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市级水利普查工作的体会

2013-08-15 00:49刘美华
江苏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普查水利工作

刘美华

(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 南通 226006)

1 试点经验与问题

试点工作是按照水利普查的全部工作流程进行的一次真枪实弹的演练,包括了水利普查的所有工作环节,时间紧、任务重。2010年,南通市及海安县、如皋市入选首批64个国家级水利普查试点市、县行列,市普查办和两个试点县在普查工作中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市承担水利普查组织、宣传、推进工作,并对两县的普查数据进行抽查、审核、汇总、上报等,重点对海安、如皋两试点县境内的河流、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模拟实施,在普查表和普查指标设置、测试各类跨行政界普查数据的汇总与平衡方法、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可靠性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近200条修改的建议和意见。两个县的试点成果省内领先、长江流域名列前茅,工作经验在国普办反响很大,为全国顺利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试点资料。试点后,南通市黄建国同志被选聘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专用软件业务应用测试员”到国普办参加软件测试工作,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共发现关键问题或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256条,其中有109条由黄建国同志发现并提出。

2 目标定位与体会

全面开展水利普查工作阶段,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高点定位,制定了“三保一争”,即:保质量、保进度、保全省先进、争全国领先的水利普查总体目标。市级普查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落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市级普查办对全市水利普查的“推动”、“指导”、“协调”、“监督”职责,在动员部署、培训宣传、部门协调、质量进度控制、成果审核及归档等方面精心组织,主动作为,有效推进。三年多来,在国务院普查办和省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和技术指导下,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共同努力,南通市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达到既定目标,取得可喜成果。

2.1 普查成果

经过三年水利普查,取得的主要普查成果为:全市水闸904座,泵站844座,堤防187条,农村供水工程318座。河湖取水口12506个,其中,规模以上取水口3968个,规模以下取水口8538个,地表水水源地13处,治理保护河段普查对象为102段。入河湖排污口1691个,其中,规模以上排污口114个,规模以下1577个。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各类用水户4099个,其中,调查居民生活用水户900户,灌区用水户35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93家,公共供水企业224个,工业用水户1385家,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户880家。水利行业201家,其中,水利行政机关10家,水利事业单位132家,水利企业4家,水利社会团体12家,乡镇水利管理单位43家。全市2000亩及以上灌区15个,50亩以上灌区6173个,万亩以下小型灌区4个。地下水取水井1143904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1527眼,规模以下机电井124393眼,人力井1017984眼。

2.2 主要体会

(1)建立了完整的普查组织体系,为水利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要求,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为组长,市相关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及时,人员到岗到位迅速,四个专业组推进得法,协调有力,进入角色快。五县、四区全部成立了以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水利普查领导机构,办公室筹备快,专职、兼职人员分批到位并集中办公,工作场所配备良好。市水利普查从上级行文部署到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高度重视。市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亲自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密协作、交满意答卷;市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水利局局长刘新华先后多次召开水利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把握重点,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市普查办从主任到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协调处理好工作矛盾,腾出精力边实践边探索,尽心尽力做好份内工作。把普查成员单位领导和联络员请进来,以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行业优势,取得支持,效果很好。各县、市普查办行动迅速,动员广泛,推动有力,目标明确,措施落实。五县、四区普查机构相继组建并及时启动普查工作,推进过程中,有的地方采取党政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有的地方在发动之初就明确把水利普查成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促进了全市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2)形成了完备的普查工作制度体系,为水利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确保水利普查工作有序有据顺利开展,2010年12月,市水普办制订了《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方案》,并根据省下发的《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对市本级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制定了水普办工作例会、信息旬报、档案管理、考勤、保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制定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进度计划表,所有制度全部上墙,便于各工作组时刻对照进度表和制度,及时指导和协调推进县(市、区)的水利普查工作。市水普办与工作人员均签订了《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涉密数据保密责任书》。各县(市、区)相继制订了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水利普查宣传方案,根据国家、省、市的普查方案和进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各级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为提高水利普查工作效率,市水普办强化考核推动,建立了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各县级普查机构分阶段、分内容、按时间节点进行考核,并通过旬报、检查督导、审核验收等形式,对市县区普查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阶段普查记录管理,作为普查工作总结表彰的主要依据,对工作滞后的市县区进行通报批评,从而有力推进了工作进度,提高了数据质量。海安县、如皋市、启东市、海门市、如东县、通州区出台了水利普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镇级普查区的考核。全市召开各级各类水利普查会议,制订完善各类方案制度,强力推进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

(3)组建了专业的普查工作队伍体系,为水利普查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水利普查离不开高水平的普查队伍。一是各地十分注重市县普查办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的选定工作。因水普办主任负责组织、人事、规划、法制、监察、宣传、质监、档案等工作,发挥着中枢与桥梁作用,故与市县水普办工作人员一起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使各专业组人员力量基本得以配齐配强,随着普查任务深入,有的地方还及时调整和充实水利普查力量。二是各地十分注重基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和业务能力培训。“两员”选聘立足于政治素质高、熟悉水利业务,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水利站、退居二线老水利职工和参加过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人员,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两员”数量足,做到乡级普查区配2~3名普查指导员,每个村级配备1名普查员。全市共选聘“两员”2375人,其中,普查员1626人,普查指导员684人。各阶段培训启动早、范围广、效果好,培训师资力量都由参加过国家、省级水利普查专业培训的有知识、能实干的同志担任。重实际操作并与考核相结合,使受训“两员”人人都能做到任务清、完成时限清、质量标准清、流程清、成果清。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57期,培训4725人次,实现普查每个阶段的岗前培训“全覆盖”,基层“两员”履职能力得以再提升。

(4)制定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普查数据控制体系,为水利普查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质量保障。水利普查成败的关键是数据质量。南通市在推进普查进度的同时,时刻牢记质量至上的观念,根据全国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和数据控制细则规定,制定了全市质量控制工作方案,突出抓好“五步审验法”、“四级联审制”、内业审核、外业复核、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抽查等环节,确保普查数据技术路线控制体系完备。市县二级坚持全过程、全员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措施贯穿普查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普查工作的每个环节。实行严格的数据审核、抽查、验收制度,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一是针对普查对象,编制普查对象初始名录底册,切实做好实地复核,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二是针对动态台账建设,逐月逐次真实记录,确保经济社会用水取用水量有据、可靠。三是针对数据采集,查访每一个普查对象,内外业结合查勘每一个普查对象,复核好每一个指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四是针对数据处理,严格控制工作流程,切实把好数据录入、复核、汇总、平衡关,确保普查数据成果真实可靠。五是针对取水口、排污口等清查登记难点中清查对象存在不愿报、不敢报等心态,出台了《南通市水利普查经济社会取用水、河湖取水口、入河湖排污口、地下水取水井等普查登记工作问答》,发到基层,明确政策。通过系列“不挂钩、给出路、堵后路”等政策宣传,打消了绝大多数清查对象的顾虑,促使填报对象由“要我报”向“我要报”转变,确保数据不漏不错,应报尽报。年度行政审查也是重要一环,通过各专业主管部门、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审查,跳出水利普查换个角度看普查成果的准确性,防止出现差错。这一做法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

(5)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水利普查宣传,为水利普查工作的全力推进提供了舆论保障。根据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特点,全市各级水利普查机构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富有成效的普查宣传工作。市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刘新华组长就水利普查工作接受了南通电视台专访,两次进入电台直播间宣讲水利普查,南通电视台利用30天黄金档流动字幕宣传,市水普办制作悬挂400余条宣传横幅、寄送发放近万份《公开信》和《公告》等宣传水利普查;海安县印制《公开信》和《普查六十问》;如皋市组织参与全国水利普查知识竞赛,张纪岗、张美琴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如东县制作了宣传水晶杯,编制万条水利普查短信;启东市、海门市在当地主要广场及乡镇设台宣传;通州区联合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崇川、港闸、开发区结合城区特点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活动。全市形式各样的普查宣传,营造了全社会了解水普、关心水普、支持水普的良好氛围。2011年7月和2012年9月,中国水利报社和省水普办对我市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连续报道。国普办主办,海安协办,在中国水利报上开展“普查人员话普查”征文活动,影响很大。2012年10月,国普办宣传处和省水普办来我市专题拍摄水利普查宣传片,并作为全国水利普查总结表彰的影像介绍材料的一部分内容,充分表明了国普办和省普办对南通市水利普查工作的充分肯定。

(6)组织了多轮次的水利普查督导检查,为水利普查工作的全力推进提供了动力保障。为加快推进各市县区水利普查工作,2011年以来,市水利普查办准确定位,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着力做好服务、帮助、指导、协调工作。市水普办先后组织了21批次检查督导,针对普查各阶段数据获取和质量控制、培训、宣传等关键环节,制定具体的检查督导工作方案,细化检查督导的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普查阶段工作层层相连,环环相扣,防止任何一个层级、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环节工作滞后或出现问题。市水普办采取专题调研、实地督导、抽查检验、工作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分析、解决基层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强化进度和质量管理,分专题、分专业进行总结、评比和反馈。定期编制工作简报,重点推介先进典型,通报工作动态,促进全市进度平衡。市水普办市共发事中检查督查通报4期、信息督查通报15期、上报旬报30期、周报8期、简报10期,报国家、省、市信息180余篇。县级普查机构同时也展开了定期不定期的点对点检查工作,通过市县二级强有力的检查督导,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切实推进了全市普查工作各地、各专业同步、有序开展。

(7)全面落实了充足的水利普查经费,为水利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010年,市本级、海安县、如皋市作为全国试点市、县(市),共落实经费220万元(含上级补助110万元);2011年,全市累计落实水利普查经费942万元(含上级补助40万元),其中,市本级落实200万元;2012年,全市共落实水利普查经费424万元,其中,市本级落实30万元。普查资金的足额到位,确保了全市办公设备和普查设施、仪器的到位,确保了一线普查员的补助经费到位,有效激励了普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了普查队伍,有力保障了全市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创新亮点

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亮点频现,水利普查“南通经验”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一是稳定普查队伍,“两员”劳务补助措施及时有效。各县级普查机构及时足额发放了“两员”劳务费,及时对先进普查小区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通州区率先出台劳务补助政策,为全市最早,并为全区363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购买了人保意外伤害险,为全省独家;如皋市出现了争当普查员的现象;海门市、通州区、如东县、如皋市对组织程度高、工作推进快、普查质量好的普查区给予表彰奖励。全市共发放劳务经费216.3万元,发放奖励经费52万元,尽管不多,但温暖了基层普查人员的心。

二是拓展普查内容,突出普查的应用。各地在完成国家和省规定工作的同时,结合当地水利实际,对水利普查范围作了不少拓展和延伸。摸清家底,为我所用。启东市、海门市、通州区等对灌溉泵站、渠道、流动泵站、丰产沟、高效节水灌溉、引调水工程、乡级河及以上河流建筑物和水工用地占用情况、沿江沿海自围堤等进行了拓展;海安县在完成空间数据处理试点任务的同时,将空间数据的采集范围拓展到规模以下的相关工程设施和非地下水水源地的规模以上的机电井。全市总的拓展普查工作量在全省是比较大的。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普查难点。水利普查内容纷繁,我市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作了不少探索。海安县先后梳理、整合、编辑、印发了《水利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一览表》等五个“一览表”,浅显易懂,化繁为简,直观明了,便于操作,使基层普查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的地方,在推进方式上实行整体推进与个别督查相结合,例会交流与现场办公相结合,沉下去分片调研与请上来分专业指导相结合,复核数据区域整合与专业整合相结合。清查阶段各地工作进度易出现不平衡问题,通州区采用巡回督查、技术辅导和“学先进、促后进”倒逼进度的方法促平衡。

四是普查档案管理工作全国领先。水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南通市坚持以质量为根据,以制度促落实,以试点带全面,将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普查全过程。首先落实基础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以“四推一强化”,即:推进组织保障促进档案有序管理、推进制度保障促进工作标准统一规范、推进队伍建设促进档案工作力量稳定、推进经费保障促进普查档案硬件建设、强化管理考核促进普查进展协调平衡为切入点,确保档案工作有力开展。同时,选取进度较早、基础较好的启东市作为试点,先行组织档案整理和验收工作,并在启东市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其他县(市区)及时做普查成果归档工作。启东市在国普办召开的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工作座谈会上,作为唯一一家县级普查机构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其档案管理经验和工作成果得到了国普办领导和兄弟省市同行的高度评价。

3 成果利用与建议

当前,南通市正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水利普查成果在全市水利现代化规划、重大项目方案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水利局依托普查成果研究与河海大学合作建立了南通平原河网地区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实现南通河网水流过程精确模拟,为南通防洪、水资源、水环境相关领域研究工作、重大项目决策等提供了技术支撑;通州区与江苏省全方地图应用开发中心合作,将水利普查成果与水系图结合,建立通州水利工程数据库,编制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数字水利”,实现了标注定位、图层显示、镇村显示、参数属性四种功能,并实现动态更新和防汛指挥两项应用;启东市委托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开发了《启东市水利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普查档案资料与水利规划、日常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有效结合,为启东市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们在水利普查成果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水利普查数据虽翔实可靠,但下垫面资料时点不一、精度不高。建议省水普办能通过规范手续下发普查电子底图,共享普查成果,科学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普查水利工作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不工作,爽飞了?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选工作
学习调查要“四会”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