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利普查成果服务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

2013-08-15 00:49
江苏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普查水利成果

叶 健

(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

2013年5月30日,经省政府同意,《江苏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3年多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市、县三级水利普查机构集中近千名专职人员,组织动员两万多名普查人员,开展各级培训800多期、培训人员5.1万人次,动用普查经费2.1亿元,经历了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成果发布4个阶段、26个环节,自上而下部署、自下而上申报、上下齐心协作、上下相互协调,推动了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圆满完成了水利普查各项任务,无论是工作进度还是数据质量,均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国普办领导的高度肯定。

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一是按照国普办统一部署,对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河湖开发治理、经济社会用水、水土保持和行业能力情况等6个专业和灌区、地下水取水井2个专项,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普查。二是针对不同的普查任务、内容以及在信息提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抽样调查技术,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技术力量雄厚的支撑单位进行有效支撑。三是按照普查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了国家试点、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汇总审核、成果发布等工作,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四是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开展了事中和事后质量监督检查和抽查,严格控制数据质量。

通过这次水利普查,全面查清我省江河水系基本情况,查明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能力,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形成全面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信息库,共形成数据约717万个。同时,在高分辨率电子地图上,建立了数字河流水系,标绘了重要水利对象的空间信息,形成了水利对象的空间分布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家使用电子地图比例尺是1∶50000,而我省提高到了1∶10000;国家只查到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我省约1495条,而我省拓展到了乡镇级主要河流,全面查清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河流,全省约11703条。

通过水利普查,我们不仅查清了流域大河、区域大河、大中型工程情况,而且全面系统掌握了县域河道、乡镇级河流和各类小型工程的资料,全面了解了这些点多量大面广,与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河流、水利设施基本情况。通过水利普查,摸清了江苏水利家底,完善了省水利信息化系统。

从普查成果反映出来的水利现状看,我省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我省正处于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如何用好水利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水利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3年普查,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1个公报、1套书、1个电子本、1套图、1个GIS平台”的“5个1”水利普查成果应用体系。“1个公报”即:按照国普办的统一部署编制的水利普查公报;“1套书”即:出版1套普查资料,包括普查数据成果汇编、普查成果统计手册、水利基本情况科普读物;“1个电子本”即:开发水利普查应用移动系统;“1套图”即:利用已建成的空间数据库制作普查成果图集;“1个GIS平台”即:建立基于运用GIS技术的水利普查成果查询与服务系统。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尊重普查成果、用好普查数据,将普查成果尽快转化为推动我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力。但是,如何更好的服务水利现代化,光靠“5个1”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入的努力。

一是深入分析研究普查成果。水利普查成果来之不易,内容丰富、数据海量、相互关联,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仔细挖掘普查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提出一批有价值的分析成果,通过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把握水利发展形势,抓好并有效破解制约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和关键问题,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普查成果的宣传力度。要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水利普查成果及其后期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我省基本水情及水利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进一步凝聚公众爱水、节水、惜水、护水的共识,形成全社会了解水利、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进普查成果的实际运用。水利普查全面查清了水利普查对象的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利工程规划、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要把水利普查成果与各有关水利规划进行衔接,使普查成果能够成为制订规划、提供政策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依据,为各级政府和水行政部门准确判断水利发展形势、制定水利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衔接普查成果和常规统计。水利部已将《2012年全国水利年鉴》的部分数据和水利普查成果进行了充分衔接,今后,水利普查成果数据将作为全省水利统计数据的基础,同时常规统计要借鉴本次水利普查的工作方法、统计路径,改进和完善原有统计手段和方法,充实水利统计力量,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及时更新修正各类水利数据,建立完善数据更新的长效机制,实现普查数据的动态化更新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利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我们坚信,水利普查形成的成果及其开发应用,对于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实现江苏水利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开发水利普查成果、进一步转化水利普查成果、进一步应用水利普查成果,为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普查水利成果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