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2013-08-15 00:55阎秀丽苑旸宋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家庭

阎秀丽,苑旸,宋真

(1.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和家庭在人的成长和成才中不仅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通过双方的相互合作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凡的,在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不会因为离开家庭到某个校园生活而弱化其影响力。认为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或大学生已到了独立的年龄,家庭教育已无足轻重而无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做法是不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家庭始终对大学生们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以前家庭教育结果的延续,也可能是当下家庭的辐射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以发挥学校与家庭的正性合力作用。

一、构建家校合作互动方式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征,是结合新情况、顺应新形势,探索高校与家庭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的首要前提。这就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性质、学校和家长的角色、家校合作的性质等基本问题上转变观念:其一,学校教育是一项服务,需要学校与家庭双方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互相辅助。其二,家长了解子女的品性及成长过程较多,影响力也较大,在教育子女上可采取主动的角色;学校与家庭是伙伴,有较大的合作基础。其三,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包括多个层次的参与,甚至共同决策。

迄今人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也应结合家校合作的实际,努力遵循这些原则。以目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家庭经济因素而言,从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来看,既要重视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要看到它不是学生心理的唯一影响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众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而且作为远位变量,其影响往往是通过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气氛等近位变量起作用的。如,一项基于对一贫一富两位大学生的质的研究的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贫富)决定了大学生经济压力的大小,而家庭教养方式则间接或直接通过自尊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该项研究强调了家庭教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心理教育家校合作不是单纯的配合学校搞经济援助,更主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家长确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家庭情感支持。

二、构建家校合作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为保证两种教育力量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协调统一,使家校合作的开展取得实效,必须准确把握和切实理顺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在关系。

(一)目标的同向性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与家长期望、社会期望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成长与成才之间的有机统一,这种终极目标的同向性,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可能。

(二)时空的延续性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奠基作用,并伴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但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这段时间若没有家庭教育的弥补,高校教育也将成为真空。因此,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仅在目标上一致,教育过程也是相互伴随的。

(三)优势的互补性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高校和家庭各有所长,但也各自存在局限。高校教育活动的计划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所拥有的开展教育教学的专门设施,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然而,高校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正规化和制度化也容易导致僵化和模式化,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增加,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人才质量就难以保证。家庭教育中特殊的亲子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由于子女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父母的依赖,也使家庭教育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威性。此外,家庭教育也是最富灵活性的教育,几乎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或是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或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却信奉“棍棒下出好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样,不仅家庭教育的优势没能很好发挥,而且还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高校与家庭的协调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可靠保证。

三、构建家校合作理念以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虽然目前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成立了各种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社团。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展,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学生自身增进心理健康的策略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方式。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单单依靠“说服性教育”可能收效不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教育。结合“压力调节模式”,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掌握缓解压力的各种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学、哲学的经典名著,并开展符合自身特点和水平的心理素质训练,提升自我强度;积极参加各项心理健康活动,熟悉专业心理资源网络,努力增加社会资源等。

(二)采用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方式的策略

其一,对家长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受传统心理教育文化不足、自身受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家长在家庭心理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意识方面往往比较欠缺,因而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或寒暑假的时机,对这部分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工作需要事先作好对家长的通知、宣传的工作,以家长自愿为前提。培训工作的内容主要应该涉及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等方面。

其二,利用书信、联系卡等常规家校联系方式。学校可以定期地安排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共同配合,结合向学生家长通报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心理动态,给出家庭心理教育和援助的建议性措施,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措施。这一方式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家庭来说尤为适用。结合书信联系,还可以像目前一些高校那样进一步利用家长联系卡、建立家校联系档案等方式以便全面把握大学生学习成长和家庭教育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其三,借助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开展心理教育家校合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可以灵活采用E-mail、QQ、MSN等网络技术手段,因而日益值得重视。学生家长如果在信息技术方面适当接受培训学习,还是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实现与大学的合作。虽然一些农村地区、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的限制,接触这些手段相对困难,但随着学校、社会支持力度的加大,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四,通过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家访也一直是我国家校合作的传统方式之一,在大学阶段,由于不少大学生往往是异地就学,导致家访这一家校合作方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目前家访正受到一些高校的重视。其实,各级大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都有大量学生来自学校所在地区,针对其中少部分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工作,实现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其五,借助心理教育社会力量。要能够充分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单纯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一些政府部门、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育组织、志愿者等社会教育力量。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生家长也在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博客建立“大学生家长圈”、一些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开始尝试招募大学生心理教育志愿者等,这些力量将可以有效地补充高校心育力量的不足,推进家校合作的开展。

(三)注重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保障机制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机制。目前高校的家校合作多处于松散的状态,随意性较大,缺少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规划,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关组织的建立。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区资源,建立持久性组织,保障家校合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是开展家校合作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家校合作持续进行的保证。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加大对建立相关组织的经费投入同时,呼吁社会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心,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保障家校合作的开展。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队伍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任职资格标准,实行严格的聘用制度,把德才兼备的干部和教师吸收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形成一支有激情、有干劲、高素养的专职高校辅导员队伍。还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强化他们的合作理念,提高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开展家校合作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此外,高校要把开展家校合作作为考核教育工作者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切实推进家校合作的开展。

总之,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也是多维度的,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否形成合力,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影响人才质量,甚至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在推动与家庭产生合力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赵静,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1).

[2]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中)

[3]沈雪妹.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2006.1

[4]梁晓.郭孝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1.1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家庭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