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选择:基于价值网嵌入——兼评 《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研究》

2013-08-15 00:51皮修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铅锌战略性新兴产业

皮修平,肖 黎,何 青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研究》是卜华白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批准号12BGL00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批准号12YJA630004)及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批准号11YBB055)的中期成果。著作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研究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低碳发展问题,是一本直接研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如何协调发展的创新之作,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最先提出建设 “低碳社会”概念的是英国政府 (2003年),之后出现的 “低碳经济”就开始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鲍健强等[1]认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和战略调整,李志青等[2-3]也认为,在目前世界经济低谷的总体背景下,低碳产业是世界各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传统工业高碳发展模式向现代低碳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经济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卜华白博士的这一著作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该著作主要从价值网的角度研究了铅锌企业的低碳发展问题,价值网概念是Adrian Slywotzky[4]最先提出,他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顾客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更加明显,企业必须依据客观环境的变化改变过去产品设计和经营方式。琳达·S·桑福德[5]认为,从价值链到价值网是社会商业模式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适者”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除此以外,Kathand Aramanp,Wilsond T[6]等从企业竞争和发展战略的研究角度研究了企业价值网自我核心能力如何快速提升的对策,Kristian Möller Arto Rajala[7],Bing Sheng Teng[8]等分别从企业生产运营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企业价值网生产运营快速转型的系列对策与方法,Marha,J[9],Michael Ehret[10]等则分别从消费者和企业商务模式的角度对价值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内,胡大立[11]、李垣、刘益[12]等认为,价值网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相互关系和组织结构。周煊[13]、徐玲、刘艳萍[14]等则认为,价值网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是对各种新兴运作模式的提炼与深化。卜华白[15]从序参量的角度研究了价值网演化规律,无可否认,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价值网理论。

我们知道,低碳发展是传统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的共同要求,传统企业 “低碳化价值网络改造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企业 “低碳化价值网络辐射带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铅锌企业价值网的低碳发展必须基于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带动并融入 “三化”建设实践,才能进一步为繁荣中国经济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中国铅锌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军事工业和化工工业等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将对这些产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属传统 “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 “三高”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研究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低碳发展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国铅锌企业工业由铅锌矿采矿、选矿和冶炼三部分组成,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和氧气底吹熔炼在冶炼中的成功应用,再加上艾萨炉、卡尔多炉等沸腾焙烧锌冶炼工艺的引进,铅锌冶炼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有色冶金与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电力属于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其结构性、运营层和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为此,该著作围绕战略性新兴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深层矛盾,从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出发,通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通过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发展战略与对策等,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缓解或部分消除这些矛盾提高理论基础和决策借鉴。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提供新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低碳发展问题,是针对低碳经济导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等现实问题提出的,是一个崭新研究课题,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薄弱,文献较少,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却急需相关理论和相关方法的指导,因此,该著作的研究有利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提供新的指导理论和方法。第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有利于规避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所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的消除,有利于战略性新兴背景下实现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可持续发展。该著作在大量调查走访和大量相关文献阅读基础上,着力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动力机制,着力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战略及具体应对对策,并以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实证个案,其研究结论不仅有益于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产业结构,还有益于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资源从粗放式运营模式到集约式运营模式的快速转型等。第三,有利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的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解决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过程中所存在节能减排问题等。该著作通过对这系列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业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策略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决策借鉴,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其研究意义深远。

著作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程度是评价一部著作最为核心的指标,卜华白博士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构建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现有的研究状况看,尽管已有针对工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但其研究结论尚未形成共识,存在许多分歧,而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构筑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该著作的研究还是首例,是一项具有较大创新程度的研究,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该著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认真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在这一前提下再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具体现状和特点,遴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的9个指标类145个指标项,这些指标类和指标项的构建除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指标项,还考虑到了铅锌企业价值网络关系等指标项,这是该著作相对于同类研究的创新之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指标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铅锌工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证实了这套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现代铅锌工业低碳发展水平。

2.提出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该著作在总结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发展水平现有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特点和内在机制,并结合前面的指标体系,具体提出了系列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联合赋权方式,如AHP-Entropy法、DS法等,构建了三个评价模型,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的 “DS-BP”评价模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的AHPE评价模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水平的混合多层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在某种程度下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铅锌工业低碳发展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

3.提出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系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基模,从而进一步清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系统低碳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目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系统低碳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决策理论基础,提升了铅锌工业低碳发展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4.提出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战略与对策。该著作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价值网络运营模式、信息化新型铅锌工业发展模式和资源循环再生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的健康低碳发展,必须防范铅锌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不断提升铅锌企业价值网的集中度,必须防范铅锌企业价值网网内脆弱性的扩散,提升铅锌企业发展的 “鲁棒性”。同时该著作还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的环境治理对策,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政府、企业的决策理论空间,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5.对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作为实证,该著作选取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证案例,一是考虑到铅锌工业本身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工业,相关第二手实证数据收集难度大,走访也因企业多在山区不容易;二是因为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本身是一个大型综合性铅锌企业,它不仅有采矿,同时有选矿和冶炼。因此,只要在指标确定和数据收集时注意其个性因素,以它作为实证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实证的过程中,该著作首先分析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历程、现状及特点,然后运用DS-BP评价模型评价了公司的低碳发展水平,最后分析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低碳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了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发展对策及其保障措施,其研究成果不仅对其它的铅锌工业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如何低碳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而且对其他有色金属工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如何低碳发展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该著作的完成是卜华白博士多年来精心研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一部直接研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如何协调发展的创新之作,著作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如何低碳发展的理论和实证材料,同时也对区域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发展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应对对策,因此,该著作无论在铅锌工业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在工业经济和管理学学科发展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著作。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济经,2008 (4):153-160.

[2]陈柳钦.后危机时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3):23-27.

[3]李志青. “后危机时代”与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9-07-02.

[4]Adrian J.Slywotzky,David J.Morrison,Bob Andelman.The Profit Zone:How Strategic Business Design Will Lead You to Tomorrow's Profits[M].New York:Crown Business,The 1st edition,December 29,1997.

[5]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M].刘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Kathand Aramanp,Wilson T.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value-creating network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1 (30):379-389.

[7]Kristian Möller Arto Rajala.Rise of strategic nets —new modes of value creation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36(6):895–908.

[8]Bing-Sheng Teng .Advantage of Strategic Alliances:Value Net [J].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2003,29 (2):1-21.

[9]Michael Ehret.Manag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Rela-tionships and Value Networks:Towards a Value-based Approach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Business-to-to Business Markets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3(6):465-473.

[10]Bovet,D,and Marsha,J.Value nets:Reinventing the rusty supply chai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y &Leadership,2008,28 (4):57-77.

[11]胡大立.基于价值网模型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 (09):87-93.

[12]李垣,刘益.基于价值创造的价值网络管理 (I):特点与形成[J].管理工程学报,2001 (4):38-41.

[13]周煊.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 (5):68-72.

[14]徐玲,刘艳萍.价值网与传统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3):34-38.

[15]卜华白.企业价值网低碳共生演化的序参量控制模型[J].经济管理,2010 (10):20-26.

猜你喜欢
铅锌战略性新兴产业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磁异常特征及其银铅锌找矿预测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铅锌尾矿综合回收锌试验研究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混合精矿铅锌连测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