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研究

2013-08-15 00:45巩方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场语域语篇

巩方园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的情景,人们的言语内容,讲话方式和说话态度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语言潜势和情景语境类型的相互联系形成了语言的功能变体,即语域。语域包括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项制约着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但是,对于语域的三个变项如何制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需要具体分析。

二、语域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语域理论的起源

语域的概念最早是由里德(Reid)1956在研究双语现象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社会语言学家 Hymes,Gergory和Ellis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语域概念。但是对语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当属韩礼德(Halliday)。他于60年代初继承和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也借鉴了福斯(Firth)的“典型语言环境”的说法。在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对语域进行了初步定义,认为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因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此后,这一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直至1978年韩礼德在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s一书中对语域做出了更全面的定义,认为语言情境有三种类型,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者跟语言的三个元功能系统密切相关。

(二)语域理论的基本内涵

关于语域的基本内涵,韩礼德认为“语域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Halliday,1978:12)。这明确了形式上的区别和意义上的区别是构成不同语域之间区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在韩礼德所定义的基础上对语域的内涵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规定。比如,我国著名的文体学家秦秀白认为,“语言的使用与使用的情景语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话语范围、话语方式、话语基调是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它们促成不同的情景类型的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篇类型,即语域”(秦秀白,1986:98)。这一定义不仅回答了什么叫语域,而且强调了语域与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的关系。这三个变项并不是语域的组成部分,而是决定语域中语场、语旨和语式的情景变项。它们的结合便促成了在特定语境中存在的意义类型。也就是说,语境决定了语域的选择,语域反映了语境的特征。

(三)语域理论的发展

在语域理论逐步趋于完善的同时,许多学者在语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比如,在1988年,Ghadessy Mohsen提出了形成语域特点的“原型特征”,分析了现代英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情况。Martin于1992年拓展了语域的基本概念,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语旨中的交际者和社会关系,并强调话语的动态过程。还在语域理论中补充了用语类分析理论,发展了经典语域理论。Leckie-Tarry于1995年进一步分析了语域三个变项的关系,其中语场的决定作用,它可以决定语旨和语式,同时语旨和语式也反作用于语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近年来还有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对语域内或跨语域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在新闻报道、商务沟通、广告语和课堂交流等方面研究语域的实际应用。

三、语域的三个变项

(一)基本概念

语域模式中的语场是语言事件的背景,包括交谈中的话题、讲话者和参与者参加的活动,是概念意义的选择。不同的语场制约着词汇、话语结构和语态的选择。比如会议场所、医院和学校课堂等不同的语场需要不同的专业语言。语旨反映的是参与者的社会角色,根据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扮演不同,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和态度也不同,这与语境情景因素中的话语基调相对应。语式则指语言活动采取的不同渠道或媒介。

(二)关系

语境的三要素共同构成了语境结构的统一体,所以说,语域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化的语境。语境中三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在现实生活中,语场、语旨和语式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正式程度和不同渠道的语域共同构成了人们交换意义的社会符号环境。社会生活中的交流活动可以用语域的三个变项来分析,例如在家庭中的母子对话,语场是非技术性的,语旨为妈妈和孩子,语式是口头的。其中从参与者妈妈和孩子可以推测出谈话方式是非正式的、非技术的,所以语旨起到决定作用,语旨可以决定说话的正式程度和说话内容。

四、语域的特点和功能

(一)特点

语域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相连的语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之间的连续体连接起了各种语域。比如诗歌作为一个特定的语篇进行分析,具有特定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但有时诗歌也接近散文,散文也具有诗歌的的特点,所以二者组成了一个连续体,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只是为了具体分析某一语篇特点时,才严格地区分开来。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之分。语域之间是有不同距离的,语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密程度进行细分。像朋友间的闲聊就是开放性的,相反,执行特殊任务时人员之间的交流就是封闭性的。比如执行国际航空任务时,机组人员必须遵循封闭式的语言与地面控制人员保持联系。语域还是具体的,语域标志存在于任何一个语篇之中。语域的三个变项是人们思想交流的概念结构。这三者跟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具体语域中,概念功能通过及物性、词汇意义和语言结构的逻辑关系形式来体现。人际功能往往通过语气成分、归一性和情态系统以及基调的形式体现。语篇功能则通过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来表现。由此可见,语域是社交的基本手段,语言的使用者从构成的意义潜势的选项中选择表达的意义。这些意义选择会在词汇语义结构中表现出来,形成语域的标志。

所以说,语域三个基本的特点决定了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预测功能和规约功能。

(二)功能

根据斯特劳斯(Strauss)的观点,文化是一个意义系统,这个意义系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具体来讲是通过人们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的口语或书面语的语篇形式来实现。语篇就是受不同类型的情景语境制约的各种语域的具体表现。每一个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带来新的语域标志。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语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体”的语域等。这些语域都有明显的标志,反映着文化的发展。语域还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具体来讲是根据语境大体预测出语篇的结构、语法类型和词汇使用。而且,语域预测的精确度跟语域的封闭性成正比,封闭性越强,预测的精确度就越高。比如在购物的场景中,只能预测售货员和顾客之间讲话的基本方面,像商品的样式和价格等细节无法预测。语域还有规约的功能,这与预测功能相辅相成。没有规约功能,预测功能就无从谈起。这要求一种特定的语篇需要按照这一语域的表达方式,词语使用和句法结构来进行,同时也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意愿的合法性。因此,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词在一定语域规约下形成了较紧密的搭配关系,由此使得语篇的衔接出现。

五、语域理论的应用

评价一个人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看语言的使用是否合乎语法,词汇的运用是否准确,还要看其语言是否恰当。换句话说就是看是否在不同的情景使用合乎语境的语言。语域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其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语域理论运用的广泛性。

(一)在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语域理论,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译文再现原文的语域特征,使原文和译文的语域特征达到一致。韩礼德认为,“如果能用一个语言学模式来描写翻译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根据语言活动本身的模式来描写,而不是以先入之见从语言研究领域外部去描写”(Halliday,1985:364)。语域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为了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但是翻译与语域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域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语言特征适应语境因素的问题,这也无形中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语域理论的引入使翻译成功实现“意义转换”,为翻译突破纯语言层面的规范,达到超语言意义层次的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场、语旨和语式是译者关注的三个重要因素,只有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协调一致关系。

翻译原本经常强调的“忠实、通顺”,忽略了译者本身的存在。例如,在封建社会,佛经的翻译就需要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这充分表明翻译是离不开社会认知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翻译语篇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新闻、广告和法律等方面。不同的语篇翻译特征也不同,比如政治、法律方面的翻译需要译文结构严谨,规范,逻辑性强。只有把握原文中的语域特征,并尽力在译文再现这种语域特征,翻译的效果才能实现。

(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语境和语域的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兴起的口语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都是把语境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语域涉及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考虑到语域的三个变项在语言语用和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材料方面,要侧重选择真实语料,因为真实语料来源于现实的语境。在教学法方面,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的选用都需要跟真实的语境相结合。此外,外语教学中还可能有语域误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很容易选择错误的语域或者混淆语域。对语言的正式程度缺乏敏感会导致语域的误用。例如,一些学习者认为使用正式文雅的用语就是优等的,从而过于追求书面语的应用,导致在真正的交际过程中显得呆板陈旧。当然,语域的一些功能也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得到提高。比如在做阅读训练时,语域的预测功能就能帮助学习者迅速掌握语篇的特点,从而找到相应的阅读对策。所以,语域不仅能够指导外语教学策略的制定,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词典编纂的过程中,编纂人员不仅要明确每个词条的基本意义,还需对词条的使用情景做出界定。比如一些禁忌语或不雅语,词条的后面会标有“讳”或“俚”的说明。一些口头表达或非正式场合使用的词条,会有“口”的标志。词典对涉及到宗教、种族和性别等方面的词条更会有明确的语境规定。否则,不合语境的表达会在交际中带来很大的误解甚至麻烦。

六、结语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要的理论之一,语域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虽然自提出至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语域理论已经在现代语言学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该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其中语域的三个要素概括了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篇章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语域的特点和功能也决定了这一理论运用的广泛性。语域理论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关于语域和情景的关系,语域和语言元功能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使这一理论更有效地运用于实践。

[1]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London:Edward Amold,1978.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5.

[3]Leckie-Tarry,H.Language and Context.London:Printer.

[4]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语场语域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外宣话语的社会语境要素分析和功能意义解读
从语域角度浅析《雾都孤儿》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与网络语言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语篇连贯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