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转移法对青少年体质影响的研究①

2013-08-23 02:31汪顺江刘泽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良性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汪顺江 刘泽华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体能中的耐力、力量等素质持续下降、超重肥胖持续上升、视力低下检出率居高不下等敲响了国人警钟[1]。尽管如此,我们国家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某一阶段会得到好转,但总体还呈下降趋势,这显然不符合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质要求。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持续性孱弱现象,本文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突破口,结合体能训练相关理念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旨在为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1 身体素质转移认识

系统论指出不同的素质有不同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某一身体素质的改变会促进或制约到原有的另一种素质,运动素质之间就发生了转移,这是身体素质内在联系的必然规律[2]。

1.1 身体素质转移分类

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效果可分为良性转移和不良性转移;按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按身体素质转移的方向,可分为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

1.2 身体素质转移的发生机制

1.2.1 运动动作结构和机体肌肉工作特征的相似度

从运动素质的解剖学特征来看,各项运动素质都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的综合反映有关,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如果两种素质肌肉骨骼肌完成技术的动作结构形式或骨骼肌的收缩方式特征相似程度越大,素质间产生良性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1.2.2 各运动素质所需要能量供应来源的异同性

鉴于运动素质对能源物质的种类需求的不同,运动素质的提高是训练使有机体能量供应状态改善的结果。所以,当两种素质所需求的能源物质相同时,素质间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发生。

1.2.3 各运动素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一致性

不同要求的神经调节系统的作用对应着不同的运动素质,不同的素质变化要求使得调节机制不同。当两种素质发生良性转移时,则是他们对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相同时。

1.2.4 各运动素质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要求一致性

各运动素质都依赖于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当两种素质对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要求相同时,就会发生良性转移。

2 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

体质下降的青少年,最终会成为社会的潜在危机,他直接和国民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关系,而不仅仅是影响自身的成长。因此,对于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我们要不断地反省,并找出干预的措施。

2.1 社会应试教育观念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抓中考体育加试项目,学生“为考而练”,教师“为考而教”,急功近利,未从长远考虑。这样使得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增强学生体质”只停留在口号上,体育课也就“空壳化”,对青少年的体质没有任何促进作用[3]。

2.2 自身认识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内在原因

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青少年自身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则是体质下降的内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更新和发展取代了以往的步行或自行车,以静代动[4]。与此同时,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中的叛逆期,诸如吸烟、嗜酒、网瘾等都致使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2.3 家庭重智轻体思想因素是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当今,青少年成了家庭的核心,使他们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了孩子能够有精力学习,只重视孩子的营养,并不重视体育锻炼。加上体育锻炼存在风险,被大多数家长所排斥,青少年体质下降就顺理成章,终生体育锻炼意识也都成为无稽之谈。

3 基于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因素的对策研究

3.1 身体素质转移法增强青少年体质

3.1.1 正确理解身体素质转移效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身体素质的转移也不例外。要使身体素质转移朝着良性转移、直接转移、异类转移方向发展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使某一种素质得到较稳定的提高之后,才有可能向另一方转移,己经获得的转移效果也只能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体现并巩固下去,从而增强青少年体质。

3.1.2 科学预测身体素质转移效果

良性转移是训练所希望的。在进行某种素质训练时,就应该考虑多安排一些随之可产生良好转移的练习,去促进另一种素质的提高。如果事先预测到使用某些练习虽然能使某种素质得到提高,但也会产生不良转移,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止或减少,还可以就训练的时机、练习的数量、练习的安排先后等改用其他适宜的练习来弥补或消除。

3.1.3 高度重视间接转移效果

间接转移效果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转化过程。如力量素质提高了并不是马上就使速度素质得到提高,而有个“延迟性转化”的过程。所以在青少年的体育教学中应多安排,以便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3.2 体能训练相关理论增强青少年体质

3.2.1 科学采用功能性训练思想指导青少年体能训练

首先,在设计练习动作时,所选动作应尽量符合日常生活方式,选用器材应能实现锻炼部位的运动形式;其次,在练习过程中,要强调动作的质量,不要过多关注动作的数量;最后,注意青少年整体运动链的练习,重视运动链中薄弱环节的锻炼,针对性地促进青少年稳定性、平衡性的发展,达到高效且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能的目的。

3.2.2 有效采取平衡发展的理念增强青少年体质

鉴于现代体能训练特别强调平衡发展理念,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在青少年体能促进方法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平衡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使体能的各个要素在动态环境下全面平衡发展。

表1 青少年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分布表

3.2.3 高度重视青少年核心区力量训练发展体质

核心区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5]。人体核心区能力的增强,可以使身体各环节形成有效的动力链,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能基础如何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体质水平。

3.2.4 正确把握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见表1)

4 结语

(1)在发展运动素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只有遵循身体素质转移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理念,充分利用良性转移,避免不良转移,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与此同时应注意充分发挥青少年主观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体现个性化特点,最终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2)青少年体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开展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6.

[2] 徐林川.运动素质的迁移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7(2):64-66.

[3] 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5):125-128.

[4] 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7-71.

[5] 大卫·奥利弗.女子运动员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良性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锻炼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