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及战争文学的审美品格

2013-08-15 00:43王俊杰
关键词:战争美的文学

王俊杰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争文学?战争与战争文学的关系如何?战争与战争文学又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品格?这是任何研究战争文学的人不能不探讨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美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可能是美的,并且只有正义战争中的正义的一方才有战争美可言。战争美是极丑与极美的对立统一。

一 战争的美学意义

战争,是人类文明所具有的先天弊病,这个幽灵,在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到处游荡。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36.4亿人丧生。战争对中华大地更是格外“青睐”,从公元前26世纪到1911年,即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清王朝覆亡的4500年间,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共发生战争3791次,平均每1.2 年就有 1 次。[1]

什么是战争?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给战争下的定义是“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22、50毛泽东在克氏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3]17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又说:“战争是政治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3]479中外两位先贤从政治学与军事学角度对战争本质的认识已成经典之论。

战争美不美?答曰:战争是极丑与极美的统一,在大丑中孕育大美。战争确实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是死亡的代名词,是灾难的同义语,是毁灭的孪生兄弟。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战争是应该永远被诅咒的对象,应该从人类世界永久地被清除出去。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战争的诅咒没有错,但要认清战争在文学中的意义,首先就要修正“唯人道主义”或“泛人道主义”的既有观念。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是与宗教情怀相通的价值观念,但是人道主义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我们认识事物所应有的唯一视角,更不能把人道主义奉为不容质疑的观念性的“偶像”。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产物,它既是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又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抽象的纯客观的美或纯主观的美。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的丑与绝对的美,美与丑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美与丑又是历史性的概念,过去认为美的今天可能被认为丑,过去认为丑的今天也可能被认作美,如“随着自然界异己的力量不断为人所征服和掌握,荒凉险恶的自然环境,凶禽猛兽等自然物也就逐步由威胁人的生活、实践的丑的对象转化成了供人欣赏的美的对象了。”[4]37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同样也是美与丑的对立统一体。在战争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现,人的本性在极端环境下得到最大程度地曝光。“战争是人类本质力量最高表现形式,人类通过战争这一特殊的对象化表现形式,达到全面而深刻的自我观照,在苦难、悲伤、毁灭、死亡的高昂代价里,凝聚着人类力量和智慧的总和。由于战争把人置于幸福与痛苦、希望与绝望、创造与毁灭、正义与邪恶、死亡与再生交织在一起的炼狱,在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双重推动下,人类本质力量的全部内涵必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因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构成了对象化过程的惨烈背景,使人们对被战争所激发的自身巨大能量感到震颤、惊奇、崇仰和敬畏。”[5]83诚如斯论,战争除了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它还在无意间带给人类一种独特而强烈的审美震撼。

如果有些战争是美的,那么又美在哪里?“美以善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4]34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美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可能是美的,并且只有正义战争中的正义的一方才有战争美可言。正因为战争中有相当多的丑的成分,所以我们对战争美要有更为严格的限定。美学著作一般把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形式美,按照这样通行的分类,战争美应属社会美。“社会美作为生活形象,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6]113。我们把战争美在社会美中对号入座后再谈战争的美,就少了一些空中楼阁的嫌疑。“那种从理论上把社会生活的美限定于某些特定领域的见解,既不符合实际情况,又十分有害于把社会美作为反映对象的艺术题材的多样化。”[4]42战争美就是社会美的一种特殊形态,我们不能把战争美从社会美中清理出去。战争的美,美在铁血豪情、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美在奇正相生、神鬼莫测的智慧谋略,美在旌旗猎猎、征尘滚滚的沙场景观。

战争美与一般美的形态相比有什么特别属性呢?其一,战争美是冲突造成的暴力美。战争的美与一般形态的美有显著的区别,一般的美是由“和谐”生成的,而战争美的根源却是“冲突”,战争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官刺激就是暴力场面。暴力一般被认为是丑的,但暴力中也有美的因素。战争是敌对双方的暴力冲突,不仅是肉体的对抗,还是智力的角逐,在此消彼长的对决中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其二,战争美是极丑与极美的对立统一。在战争中有卑鄙委琐的小人之丑,也有豪气干云的烈丈夫之美,有断壁残垣、焦土黑烟之丑,也有血染残阳、大漠孤烟之美,有饿殍遍野、满目疮痍之丑,也有重振乾坤、再造天地之美。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7]23极丑与极美,大丑与大美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同时附着在了战争身上。其三,战争美是崇高之美,又是悲剧之美。战争往往对人的感官造成强烈的刺激,给人带来的是恐惧,而这通常也是“崇高”使人产生的心理反应,“具有崇高特性的对象,一般地总具有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崇高以这种美丑斗争的景象剧烈地激发人们的战斗热情和伦理态度。”[4]52战争与死亡、灾难、绝望、毁灭相伴,它无疑应属“悲剧”范畴。悲剧“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8]19战争悲剧与其它悲剧一样都能引起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悲悯与畏惧”的心理活动,给人的心灵以冲击和震撼。战争也能对心灵起到“净化作用”,战争中的生存与毁灭、辉煌与残酷、希望与绝望、幸福与哀伤对人都是强烈的震撼,使人更加渴望安康,更加珍爱生命,并促使全世界的人们为地球上的永久和平这一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 战争文学的审美品格

什么是战争文学?战争文学是以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为主要反映对象的文学。与“战争文学”经常相提并论的还有“军事文学”和“军旅文学”,这三个概念略有区别。朱向前对此作了辨析,他说:“一般看来,这只是个题材范畴,它指的是以战争(和军旅生活)为主要反映对象的一类文学,世界上较通行的说法叫‘战争文学’。但是,在当代中国,‘战争文学’的说法反倒较少采用。原因在于当代中国尤其是近20年来的军旅文学,其描写对象更多的是相关的军旅生活而非直接的战争内容,套用‘战争文学’一说,显然既不全面也不准确。因此,较长时期以来,在指称这一领域的文学时,常常是‘军事文学’和‘军旅文学’乃至‘战争文学’(多是针对纯粹战争题材作品而言)三种提法交叉并用。”[9]本文采用“战争文学”的概念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战争文学是国际上通行的称谓,采用“战争文学”也算与国际接轨,以寻求与国际学术界的“共同语言”。其次,战争文学才是这类题材文学的正宗与大宗,几乎可以说这一文学领域里的经典大作都是以战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写军旅和平生活或战争边缘生活的作品取得的成就终究难与前者比肩。

战争文学与战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其一,战争文学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样式,没有战争也便没有了“战争文学”。写战争是战争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平生活不是不可以写,但它只能从宏观上充当这类题材的“补白”。其二,战争文学应该是写出超越某个具体战争的文学,它不只是对战争的简单“模仿”,还应该有更广泛更深厚的意蕴,对战争及战争中的人应该有一种“形而上”的反思。其三,战争造成仇恨,战争文学却要播洒爱的阳光。“战争是建立在民族与民族、党派与党派、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之上,但战争文学却不应当是上述矛盾的产物。战争文学产生于战争,由战争激发而来。战争文学里面有着战争的回忆,但并不是战争的本身;战争文学是由仇恨造成的,但它本身却不应当是仇恨;战争文学是由分歧、矛盾,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践踏所诱发和引起的,但它本身绝不应该是所有的这一切,而应当是这一切所激发出来的人类向美、向善、向和平、向世界大同的那样一种感觉的升华。”[10]

战争文学具备怎样的审美品格?所谓审美品格,就是审美对象在美学意义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性与格调,它能使审美主体产生相应的深刻的生命体悟与强烈的心灵体验。战争文学具备以下审美品格:第一,英雄主义。战争是英雄的竞技场,英雄自然是战争文学中最耀眼的主人公。“战争是培育英雄的土壤,也是军事文学依存和发展的原点。这就注定了军事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英雄文学、战斗文学。”[11]因此战争文学就出现在了人们渴望铁血豪情、抵制平庸琐屑的期待视野之中。英雄主义是战争文学的魂魄,那种消解英雄的做法终究会使战争文学失去其最本质的特性。第二,理想主义。如前文所说,只有正义的战争才是美的,只有正义战争中的正义一方才是美的,正义体现着“善”,善中闪现着理想的光泽,为正义而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理想而战,战争文学的天空被理想主义的火炬所照亮。爱国主义在某种情况下又是理想主义的具体体现,理想主义与爱国主义使战争文学具备了强大的精神穿透力。第三,阳刚之美。战争主要是英雄们的事业,战争中充溢的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战争的阳刚之美浸渍着战争文学。“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12]510战争文学的阳刚之美鼓荡着人们的魂魄。第四,悲壮之美。战争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是英雄的悲剧,战争文学往往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的心灵以震撼,进而使心灵得以“净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战争文学虽然充满“悲情”,但它却不是祈求读者的“可怜”、赚取廉价的泪水,而是唤起人们沉寂的血性,在悲凉中催生出振作奋进的力量。第五,传奇性。战争的瞬息万变,英雄们的传奇经历,谋略智慧的变幻无穷,所有这些注定以此为反映对象的战争文学最具有传奇性的审美特征。总之,正因为战争文学具有这些特殊的审美品格,才能满足人们特定的审美需求,人们也才需要战争文学,战争文学也才有了存在的价值与空间。

[1] 傅仲侠,等.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2]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 倪乐雄.战争与文化——对历史的另一种观察[M].上海:上海书店,2000.

[6] 杨 辛,甘 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 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8] 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9] 朱向前.“军事文学”与“军旅文学”辨——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3).

[10]王富仁.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J].河北学刊,2005(5).

[11]焦凡洪.军事文学的期许与张扬[N].人民日报,2005-04-07.

[1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战争美的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被风吹“偏”的战争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他们的战争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我与文学三十年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