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13-08-15 00:46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吕 达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51)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章节中明确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12-15同年的10月7日,世界技能组织(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方)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成为第53个成员国[2],标志着职业技能大赛进入了国际化阶段。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也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举措。

一、职业技能大赛驱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职业技能大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它所设的大赛项目选自生产实际,紧扣社会用人的需求,是经过与相关用人单位深度调研和反复论证后精心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帮助职业院校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职业院校根据技能大赛分析和了解相关职业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并针对专业职业能力,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整体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认知能力。如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地勘类专业,多次参加院级、省级、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开阔了办学理念和思想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在树立“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基本职教理念的同时,本着“立足行业、提高质量、打造特色、促进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原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为“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数字化,即高职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必须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拓展意识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后一年重点熟悉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专业技能,达到实际岗位操作标准。课程设置上,从职业岗位能力入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本着专业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优质教材引进课堂。实训方式按照”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达到顶岗要求。为此,先后与安徽省地勘局321、322等多家地质队、金联地矿有限公司、长江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办学协议,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这种对接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对接,也是文化、思想、环境的对接。学生在“对接”中,其意志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提升,他们不仅熟练技能,掌握技术,增长才干,而且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加强,实现了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去年该院的学生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好成绩,并荣获“找矿能手”光荣称号。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获得就业畅、招生好的社会效益。

二、职业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行业、新技术和新岗位技能的变化,为职教工作者分析研究行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1.技能大赛整合专业教学模式

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设计源于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是当前企业急需的人才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作为职业教育人要用科学发展观,加大课程改革与创新。即时调整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真正做到使学校人才培养有效地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如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以大赛为推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构建了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将《自动控制原理》《PLC》等课程进一步整合,将省级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包括的电路设计和电路连接、程序编制和程序调试等知识、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整合课程,重新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将所需的知识解构与重构,规划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使技能大赛留下的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应用,而且使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创新。

2.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事告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方面改革必须深化。根据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在这方面地勘专业做了大胆的尝试,我们在《岩矿肉眼鉴定》《地质构造》等教学中实行任务驱动教学,在《地质填图》、《野外探槽编录》等教学中实行场景教学,岗位教学,对《地质勘查方法》实行项目导向教学,将“基于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个人荣获金奖和银奖,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

3.技能大赛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训练环境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的物质基础,技能大赛给力实训基地建设。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和各省市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了一大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给实训基地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充分考量竞赛训练对设施、设备的要求,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配置。每次大赛后,各系对实训基地进行认真评估,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作为技能大赛训练的主阵地,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先进设备,优化了训练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职业技能大赛是密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的纽带

学生需要就业,企业需要人才。学生技能大赛可以加快校企合作的过程[3]。近年来职业院校抓住机遇,以技能大赛为纽带,密切校企合作。有的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能力培训班,有的与企业合作承办院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更为可喜的是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如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多次参加省市级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秀成绩,受到社会、企业高度关注,先后与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等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密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企业所需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多家企业到该院招聘,毕业生历年来就业率都达到97%以上,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四、职业技能大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平台

技能大赛实际上比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教师对赛项的理解程度,由此传给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老师悉心指导与耐心培养下,才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技能大赛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储备与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新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成为新技能的实践者。大赛再次把师资队伍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科学地制定师资建设规划,建立师资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完善师资培养途径,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加强师资培养管理等方面加强师资建设。通过自主培养、积极引进的政策,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多媒体课件比赛,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全面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树立讲情操、讲奉献、讲正气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五、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动力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好的成绩要靠扎实的训练来保证,还要靠很高的综合素质来实现。技能大赛是衡量办学水平的试金石,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动力。在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引进课堂,以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项目试题、设备为载体,开发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与切合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和实训任务。将技能大赛的成效进一步延伸,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

六、建立技能大赛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领导重视,建立技能大赛机制

技能大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积极的举措,职业学院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技能大赛的组织领导,将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无缝对接,将大赛工作作为学院重要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建立从院到系的大赛参赛机制,把竞赛训练工作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核,将竞赛成绩与系部综合考核、教师业务考核、学生成绩考核联系起来,给优秀指导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参赛者表彰和奖励。

2.打造“赛学相融,工学结合”的学习热潮

学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技能大赛,让技能大赛改革的号角在校园吹响,让学生从理念上认识技能大赛,接受技能大赛,行动上人人参与大赛,个个展示才华,打造技能大赛氛围。

学院、系部要不断完善大赛参赛机制,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类院级、系级技能大赛,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企业等相关单位调研,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定期邀请企业、行业领导和业务精英参加 “校企对接暨技能大赛研讨会”,与企业深度合作,完善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方案,探讨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对接机制。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大赛情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浓烈大赛竞争氛围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心理素质。职业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4]。参加技能大赛,要经过层层选拔,这对每一个学生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以大赛为动力形成了一股“赛学相融,工学结合”的学习高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1](美)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施良方,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明达,周稽裘.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7).

[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08(9).

[4]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说谎大赛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