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底层的言说

2013-08-15 00:49刘飓涛
山花 2013年13期
关键词:底层书写

刘飓涛

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于6月亮相威尼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规模的海外展示。正如展览题目“未曾呈现的声音”,展览强调展示的自主性、独立性与真实性。展览分为九个单元,笔者讨论的是本次展览中极有份量的“底层”部分。

“底层”部分的许多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跨越了艺术学科范畴,寻求与社会学、人类学的结合,而因其客观、纪实的特性有着特殊的文献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作品跨越了既定意识形态规约,以其构成的差异,更趋近于真实存在。

底层人文摄影小组是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作者用相机拍摄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作品总在见怪不怪的平淡生活之中发现异样。这些作品广泛涉及到经济、信仰、道德等诸多方面,是变化的中国影像记忆。

李孝萱的画面总是人头攒动,早期他画车辆上拥挤的市民,如《赤裸的喧哗》,后来画股票市场的人群,如《股票!股票!》系列。人流聚集是都市的特点,国人有爱热闹和赶风潮的兴趣,仿佛总怕拉下点什么,李孝萱作品敏感地捕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集体焦虑。

李一凡的影像作品《乡村档案》记录了当下乡村生活的盲目性。正如他本人所说,要放弃“对立”、“描述”、“情感”,在“漫长”(拍摄行为历时两年)与“寂寞”中“冷眼旁观”。在这个意义上讲,影片避免了以往纪录片的目的预设和结论追踪。没有剧情的作品是沉闷的,但却逼近了存在的真实。

李占洋的雕塑描绘重庆街市景观,其特点是对场景与身体叙事的强调,二者结合使得作品世俗味道浓厚。其作品不避粗俗,摈弃诗意,其间欲望横流正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

卯丁作品名为《权益互换空间》,完全平移湘西地下性交易的场所。这是用薄木板隔成的破烂小屋,一张肮脏的单人床,地上布满各种垃圾,一看让人触目惊心。卯丁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展览这件作品,有着无言的悲悯与同情。

从2011年到2012年,欧阳星凯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人民路》系列作品。作品拍摄于湖南,拍摄对象是长沙周边乡村的来城务工人员。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居住在人民路的一个出租楼里,每个房间4平米,放满了生活用品,大人小孩居住其间。就是这4平米,承载着太多的问题,如医疗保险、劳资纠纷、子女教育等等。

李正天兼哲人和艺术家于一身,此次他参展的作品名为《黑太阳》,是关于矿工题材的早期绘画作品,用隐喻性画面的笔触表达着对时代的思考。张建华则深受西方现代雕塑家西格尔影响,其作品《矿难!矿难!》用写实手法,重构了煤矿失事后的情景。

沈桦描绘重庆黄桷坪的棒棒,他的作品是绘画、装置的结合,画作兼具正面和背面,在展出时将正反面合并用脚手架悬挂,其作品因其特殊的草根性令人印象深刻。

孙平将毛笔改装以适应女人下体书写,其书写方式颠覆了传统书写而更多倾向于行为艺术。书写的文雅经孙平转换实在有些不堪,而他追求的正是一本正经的荒诞。他用身体行为挑战既有的“美丑”、“高雅与低俗”等艺术观念,正如他所言“也许我们于艺术的兴趣天性在于——对权力与权威思想的反动的想象”。

温普林是中国行为艺术的记录整理者,此次展出的正是他记录的行为艺术影像。从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潮流兴起之时,他一直记录行为艺术,而他调侃说是“看热闹”。这是自谦,因为持续几十年的记录是令人钦佩的。自八九现代大展之后,行为艺术为美术馆所禁止,因此行为艺术与民间、底层有了更多关联,方式的激进使其成为先锋与边缘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对于艺术创作,笔者认为直面来自底层的真实生存境遇显得十分可贵。当现实为传媒裹挟,传媒被制度规约,现实与当下的认知免不了产生遮蔽。言者未必由衷,甚至未能敢言。中国艺术家最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当代艺术家应该走出小圈子,重新找寻连接现实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本次展览的“底层”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猜你喜欢
底层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高校生态建筑底层架空设计应用
书写的快乐
书写春天的“草”
对书写笔的新构想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南太平洋环流区底层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