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空间下的大政府应对策略思考——基于宜黄微博门的思考

2013-08-15 00:55颜光宗欧阳忠明王小林徐雨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问政民意舆论

颜光宗,欧阳忠明,王小林,徐雨辰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中国社会历来强调中央的高度集权和政府管理,由此而对应形成的政府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模式与我国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适应。在很多方面,政府权力的过分膨胀挤压了社会和民众的活动空间,使得社会和民众的意见难以得到通畅的表达。微博实时生产、发布、转载和反馈信息的特征,可以随时引爆网上舆论,给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事件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微博空间中,大政府如何应对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颖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微博空间下大政府应对之需

政府与媒介的关系,一直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也曾说过:“如果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一个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1]可见政府与媒介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所思考。如今,被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的微博客开启了互联网媒介新时代,[2]微博舆论对于“大政府”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和公民新闻上。一方面,微博能够迅速的汇集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与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微博用户的亲身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在社会交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引起社会舆论的共鸣,这给政府如何回应微博舆论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微博传播的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使社会舆论呈现聚合的特点,微博成为了一个人人可以发声的平台,并在突发事件和公民新闻等方面起到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社会和公民力量得到更多的增长而政府力量相应的退缩。

二、微博空间下大政府应对之殇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因为自这一年起微博的瞬时崛起使民众产生了极高的期待。2010年社科院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在2010年9月发生的宜黄强拆事件中,微博更承担了重要的舆论功能,被网友称为突发事件的舆论中心。这个能量巨大的社会化媒体一经落地便释放出耀眼的光芒[3],然而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的博弈一直伴随着微博的成长。这里我们选取掀起“微博巨澜”的宜黄事件作为案例,探讨微博空间下大政府的应对之殇,期望能够再造共识,使微博中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获得良性的动态平衡。

1、政府权力滥用,舆论和被拆迁人监督权保障不足。大政府体制下,由于过度的强调政府的作用使得政府权力往往出现过分膨胀而缺乏监督,这势必造成权力的滥用和不合法。由于我国现行拆迁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缺乏对被拆迁群众相应权利的制度保障,加之政府许多办事程序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得被拆迁者的监督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即便在宜黄事件被网络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和被拆迁人仍然无法监督拆迁人、开发商是否能合理合法进行拆迁,政府权力行使是否公正。

2、政府信息不公开,缺乏与民众的主动交流。宜黄事件启自9月10日上午,宜黄县钟家三口抵抗拆迁自焚,户主31岁的女儿钟如琴、59岁的母亲罗志凤、79岁的大伯叶忠诚被烧成重伤。其后官方否认强拆,表示这家人是因“泼洒汽油不慎烧伤”。整整一周,传统媒体没有报道。然而,在这透明的网络时代,事件最终通过微博得到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3、缺乏对微博力量的重视。在宜黄事件尚未引发微博巨澜之前,曾有人就此事联系过宜黄县的相关领导,希望了解事件的真相,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在政府官员的眼里,网络上微博里的言论可能更近乎一种情绪的宣泄,属于网民的小打小闹。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小小的微博之力最终引发了多位政府官员的下台,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微博之力的反思。

4、政府微博的缺失。在宜黄事件中,宜黄县政府并未开通相关的微博与民众或受害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一方面是基于对微博舆论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发展政府微博方面的缺失。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微博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的发展政府微博,但必须明确的是政府发展微博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许多地方政府仍然缺少政府微博这样一种与民众进行良好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三、微博空间下大政府应对之策

微博力量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话语体系与网民的期望尚有距离[4],一旦形成微博围观,其能量和影响力会使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大大减小,进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和应对“微”力量。

(一)发挥舆论媒体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拓展“微博问政”的渠道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5]发展微博问政,使得政府听取群众呼声更为便捷,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渠道,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微博舆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发展微博问政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解决网络问政的机制问题。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问政机制。如果不能够与民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民意,那么政府微博最终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发展微博问政必须对其从制度和程序上给以科学的规定,保证其不致于流于形式,使微博问政从事实上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2.科学引导规范,防微杜渐。微博的迅速发展使得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受到挑战。应对微博的发展,政府应坚持引导为主、监管为辅的策略。目前,应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国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符合我国微博舆情的法律规范,以期引导我国微博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3.强化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的强弱是决定微博作用能否得到良性发挥的关键因子。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由于其结合了Web、手机短信和IM等多种发布渠道,把关人的权力被进一步分化到每个人,而每个人作为社会化网络的一个节点,其信源的浸染力都不可小觑。[6]因此,当微博上的信息属于有害甚至非法的信息时,它可能造成的破坏要远超其他类型的媒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更加注重微博用户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

(二)转变观念,积极发展政府微博

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中国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时俱进的政府传播也开始涉足该领域。[7]

发展政府微博,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把政府微博看成是与民交流为民谋利的良性手段而不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只有端正了观念才能在行动中真正贯彻落实既定的政策。其次,必须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原则打造政府微博,防止政府微博流于形式。最后,必须加大对发展政府微博的投入,尤其是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政府微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长期和有效的投入。要改变只重视硬件和网络线路建设而不重视软环境和应用服务建设的作法。可以从社会上挑选一些实力雄厚的互联网服务和软件公司来参与政府微博工程的建设,努力使政府微博的功能落到实处。

(三)注重微博民意的有效整合与沟通

微博作为网络新生力量,已经成为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首选方式,但由于话语权下放过程中的分散化、网络立法的不完善、相关单位监控的不到位,微博民意表达存在失控的危险。[8]如前所述,中国网民的数量截止2012年12月底已达5.64亿,如此巨大的网民数量势必带来庞杂的民众意见和看法,这就要求作为微博管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加强对微博民意的搜集和整合,要努力建立一个在网上收集和整理民意的长效机制。其中,网络实名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这主要变现在它不仅可以对信息的发布者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其对所发布的信息负责,更重要的是它在管理网络和整合民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让政府有效的区分不同的利益表达群体,并借此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四)构建微博危机的预警机制

一个有效管理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预见性的政府。政府在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必然要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有个科学的了解和判断。由于目前微博用户身份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有些不负责任的用户可能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新闻和恶意消息,这些信息一旦传播开来很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必须构筑与微博相适应的分析和预测机制,为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行为提供有益的参考。如果我们有一个建立在对微博内容客观分析之上的预测机制,那么当我们再次面对类似“宜黄微博门”这样的事件时,就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作为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民情是其立党之本、执政之源。 面对这小小的微博所承载的庞杂民意,我们的“大政府”必须认清现状、及时调整、有效应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微力量与大政府的双赢!

[1]马杰.政府微博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宋好.微博时代的意见领袖[J].今传媒 2010(4).

[3]何芳.微博传播对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05).

[5]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领导科学.2010(08).

[6]朱诗意.政务微博的传播现状分析——兼论网络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张弓.邓林伟.微博民意表达问题的应对机制探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8]吴根平.我国政府微博发展现状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1(02).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舆论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