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地读者阅读偏好调查——基于《2012 年中国纸质媒体书摘年度报告》数据的分析

2013-08-20 01:03吴蕙静
中国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书摘莫言出版社

文/吴蕙静

纸质媒体书摘以编辑的眼光对图书进行选择然后提供读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读者的阅读趋向,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趋同性。因此,考察纸质媒体书摘的刊登热点,可以从中判断各地读者的阅读偏好、格局变化以及纸媒书摘的发展趋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发布的《2012 年中国纸质媒体书摘年度报告》,即是通过样本观察统计,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该报告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四地2012年全年发行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13 家纸媒为样本;样本元素(即被摘录图书)1633 种,去掉重复品种为277 种,实际为1356 种。通过调查,共得出分类图书、出版社、作者等各类年度榜单,并依次对四地的书摘、热门图书、作者、定价、频率最高的字眼等进行分析。本文截取其中重要内容进行阐述。

调查结果显示,阅读群的分布打破了原有的平面构成的布局,明显体现交叉、多元趋势,由一种纸媒对接区域内所有受众已然成为历史,而书摘篇幅趋向短小、新鲜、快捷。此外,对纸质媒体书摘的走向进行研究时发现,纸质媒体书摘的发展可以遵循以下途径:纸媒与网媒互补且定位差异化,吸纳网媒受众,媒体融合、共存;不同的书摘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形态发布,细分发布空间与目标受众;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实现书摘延伸和纸媒书摘的扩容。

阅读偏好:京沪爱历史纪实 粤琼偏生活励志

本调查将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四地调查样本所刊书摘的图书依其大致内容分为纪实文学、人文社科、生活实用、励志成功、经营管理、其他等六大类别,在1356 种样本元素中, 纪实文学类占比最高(48.02%),其次为人文社科类(30.16%),两类占到总类别近八成(见表1),说明纸媒书摘的阅读对象比较成熟、稳重,以成熟人群为主。

表1 全部样本元素在六类图书中所占比例

北京与上海比较接近,纪实文学与人文社科两类都占到八成,说明京沪两地阅读人群较为成熟;生活实用、励志成功两类加总,广东、海南占比远超北京、上海,广东甚至占到四成,这与粤琼两地阅读人群较为年轻,且讲究饮食、养生的生活习惯有关。四地读者阅读口味的不同,反映了阅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差异。

其中,北京读者喜欢读传,如《顾颉刚自传》《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启功:诗书继世》等。这些传记中,既有当代名人也有近现代名人或后人的追忆,从中可以读出一些往常鲜为人知的故事乃至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个人的无奈和作为等。

上海读者喜欢读史,如《争议圆明园》《大故宫》《国共往事风云录》《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等。北京频繁上榜的人物传记在上海的榜单上只有奥运名将林丹和记者闾丘露薇的两种新著。以事件为主的纪实作品《邓小平访美那九天》和人文历史《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两地纸媒都有摘录。

广东、海南两地读者阅读倾向较接近,读者也相对年轻,喜欢阅读虚构的小说及成功励志读物。在广东上榜频次达2 次的书榜中,出现了2 种小说、2 种传记、2 种人文社科图书及1 种科普读物。而观察海南的纸媒书摘,有关时政方面的人文社科类几乎没有涉及,读者阅读层次相对单一,阅读需求偏向故事类的小说。《海口晚报》全年书摘一半是小说连载,《海南特区报》除小说连载外,是职场创业、成功励志类的书摘。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对热点事件的共同关注。2012 年是邓小平南方讲话20 周年,《深圳特区报》两次连载吴松营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2月13 日—4 月6 日,4 月9 日—5 月10 日),连载56天,该报称,第二次连载是顺应读者要求。《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述了1984 年小平同志首次到深圳视察的情景。同样是摘录伟人邓小平的新书,京沪两地上榜的却是《邓小平访美那九天》,这也体现了事件发生地的区域特点。

热门品类:传记、时政类书引起共鸣

在四地被摘录频次达4 次及以上图书生成的榜单中(见表2),可以发现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大众关注的话题,读者的阅读口味也是纸媒编辑选摘的准则。其中,纪实文学类占了8 种(其中4 种是传记),人文社科类占了5 种。无虚构小说,无生活实用类图书。

表2 四地纸媒所摘图书摘录频次年度总榜

在人文社科类细分的文化、政治、社会科学的小类中,北京纸媒的选摘是最高的,这与北京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北京人偏爱阅读政治、文化、社科方面的图书有关。而上海在人文社科类中以历史的摘录比例最高,其他如法律、宗教、心理学、军事等京沪两地相差不多。可见,京沪两地一种纸媒对接众多受众已然成为历史。广东在社会科学、法律、宗教等细目中都未涉及,海南有更多细目均为0%。

纪实文学中的传记类入榜书有《直到世界尽头》《顾颉刚自传》《我的零点时刻》《行走中的玫瑰》4 种,其中作者是体育明星1 种、媒体人2 种、学者1 种。2012 年正逢奥运年,人们对体育明星尤为关注,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的自传适时高调推出,赶上热读时机。此书也是入榜频次最高的,达6 次,说明纸媒书摘抓住了热点人物和热点事件而产生的集聚效应。上述榜单中,人物传记颇多,既与传主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口碑有关,也与近年传记新著频出有关。

人文社科类中,上榜的有往事追忆《国共往事风云录》《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亲历中英谈判的中国官员讲述《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 天》、作家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和王蒙新著《中国天机》,这些有着历史厚重感的题材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与上两年相比,2012 年榜单上未出现小说类图书。2010 年《风语》的上榜与电影《风声》的大获成功密切相关,2011 年《刘心武续红楼梦》的上榜与刘心武的名气和出版社的高超推销手段有关。2012年出彩的小说应该是刘震云《一九四二》,2012 年12月才出版,还未来得及上榜。

作者活跃度:莫言借诺奖热遍神州

一年中能有两种及以上的图书被纸媒摘录的作者,可视为图书市场上具有活跃度、新鲜度、影响力的作家。因着口碑,名家继续成为市场的活跃人物,也给出版社赢得了市场。本年度样本中,萨苏、叶永烈、岳南、金一南、阎连科、宗璞等作家值得关注。其中,首推莫言、刘心武、毕淑敏。

随着瑞典文学院10 月11 日宣布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其作品在市场上一时“洛阳纸贵”,出版社、书店库存及多家网站的莫言作品被抢购一空。紧接着,莫言作品被多家出版社以结集、套装、经典版、珍藏版、纪念收藏版、修订版、平装、精装、新版等各种形式争抢出版并遍地开花。市场上迅速出现了以作家、上海文艺、中国青年等出版社纷争天下的格局。

除了莫言自己的作品在近两个月内出了个遍,莫言的资源更得到充分的利用。市场上关于莫言的出版物同时出现的还有:《莫言的小说世界》(付艳霞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年10 月),《中国·百年之痒:聚焦莫言》(杨景民、贾西贝、彭思云著 巴蜀书社2012 年11 月),《高粱红了:对话莫言》(任瑄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年11 月),《莫言:诺奖的荣幸》(朱向前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 年12 月)……

此外,在调查样本中,有着小说家、建筑评论家、随笔作家、业余画家四种身份的刘心武作品被选摘的频率颇高。刘心武在2012 年出版的新书有10 种左右,被四地纸媒选摘的有6 种。毕淑敏作品也一直是图书市场上的常销书,被四地纸媒选摘的有4 种。

出版社活跃度:首推北京,江苏、上海次之

将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四地样本元素中的出版社排序,筛选出被摘录频次最多的20 家出版社,分析出版社的年度活跃度。从上榜出版社所在地,大致反映该地出版业的基本状况。以区域统计出版社的活跃度,也隐性透视出一些区域出版社在北京设立分支公司进行驻地化出版所形成的业绩。

表3 四地样本元素被摘录频次最多的20 家出版社

从表3 数据分析可知,活跃出版社所在地首推北京,江苏、上海次之,广西、湖南、湖北、广东、辽宁、重庆紧随其后。地处北京的出版社占据的席位均在一半以上,也显示出北京是我国出版中心、出版社总数占全国四成以上的实际现状。

汇总2010、2011、2012 年三个年度四地样本元素被摘录频次最多的20 家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坐稳第一(3 年入榜频次为151 次),其次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29 次)、三联书店(106 次)、江苏文艺出版社(101 次)、上海人民出版社(99 次)。前三名与2012 年年度相同,第四、第五名与2012 年有所不同。

2012 年中信出版社位列出版社活跃度首位,得益于体育明星李娜的传记《独自上场》和将时政新闻化成历史瞬间的《艰难一日:前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蒋勋说唐诗》等书的热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11 年第八位跃至2012年的第二位,亮轩《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资中筠《士人风骨》等摘录频次较高的作品是使其上位明显的主要功臣。

2011 年排名第二的三联书店,本年名次微调至第三名。2011 年排名第四的重庆出版社被2011 年排名第六的北京大学出版社替代,后者因有《顾颉刚自传》《鲤鱼洲纪事》的问世,而前者则不再出现在榜单内。

书名使用频率:中国、民国、世界居前三

筛选1356 种被摘录图书书名,遴选出书名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有:中国,被摘录152 次,2011 年在筛选1475 种图书时“中国”出现146 次,本年度多出6 个频次。其次有民国、世界、人生、生活、美国、吃、孩子、幸福、病、正能量等,通过这些在书名中集中出现的高频词,足以观察到本年度图书市场的一些倾向和出版业的基本走势。

表4 书名使用频次高的字眼

猜你喜欢
书摘莫言出版社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我等待……
书摘
微书摘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莫言:虚伪的文学
微书摘
石油工业出版社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