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后认为:傩是一种信仰、祭典仪式、巫术、组织、制度、民俗活动、准宗教活动[5]。仡佬族傩戏主要是形成期的傩戏,具有品种丰富、形式多样、保存完整等特点。

三、仡佬族傩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的提高,一些民俗在科学观的碰撞中自行消亡。傩文化的雏形就是由巫术演变起来的,本身就充溢着浓厚的原始宗教和迷信色彩,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相适应的一面,甚至有点格格不入,仡佬族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保护力度不够

傩文化代表项目傩面具、傩服、傩戏道具等保护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古老的傩面具、傩服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破旧不堪或已无法修补,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粗制滥造的仿制品大量横行,色彩绚丽却千篇一律,遮蔽了世人追求真实,探寻神秘的欲望,丧失了原始韵味。同时古老的面具、傩服长时间流传在民间,因年代久远或恶劣环境的影响,也没有科学的保护措施,受损严重。这一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令世界惊叹的诸多原生态傩文化资源。傩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民间口头方式传播,传播载体往往是民间艺人流动性比较大,没有稳定的生存土壤,傩文化的诸多物质产物都在这种不稳定的流传中丧失殆尽,形式严峻。

(二)专业人才缺乏

傩文化物质实体是静态的,但是傩文化传播艺人却是鲜活的实体,他们需要生存,在骨子里他们热爱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艺术。但是,现实的残酷促使他们被迫放弃现有的职业。对于傩文化的传播者,即民间艺人,政府没有给予很好的保护。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是傩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往往倾其一生,呕心沥血,虔心宣扬傩文化,然而这些文化传播使者并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那些口头传承的傩文化现象,某些经典绝技稍不留意就烟消云散。艺人往往迫于生计,改行换业,不愿从事本行或“人死艺绝”使文化绝艺深埋黄土,造成永久的遗憾。

另外,在傩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仡佬族地区由于专业保护人才缺失,无法很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化学技术、现代影像技术等手段对现有珍贵傩文化资源进行维护,大多只采用录音、摄影等比较原始的方式,这些方式很容易造成信息缺失,一旦信息缺失将会给世人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在学术层面上,没有注意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保护人才。

(三)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傩是一种古老的精神驱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宗教活动。它起源于宗教,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慰藉,正是傩文化的发展来源决定了它要找到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注定困难重重,生存空间极其狭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傩文化活动中的冲傩、祭祀等等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害无利,他们轻视、排斥、甚至诋毁傩文化,认为穿傩服,戴面具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傩神的信仰虔诚度也大不如从前,有些地方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已经渐渐摈弃了这种净化心灵、祈求安康的精神文化方式,转而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背弃了原来万物有灵、诸神平等的朴素自然观,以至于许多人对傩文化项目的展出持观望态度。蕴含着如此丰富傩文化资源的贵州,却没能为它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土壤去发展壮大。

四、仡佬族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在众多文化艺术形式当中,仡佬族傩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极具神秘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车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并在文化历史轨迹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民间信仰、民俗民风和民族的审美意识相交织的纽带,一度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广泛传承,而如今这种珍贵的文化现象正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逐渐消失。加强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认识傩文化的发展历程,共同努力维护傩文化,把傩文化的保护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独具魅力的傩文化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一)加强宣传,建立科学的传承保护体系

首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仡佬族傩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发力度,要突出傩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个性风格彰显傩文化保护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可以通过制作有关傩文化的电影、电视剧公益广告、定期定点进行傩文化的相关载体—傩戏的表演、傩面具的展出等等对傩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使傩文化这一神秘的文化形式不知不觉进入了他们的脑海。如“爬刀梯”、“过刀桥”、“吞玻璃”、“踩铧口”、“含红齿”、“下油锅”等等,都是傩戏中惊险刺激的绝技表演,具有强烈神秘色彩和视觉撞击效应,大力发扬一定能加强傩文化的影响力[6]。

其次,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一切涉及到傩文化的宣传或盈利性活动都要确保傩文化的完整性、独特性、原始性,这样才能把这一文化艺术的瑰宝完整保存下来。同时政府要勇于担当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导作用,把仡佬族傩文化的保护作为一项保护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事来抓,设置专项管理资金,在各地设立傩文化资源管理站,统一培训及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文物管理工作。同时利用资源优势与高校合作,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傩文化的开发、鉴定工作,使仡佬族傩文化在各方的联合认定下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得到整个仡佬族民众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尊重和信仰。

最后,市场机制不容忽视,傩文化的传承成败与否与它的市场前景息息相关,傩文化的发展来源决定了它要找到与现代的契合点注定困难重重,这一困难集中表现在它能否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因此可以从各方面加强傩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物质层面可拓展傩面具、傩文化服饰、装饰品等的市场,精神层面可进行傩戏表演,傩戏光碟刻制等。

(二)构建仡佬族傩文化博物馆、展览馆

为了方便民众对傩文化的直观认识,在乡村仡佬族居住区构建傩文化博物馆、展览馆,配以相关傩面具,祭祀仪器等傩文化传统用具,并用图片、文字、音乐等形式向参观者讲述傩文化的发展历程。这种直观展示的方式可使人们回味过去,珍惜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又可以让对傩文化陌生的城市居民、青少年体验到傩文化的博大精神,唤醒他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傩文化的自豪感。在充斥着浮躁气氛的今天,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面具、歌舞、音乐都有让人产生重读历史的梦幻感。现代社会喧嚣繁荣的背后的寂寞和空虚需要傩文化这种源自自然力量的精神物质来填补和平衡,也只有在这种精神力量下人们才更能洞察自然的神秘,社会的沧桑。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傩文化的传承趋势急剧恶化,很大原因就是传承人的缺失。传承人越来越少,现有传承人老龄化,贵州现有傩戏表演队中,演员平均年龄达到四五十岁以上,年轻演员很少或几乎没有,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吸收一批傩文化传播新人,同时为现有艺人提供良好从艺环境,只有绵绵不绝的傩文化的传承人,傩文化传统传承之河才不会失去流淌的动力,只有这些傩文化继承人有激情和活力,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才会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创新,所以要做好傩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传承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现有掌握这些技能的人们需要与传承人一同努力,共同保护好傩文化。只有这样,傩文化这颗东方艺术明珠才会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辉,传承之水才能绵延不绝,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同时,贵州高校众多,其中不乏民俗研究实力较强的大学,可以充分利用仡佬族地区丰富的傩文化资源这一优势,在某些地方高校合理开设仡佬族傩文化相关课程,激发广大学子对傩文化研究的兴趣,同时加强与高校的技术联姻,成立“仡佬族文化保护研究基地”,吸纳更多的高层次傩文化保护者,培养大量的傩文化保护骨干。

(四)民间傩戏团体互助与政府支持相结合

目前仡佬族傩文化传播活动存在空间有限,分布不均匀,传播艺人有限等弊端,但仡佬族的傩文化活动在有些地方还是比较盛行的。譬如在安顺黄果树周围地区、余庆、乌江沿河以及道真不但有完整的傩戏表演还有不少宝贵的傩文化,如面具、道具案子、组织傩戏演出,因此可以采用“一乡帮一乡”的方式,使傩文化从这些传播繁盛的地区不断向外辐射,达到傩文化的规模与空间整体性的强大。同时政府要注意投入资金,促使一些有实力的古老的傩戏组织发展下去。有些傩戏团体的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的,铜仁龙标夫妇的傩戏团就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它已在国内外演出多次傩戏、傩技,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间傩戏团体与政府支持相结合无疑是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又一大举措。

(五)找寻傩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契合点

新农村建设是改变社会对仡佬族傩文化认识的一个重要机遇,这就要求社会各界人士,各级政府辅以具体有效的措施,凭借新农村建设这股新生的血液,给庄重神秘的傩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中国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一直遥遥领先,傩文化就是这些文化组成大军中的一员,是一块活化石,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代表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文化,它处于闭塞、落后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封闭文化。虽然长久以来它一直以其本来面目顽强地存活着,但其发展的空间极其狭窄。新农村建设能很好地改变农村的闭塞与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无疑给傩文化带来了发展与拓宽空间的契机,对傩文化的发展壮大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改变傩文化的本原,不要在外来文化的浩浩大军中失去傩文化的原汁原味,参杂现代文化的浮躁与商业化,成为商业社会的摆设和利用工具。

(六)鼓励民众自觉参与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仡佬族长期以来一直居住在山区,衣食住行都靠大山供给。山里的飞禽走兽、林草树木,各种奇幻的景象在当地居民看来都是法力无边的神灵在主宰,先民渴望支配自然,却一次又一次遭受困境的折磨,由此产生了巫术行为和巫术心理。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造成了仡佬族丰富多彩的傩文化未能很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这颗民族文化瑰宝璀璨的光芒一直被封闭神秘所遮掩。

一方面,傩文化的保护必须遵从民众的内在意愿,不是封闭,更不能只是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来限制,要着力于自动演进。并对仡佬族傩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需要遵循参与性原则,揭开傩文化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傩文化,爱好傩文化,自觉融入傩文化。

另一方面,让当地居民自主地参与旅游开发决策,做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主人,这样傩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良好情况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能让他们积极挖掘傩文化的特色吸引广大旅客朋友,同时又能促进他们对傩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傩文化的发展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经济命脉,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生活需要而放弃传承的问题,从而实现文化发展与生活富裕的双赢,拓宽仡佬族文化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傩的功能和作用的确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从仡佬族傩戏剧目,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傩文化》中所记述的内容,不难看出仡佬族傩文化存在着尊老爱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劝人向善、学术研究资源丰富等基本的功能仍然存在。故,揭开仡佬族傩文化神秘面纱,探寻大山深处先人们崇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促进傩文化这一文化瑰宝传承与保护,不仅能很好地研究民族民间戏剧和仡佬族先民历史文化,使傩文化的重要资料得到很好的保存,还能促进人们道德精神层面的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

[1]新小林.亦说傩文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段薇.傩文化杂说[J].南方文物,2005,(4).

[3]罗中昌.黔北傩文化现代价值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王宗党主编.务川仡佬族[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5]庹修明.中国傩文化浅析[J].民族艺术,1997,(1).

[6]罗剑.从文化空间看贵州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乌蒙论坛,2007,(5).

猜你喜欢
仡佬族傩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谁远谁近?
少数民族音乐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