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成人之道看共产党员的修养

2013-08-15 00:55李荣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周礼共产党员信念

李荣俊

(中共海阳市委党校,山东 海阳 2650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转型逐渐强化,一些在生活领域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逐渐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并通过一些文化形态有所表达。这种情况,不但给一些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造成了思想上的波动、困惑,也同样影响了一些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不但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更能反映出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本色。

纵观人类思想史,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当思想发生混乱时,一些有识之士总会向文化本源寻找思想资源。而这种努力,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后世的优秀成果。对于党内外那些对具体问题有困惑的同志来说,回过头去汲取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思想资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从大的范围来讲,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思想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的一些经典作品;二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我们以史为鉴,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理论为代表,来谈一下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

笔者认为,孔子成人之道对我们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一、崇高的信念

古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若无一个崇高的思想信念作为指引,一个人也很容易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迷失方向,甚至走到错误的路上去。

孔子是通过对“周礼”的多重解读,赋予其崇高的意义,从而将一个制度性的规定不断升华,成为指引后世的努力目标。

1、在时间上,孔子认为以周礼为准则,后代的制度即使经历过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周礼是后世的制度楷模。

2、在空间上,周礼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被发右衽”的游牧民族的分水岭,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

3、在来源上,周礼发乎人情,是人情感合理表达的渠道,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合理的规范。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孔子通过对周礼的解读沟通了时间与空间、自我与他人、外部环境与内在心灵,从多个角度解答了人所要面对的问题。

与孔子的思想相比,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有更加超越的一面。共产党人的信念是全人类的解放,不单单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文明与野蛮的差别,也不再是自我优越感的依托。我们追求社会关系的变革带动的人对人、人对物的依附关系的解决。我们的这种理想,关注的范围更广、思考的范围更深,提出的方案也更具体,在战争年代,我们以革命的方式寻求民族的独立,反抗压迫,是这一崇高信念的具体表现;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关心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具体的表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不被灯红酒绿所迷惑。而若能将解放全人类的信念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也会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巨大感召力,用信念的正能量区启发我们、督促我们。

二、独立的人格

从后世的发展来说,我们很难说儒家特别强调人格的独立意义。但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思想中也包含了很多关于独立人格的重要思想资源。

孔子认为,“乡愿,德之贼也”,真正正直的人不依附于外部评价的名声;“君子不器”,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发展的,不被具体的环境所束缚;“当仁,不让于师”身份不是我们选择正确道路的障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的信仰立场也不应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和而不同”的,遇事“求诸己”的,“学之为己”的,外部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不能真正影响到我们的选择。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特别强调了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表面上看强调服从,崇尚牺牲个人利益,好像是限制了个性的发展。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对敌斗争的严酷环境中,严格的纪律是保证集体力量,实现最终目标的有效手段。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党有很好的民主传统,民主集中制在当时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三三制等多种解放区民主形态。人人平等的观念也在当时很好地普及到广大群众的意识中。独立的人格,很好地起到了集思广益的目的,培养出很多高风亮节的优秀共产党员。建国之后,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员独立人格的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1、党员独立人格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应有之义。由于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总有不同的看法,很好地尊重这些想法,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决策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党员的独立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具体要求。

3、党员的独立人格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活力所在。

如果说孔子所追求的独立人格要不可避免地走向直指人内心的准宗教之路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员的独立人格更追求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过程中展示出巨大的活力。面对现实世界的纷乱,我们要做的绝不是闭上耳目,而是内心充满能力去面对世界、改造世界。

三、推己及人的仁爱之道

在很多学者看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也认为他的思想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部分,具体的展开就是“忠恕之道”。

在“仁”中,忠的意思是“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代表着积极意义上的推己及人,是正能量的传递;“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意义上的推己及人,是对负能量的断绝。在孔子看来,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终身行之,它的实施难度相较忠来得低,现实的可操作性较强。

在孔子的思想中,忠恕为内涵的“仁爱”思想史“周礼”所蕴含的崇高信念的现实呈现,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它更是一种对我们内在的成长要求。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同样也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常说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无疑与“忠”道有相合之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处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党员来说,结合自身岗位特点,服务好每一个来办事的群众,是我们推己及人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道德典范的还有雷锋精神。尽管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针对雷锋精神这样或那样的质疑,但细看下来,这些质疑都是浅薄而表象的。雷锋精神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学习奋斗、精于工作的精神,至今仍具有不朽的意义。现在这些质疑,从历史的角度看,固然有对于我们过去一些思想失误纠偏的意义,但其中一些小人之心如果任由发展,必会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要不断在否定之否定的批判中,不断将自己的信念具体化、巩固化,将群众意识真正深入我们内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学而不厌的勤学精神

从历史上看,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他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客观影响。而孔子生前能成名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博学多能,当时人就有因为他的多能评价孔子圣者的言论出现。针对这些说法,孔子保持了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说自己小时候出身卑微,所以学会了很多才能。在任职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孔子说出了“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话,认为如果学习能够驾轻就熟,就去任职,如果能够很轻松地胜任职务,就去学习。可见,在他的心目中,学习与任职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关系。孔子说自己“学而不厌”,表达了一种乐于学历的态度,不为年龄与环境所限。他晚年反复读易经,将牛皮绳索翻断多次。

孔子的这种乐于学习的精神,应该是每个人都去学习的,我们共产党员尤其如此。共产党员的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专业技能。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已经成为现代职业的特点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共产党员要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在熟练中求精炼,胜任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2、拓展自身视野。现代社会这种精细的分工,也会导致一种负面作用就是对人的思维的局限。这里强调的拓展视野,就是让我们不被现实的具体分工所局限,让我们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面对我们的世界,看清自身职业在社会分工中的作用,明确其影响,明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所在。

3、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技术的专精,还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为基础。学到深处,我们会发现很多行业间的触类旁通,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从理论上更好地充实自己,从而更从容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变化。

五、不改其乐的高尚情操

《论语》的开篇是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面除去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的解读之外,三个表达情绪的词也值得注意。学习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是快乐的,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要尽量保持自己乐观的情绪。可见快乐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追求。宋代儒家曾经多次讨论过“孔颜乐处”的问题: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明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仍然不改乐观的态度。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德者未必有外在的福,有才能者也不一定有施展自己才能的位置。当这种内在于外在发生矛盾时,人就会产生不快乐。

这种矛盾,我们的党员在现实中也会遇到,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今天更容易遇到。这时,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的思想不被偏激遮蔽,不被牢骚占满,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共产党员面对外部世界,其实也有同样的乐观精神。毛主席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正是一种乐观精神的呈现吗?和平发展年代,我们虽不必凡事采取斗争这种激烈的改变方式,但改变世界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之一。也许正是因为世界有这么多不完美,我们才会不断去奋进,改变它。寻找这其中的乐趣,也可以成为我们共产党员的独特境遇。

平静恬淡是乐,奋发进步也是乐,虽然我们不能时时做到,但最起码学着去养成不改其乐的情操,对我们个人,对我们的事业都有莫大的好处。

猜你喜欢
周礼共产党员信念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为了信念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发光的信念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信念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