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经历的十年房价

2013-08-18 07:15李跃
中国新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楼盘均价房价

|文 ·李跃

2013年4月5日零点已过,我和爱人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一家中介公司,在毛毛细雨中,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车,那一刻的心情,没有想像中的喜悦,更多的是沉重与茫然。

因为就在半个小时之前,我们与卖家签下了房屋买卖合同,意味着我们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即将成为有房一族,但是迎面而来的是压在身上的上百万负债。“钱”和“债”两个概念充斥着我已略显迟钝的大脑,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远高于我们收入水平的房价。

作为一位80后,不但见证了近十年房价的一路飙升,更体会到了高房价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巨大压力。

局外人

2001年,经过高考独木桥的我,从西北一座小城来到了位于北京北四环边上的一座高校。18岁之前从未走出小县城的我,穿行于高耸林立的楼宇之间,不免有些难以适应。其实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北京的房价。

即使周边的同学都是新生身份,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景早已不在大学校园流行,北京的房价也是身边同学日常谈论的话题,甚至有人入学没多久,就打听清楚了周边的房价。甲同学说学校旁边的公寓小区每平米将近5,000元,乙同学说五道口学知园已经6,000元了……这些数字让我瞠目结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家乡小县城里,地段最好的房子每平米只有几百元。

当时,在我看来,北京的房价已高得离谱,我把它当作趣闻来听,甚至还讲给远在老家的亲人、同学听,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北京的房子太贵了,毕业后不能待在北京。

不过,听家在北京的同学说:2001年以前,北京的房价其实没那么高,城里两三千一平米的房子也不少,工薪阶层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合适的房子,自从申奥成功后,北京的楼价才开始起跑。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即在第一时间预言,乘着奥运的东风,北京高档住房的价格涨到每平方米2万元几乎不成问题。据了解,当时北京CBD区域的精装修公寓价格还不到1万元。

2002-2003年,因为天通苑、回龙观等新建住房的推出,北京也有过每平米2,000-4,000元的较低房价,但是仍然止不住北京房价上涨的步伐。看到北京房价上涨的苗头,身边有几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家里为她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可称得上北京楼市里有眼光的幸运儿。

有媒体总结了北京2006-2008年的房价变化,“整个北京的房价自2006年开始三级跳式飞跃,2006年初,三环内楼盘突破万元;2006年中,四环内楼盘紧跟着冲破万元;而2007年年中,五环内已难觅万元以下的楼盘。”

2006年春天,我还待在象牙塔,恰逢一位师姐在远洋山水楼盘做房产按揭,业务非常繁忙,于是有了我去她那里帮忙的机会,也得以近距离接触炙手可热的北京房价。

那时的远洋山水刚开盘,周围一派荒芜景象,从玉泉路地铁出来,前往远洋山水售楼处只有可怜的一两趟公交车,等上半天也不见有车过来。但即便如此偏僻,也挡不住众多购房人急切的脚步,远洋山水楼盘的价格也被推至每平米7,000多元。

看着蜂拥而至的购房人,还有每天可观的成交量,我感到疑惑,“这么偏僻的地方,房价又如此得高,他们为什么要跑这来买房呢?难道他们的眼光有问题?”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准确地说是我的眼光有问题。

徘徊在楼市

2008年我走出了校园,但并未像刚来北京时达成的共识那样,而是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过起了在五环外租房住、早晚拼命挤地铁的生活,因此在北京安家的渴望就变得极其强烈,对房价的关注也就更加密切。

由于2007年“9·27房贷新政”出台,直到2008年四季度前的紧缩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国楼市都处于低迷状态,1-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7%,二手房市场的寒冷也让众多中介门店选择退出。

有数据显示,2008年70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分别下降0.7%和0.2%,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价格比年初下跌1.2%,尤其12月份房价下跌之势愈演愈烈。

新闻里不断传出绝大多数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消息,此时的我和男友有了买房结婚的打算,开始奔走于几个新建楼盘,到处看房,像北京房山一些均价4,000元左右、位置不至于过于偏远的楼盘,基本还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但此时因为我们刚工作不久,积蓄离首付还差得多,因此出手就犹豫了。

然而,2008年北京市政府大力宣扬保障性住房政策,身边有朋友幸运地申请到了位于清河小营边上的限价房,均价6,000多元,而周边商品房均价逼近一万元。看着貌似划算的价格,我们有了申请限价房的念头。等一系列手续办完后,已是2009年底。

就在我们对限价房无比憧憬之际,2008年底,为了刺激楼市回暖,政府先后出台了降低首套房契税、下调首付的政策,在“救市”主调的推动下,2009年的楼市相比2008年来了一个180度大逆转,房价也来了一个报复性大反弹。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无论是近9.4亿平方米的成交量,还是估算约4,695元/平方米的均价水平,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以北京为例,从2009年初到年底,房价足足翻了一番!而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仅一个月时间,北京房价就上涨了10%!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眼瞅着北京房价越来越高,我们却攥着可怜的一点积蓄不敢出手。一是因为手里的积蓄还是不够首付,二是怕名下有房子后就丧失了两限房摇号的资格。三年过去了,望眼欲穿等来的只有公租房,租金高暂且不提,仅远在北六环外的位置就让我们望而却步,顿时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这时,曾经看好的北京郊区的房子在2012年底已涨到了2万元左右,好一点的楼盘甚至刚开盘就被抢购一空。

有消息称,北京2003年一手房均价4,456元/平方米,2012年20,700元/平方米,涨幅365%。看看我们的工资收入,近五年多来基本没有明显增加。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调控政策,但房价涨势一浪高过一浪,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达到惊人高位。

去年9月底,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多次预言“明年(2013年)房价可能暴涨”。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听这样的言论,更不希望看到这种景象,但是今年年初却真实地上演了这一幕。有数据显示,北京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在1月突破3万,同比上涨36%。

受“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关于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讲话,以及“新国五条”政策的刺激,3月北京二手房均价达到35,30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6.05%,同比上涨41.23%。

看着周围的朋友、同事相继买了房子,或者是福利分房,我们期待政府的调控能够降低房价,至少不要再暴涨。然而,即使温总理曾屡次强调房价应该回归合理的位置,但每一次迎来的都是新一轮的房价上涨。

无奈的出手

因为对两限房看不到希望,我和爱人终于在2012年底放弃了等待,转投于二手房市场。然而在稍不留神的一瞬间,我们在西五环边上看中的小两居,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总价涨了近40万元,涨速真是望尘莫及呀!就连我曾经很不看好的远洋山水,如今的均价已是四万多。

房价上涨的同时,租房的价格也跟随一路上涨,平均房租已经达到53.5元/平方米,而五环内一套交通位置还可以的一居室,价格都已超过3,000元。加上持续的通胀,虽然政府公布的CPI数字很小,但我们感受到的物价十年来已不知翻了几倍。

于是,我们最终还是在无奈中,跳进了房价上涨的激流之中,在贷款加借款100多万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负翁”。

我的脑海里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在2008年房价下跌、尚在可承受价格之际买房,为什么不早早从限价房申请队伍中抽身而出,为什么在2012年底不及时出手?这么高的房价到底是谁造成的,开发商还是另有他人?我是不是应该继续观望,等待房价下跌呢?

然而,从签下购房合同的那一刻起,再多的遗憾、后悔与抱怨,好像都已无济于事,未来的二十年,我们注定要为这套小房子而奔波。等还清贷款的那一刻,我们将是什么样子呢,那个时候,房价还会这么高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4月5日是我生命中关键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到了“房奴”队伍中。

猜你喜欢
楼盘均价房价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番禺:江景“楼王”+全城热卖 TOP1+“巨无霸楼盘”齐登场!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幸福里(外一首)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中国新时代 2013年5期

中国新时代 的其它文章
看看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