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3-08-15 00:51周镕基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下基层背景机制

周镕基,戴 田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法律系,湖南 衡阳 421002)

我党历来重视统战工作,“统一战线是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今天,“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邓小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然而,在网络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统战部门与统战工作者只有探索、适应这些新变化,紧密结合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好网络信息,调动基层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努力扩大网络在基层统战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性的对策。

1 基层统战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当前研究现状

1.1 基层统战工作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基层主要是指:“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统战工作,包括乡镇街道、机关、学校、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医疗卫生等单位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明确指出:“县级统战工作要以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重点,社区统战工作要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为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统战工作要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重点。基层党组织要把统战工作列入工作内容,保证基层统战工作必要的经费。”由此可见,基层统战工作的不同战线之间工作有所不同,统战工作具有差异性,工作任务理应各有侧重,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些基层统战工作。“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就是各级基层统战组织充分依托迅猛发展的网络特点和优势,有效整合统一战线网络信息资源,增强统一战线工作针对性、参与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化解矛盾的一种新型基层统战工作手段。

1.2 当前相关研究现状

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国外对我国统战工作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对统战问题研究的文献很多[1,2],以“统战”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进行搜索,相关文献达数千篇,这些研究大多沿着“现状、问题及对策”传统思路与模式展开,内容大多集中在统战工作的内涵、特征、作用、意义、优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但对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相关研究不多,如邹新[3]分析了在新媒体条件下统战工作,但没有把重点放在基层统战上;吴敬民[4]、肖照青[5]、武汉大学统战部的李莎莎[6]等注意到了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新挑战,但没有提及到统战工作的作用机理。涉及“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更是少见,即便有关工作机制的相关研究也没有结合互联网,如廖志坤[7]只是从高校统一战线的实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长效工作机制。因此本课题从“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切入,研究视角新,意义大。

1.3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众所周知网络在21世纪的作用及影响力是巨大的,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统战工作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为当前统战工作与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好平台;互联网为当前的信息沟通、宣传教育、搜集民意提供了新途径;互联网为当前统战工作信息公开提供了重要渠道;互联网为提高当前统战工作的效率提供了新的方式。面对这种新形势,基层统战工作要紧跟时代,牢牢抓住互联网蕴含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创新时期网络统战工作新局面。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保障,基层组织要通过互联网多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多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才能更好地代表基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成为党在基层的坚强领导核心。

2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新变化及其实践模式

2.1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与传统统战工作的关系

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有新的特点,优势明显,但网络对统战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统战工作带来新途径和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2.1.1 更便捷的信息获取使统战对象思想受冲击后呈现出复杂化与多元化

网络信息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开放信息,对于各种社会政治力量都想在网络上一显身手并占据一席之地,不同文化的传播和碰撞在国际互联网上更加激烈。另外,由于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让许多人在还没来得及理性思考和判断前,就已囫囵吞枣地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这很容易导致人们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甚至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淡化。由于少年和青年使用网络更加普遍,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可塑性强、缺乏辨别力,互联网上各种思潮泛滥容易使青年的思想意识受到巨大冲击和强大影响,这给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1.2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给基层统战者素质和统战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这给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统战工作的主要方式为面对面交流、个别谈心和会议等形式,这些方式受时空制约;而基于互联网的统战工作是以间接交往的形式为主,其主要形式都已数据化和符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往活动受时空的限制大大减少。电脑和网络普及后,工作的组织成本大大降低,这为统一战线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因此,能否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掌握人们思想动态,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而传统的基层统战工作方式、手段很难面对这种新挑战。形势倒逼基层统战工作方式必须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当前基层统战干部队伍中,既懂统战理论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缺乏,因此亟需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统战人才的素质[8]。

2.2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实践模式

顺畅通达的互联网电子访问方式为自由平等的信息与思想交流铺平了道路。互联网为我们获取新闻、搜索资讯、收发邮件、讨论问题、网上课堂等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人们能通过互联网实实在在地建言献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互联网及网络文化的兴起,让传统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时俱进。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一战线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新举措和新途径,是新时期下基层统一战线发展创新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要以网络为媒介,注意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掌握情况、宣传政策、开展工作。”互联网具有“时效快、内容新、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受众面广”等优势,面向网络受众和统战对象,向基层宣传、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寓教于乐,以网络传播和网络文化作为引领和感召力量的统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统战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面逐渐增大,因此基层统战要以“进村落、进社区、进楼群、进家庭”等方式,不断拓展基层统战阵地,不断夯实基层统战基础,不断扩大基层统战覆盖面,从而由点及面、由面带片整体推进,最大程度地扩大统战文化的影响力,使统战文化的开展有生机、有提高、有后劲。在实践模式上,目前一些条件较好、网络较普及的基层单位与社区探索并建立了统战系统网站,开通了统战工作QQ群,开辟了统战论坛,开通了统战工作博客,建立了统战工作短信平台等模式。

3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与长效机制研究

做好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核心是构建好动力机制与长效机制,基层统战工作状态如何,成效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动力机制与长效机制建立的完备程度。诺斯指出[9]: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强烈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动机,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就很难实现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新制度经济学里的制度“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体制(system),如资本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体制。一般地讲,体制多指系统,而制度强调的是关系”[10]。广义上讲,只要各种机制、组织机构和行为准则有助于稀缺资源配置的,都可包括在经济制度内。正如普赖尔所言:它“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所有机构、组织、法律与准则、惯例、信念、观点、价值标准、禁忌以及由此引起的行为方式”[11]。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与长效机制更需要制度来保障。

3.1 动力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有内因和外因方面两个来源:外因表现为网络舆论压力、上级党委和统战部门给基层统战部门的动力;内因表现在基层下级党政部门和广大统战干部自身责任与动力机制的激发。

3.1.1 制定基层统战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制度上强化其外部动力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这是推动基层统战工作最有力的动力机制,成熟的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动力机制能够将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很快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使这种优势得以持续。这种方式是加强党的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最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各个不同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中引入竞争、竞赛机制,是在实行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目标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单位会通过网络取得正强化的反馈。对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要制定目标管理法,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2],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激发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单位动力。

绩效考核指标的依据要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党和国家现阶段的统战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各级统战部门的总指针和根本依据;二是考核指标必须立足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三是考核的远期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重点,各项考核标准都要以互联网下基层统战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为出发点。

3.1.2 激发基层统战部门和广大基层统战者的自身动力机制

要激发基层统战部门和广大基层统战者自身的动力,要做好如下方面:第一,基层各级党委行政主要领导自身重视支持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这是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强有力的动力机制。为此,基层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四个带头:“带头参加学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第二,基层党委统战部门要积极主动建立牵头协调统战部门的大部制动力机制和主动牵头建立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开放式大统战格局,这也是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有效动力。第三,要通过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干部学习、宣传、培训机制建设,从而激发基层统战干部的内在工作动力[13]。

3.2 长效机制

基层统战工作需要建立的机制较多,从纵向视角来看有:民主党派建设机制、参政议政机制、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非公有制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同盟者利益照顾机制、少数民族的合作机制、留学和归国人员工作机制等诸多内容。从横向的视角来看,有目标形成机制、队伍建设机制、领导协调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效果评价机制、条件保证机制等若干内容。从基层统战部门来说,有乡镇街道统战机制、机关统战机制、学校统战机制、国有企业统战机制、非公有制企业统战机制、科研院所统战机制、中介机构统战机制和医疗卫生部门统战机制。但不管从哪一个视阈来概括,都难以涵括全面。因此,从更为抽象和更高的层面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工作机制、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工作机制是中心、保障机制是前提、评价机制是手段。工作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长效机制[7]。

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益照顾机制、作用发挥机制。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工作有二:第一,互联网背景下要照顾基层同盟者的利益和对其进行真诚团结的教育。同盟者利益的照顾既是统战的基础,又是互联网背景下一种隐性教育。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对象的作用,为实现党的经济建设和更高奋斗目标而努力。相应地,应构建两种工作机制:一是基层同盟者利益照顾机制,包括基层的诉求表达机制,办事公开机制和涉及同盟者利益参与协调机制。二是作用发挥机制,互联网背景下,这种机制主要有: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机制,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无党派代表人物的培养机制,党外干部的推荐选拔机制,参事议事机制。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方式上可采取:基层统战系统网站建设、开通统战工作QQ群、开辟基层统战论坛、开通统战工作博客、建立以网络为依托的基层统战工作短信平台等模式。

保障机制。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领导协调机制,必须由统战部来领导基层统战工作,这是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二是经费投入机制。在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基层统战工作经费投入不可或缺,这是一切基层统战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三是基层干部选拔机制,基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公开、公正和透明,这是人民群众最清楚、最知根知底事情,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基层干部选拔和任用必须适当兼顾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互联网背景下,如果基层干部选拔和任用上有不正之风,则最容易出现问题。

评价机制。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评价机制是统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把基层统战工作做好。具体的评估方法可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统战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高层次的评价方法可用三个“有利于”来评估,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对基层干部执政的满意度、是否有利于当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1]赵剑光 .社会转型与城区统战工作 [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3-9.

[2]李仁质.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发展新探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8.

[3]邹新.新媒体条件下的统一战线工作探微[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05):26-27.

[4]吴敬民,贾娜.浅谈网络统战工作[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02):30-31.

[5]肖照青,米广弘.网络统战工作研究综述[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30-33.

[6]李莎莎.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J].学习月刊,2012(08):100.

[7]廖志坤.简论高校统一战线的特征与长效机制的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53-56.

[8]宁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办公室.试论信息时代统战工作所受影响及其对策[J].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32.

[9][美]D·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美]D·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

[11]Paul R.Gregory and Robert C.Stuart: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M].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0.

[12]理查德·威廉姆斯.组织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60-566.

[13]曹振鹏.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的创新思路[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25-28.

猜你喜欢
下基层背景机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