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共振——以甘肃省山丹县为例

2013-08-15 00:55田青华殷丽霞虎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山丹县能人农村基层

田青华,殷丽霞,虎琳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改进和加强,始终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甘肃省山丹县以省列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县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在选人事业上聚集能人,从用人导向上激励能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能人,从考核体系上凸现能人,一大批创业有能力、管理有经验、发展有实力的能人进入了村班子,极大地优化了基层组织结构,他们的特色做法被评为甘肃省十项优秀工作之一。

一、只有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共振,才能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发展经济、强村富民同抓好党建有机的结合起来建强一支队伍,才能确保党在农村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才能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山丹县找准能人创业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内容的“能人进村班子”工程,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管理上有经验、带富上有实力的能人进入村班子。全县能人型村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75%,全县110个行政村中,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有86名,能人型村干部通过舞龙头、建基地、兴产业、调结构,带头建起农民创业园23处,创建党群共富基地96个,创办经济实体170多个,带动1800多名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3800多万元。构建起能人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群众带产业的发展格局。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不仅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共振,而且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

今年51岁的东门村党支部书记徐逢林是甘肃省劳模,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争取到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打响了“居住社区化、产业特色化、收入多元化”五年发展宏伟蓝图中的“三大战役”。短短两年80户群众成为陈户乡首批住上楼房的群体。为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的收入水平,他还抓住县上实施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拉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自己拿出16万元,群众入股12万元,办起了村免烧砖厂,吸纳本村劳动力3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村上40%以上的群众在他的公司务工。李桥乡东沟村党支部书记王财牵头建起百余大棚组成的双菇基地;清泉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赵世君带头在县高效畜牧业养殖园投资兴建全县规模最大的千头牛场;位奇镇四坝村党支部书记曹军德流转土地四千多亩,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在县上提供的创业大舞台上山丹县能人村干部“领衔”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典型风起云涌。能人的带动,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加快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大部分农民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支部带协会,协会促产业,产业联农户和把党员聚集在产业链、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党群共富新机制,加快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农村经济开展党建活动,才能带动一方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农村经济开展党建活动,才能带动一方发展。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可以凭借他们丰富的创业经验,灵活的信息来源,过硬的经营管理本领,积极瞄准市场行情,因地制宜找门路、立足优势抓发展,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 “领头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把组织资源与农村经济资源对接起来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优秀人才的储备库和集聚地。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党支部书记曹强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积极推行“支部加协会”党建工作模式,先后成立了花卉蔬菜制种、马铃薯种植两个专业协会,以“反租倒包”形式,在全县率先流转土地达四千多亩,成立全市第一家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队。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加快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转换功能模式,通过党员基层干部和党组织的示范带动达到党员和群众集聚、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聚合的目标。山丹县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激发了能人的增收龙头效应,他们以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感和带领家乡快速发展的紧迫感多方融资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实体为群众创收,从根本上解决了村上无钱办事、集体经济薄弱的“瓶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全国创业之星”陈户乡范营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琳投资恢复全村500亩撂荒地;捐款15万元兴建设村委会办公场所、兴办家乡教育事业、帮扶村上老弱病残群众;组织群众融资500多万元,建起全市最大的村级综合性集贸市场,就地转移劳动力200多人,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让党员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才能通过党员凝聚群众。山丹县能人型村干部通过领办经济实体,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劳务经济等措施,以叫得响的业绩、立得稳的功劳赢得群众。位奇镇二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邸多明组织全村群众流转土地4000多亩,修建了村民住宅楼并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争取到中铁二局修建兰新客运专线的采矿项目,坚持用“四议两公开”方法办事,累计有2300多件实事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形式表决通过。

三、只有立足长远,创新机制才能为基层党建注入新的活力

山丹县坚持把汇集储备能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努力挖掘能人村干部的潜力和活力,精心组织实施以“能人→党员→村干部→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工程,不断提高能人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水平。村干部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潜力、能力、活力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实现基层组织结构的优化,发挥党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村干部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党建最迫切最现实的重大任务,山丹县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采取思想发动、交流对谈、外出引进和领导结对等方法,重点从经营运销、招商引资、领办企业、科技兴农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中选拔人才,建立县、乡、村三级能人信息库,把483名乡土人才选入村级后备干部库,为建设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三先三再”教育模式大规模培训村干部和致富能人,先后有114名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98名能人党员担任村干部、35名能人村干部转任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四荐、三考、两票一选”、“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制度,着力选拔能人型村干部不断为村级班子输入新鲜血液。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山丹县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着力对党员致富能力进行培训,建立起红提葡萄、高原夏菜等实用培训基地32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24个,组织2400多名党员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倾斜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筹集党员创业基金200多万元,扶持100多名党员带头搞起了养殖业和种植业。在15个村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工作委员会,在4个城郊村和4个社区建立协议联合党组织,全面启动党代表常用任制试点工作,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260多名能人党员与340户贫困群众联系,围绕如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督促基层党组织形成公开承诺书330份,落实承诺事项1.2万多项,采取随机点评,专题点评,现场点评等形式对680多项重点工作进行评议,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启动“百日争创”活动抽调472名干部,深入农村基层扎实作好农村基层工作,协调落实帮扶资金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更新选能人观念,强化育人功能,完善用能人机制,注重储备汇集,采取思想发动,诚心对谈,外出引进和领导结双等方法建立完备的 “专家型”、“秀才型”、“管理型”、“经济型”、“能人型”信息库,采用机关服务能人“反哺下派”、产业致富能人“择优内推”、务工创业能人“引导回归”、现任管理能人“公推留任”等措施着力选拔能人型村干部。按照“一定三有”的目标要求实行村干部工资“职务+绩效”结构报酬制,每月发放300元的职务工资,为345名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617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贴,县上共投资430万元扶持能人型村干部带头建立合作组织领办经济实体,大家纷纷争当“项目书记”、“产业主任”能人治村富村强村呈现了强大活力。

总之,如何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是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山丹县找准了能人创业与发展经济的切入点,组织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把挖掘能人、扶持能人、引进能人、培育能人作为推进省列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优化了基层组织结构,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了政治保障。

猜你喜欢
山丹县能人农村基层
村里的能人
山西李成等20人入选文旅部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山丹县注重“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宣传工作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