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现状与培养思路1)

2013-08-30 07:25佘秋群涂素华
护理研究 2013年32期
关键词:年资规范化护士

陈 丽,文 华,陈 晨,佘秋群,涂素华

规范化护士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的是使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语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基本条件[1]。我省各地乃至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规范化护士培训,取得了“模式”性经验,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没有相应的认证标准。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任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指导教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成都、绵阳、泸州、南充、自贡、内江市等16所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医院的指导教师。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2],通过预调查设计了《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主要工作经历、是否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教学以来是否有参加与教学相关的学习经历等;发表论文、外语水平和规范化培训护士对指导教师培训内容需求满意度等。由研究者和各医院护理部联系,由护理部负责人统一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0%。本调查剔除部分回答内容不完善的问卷,其中三级医院30份,二级医院16份,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84.7%。并对20名护理负责人以及3名省卫生厅护理专干进行了访谈。

2 结果

2.1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人(%)

2.2 规范化护士培训对指导教师培训内容需求满意度情况(见 表2)

表2 规范化护士培训对指导教师培训内容需求满意度情况 人 (% )

3 讨论

3.1 指导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 指导教师的学历层次多元化并偏低,以中专、专科为主,与国外对护理师资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指导教师缺乏高学历师资的现状。指导教师职称结构偏低,以护师和主管护师为主,是各级医院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师资力量。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多为20岁~39岁,40岁~49岁指导教师相对较少。

3.2 执教资格与教学经验 规范化护士培训的三级医院34.41%、二级医院17.65%的指导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反映出目前指导教师准入标准低,大多数指导教师没有经过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指导教师工作经历3年~5年居多,高年资指导教师较少,而高年资护士是护理人才梯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无论在护理理论还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2]。赵素琴等[3]在对高年资护士的岗位需求调查中指出,73%的被调查者选择从事实习带教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国外大量资料也显示,人的创造期的最佳年龄区在35岁~49岁,这段时期是人的精力、体力旺盛阶段,工作热情高涨,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4]。

3.3 进修学习、外语水平、科研能力 近5年参加过本专业进修学习的指导教师仅占27.96%和11.76%。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指导教师应不断进修学习以适应医疗护理知识加速更新的现状,以在培训中培养和发展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各种核心能力。指导教师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知识的传播与更新,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理念、护理模式的变化。规范化培训护士对指导教师培训内容需求满意度情况也显示出对指导教师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较满意,但对科研能力、外语知识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满意度低。计算机能力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必需条件,外语知识是了解国外护理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科研设计对护理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提示应加强对指导教师这些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指导教师的培养思路

4.1 优化规范化护士培训中指导教师队伍结构 大力选拔和培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学历至少达到本科,保证他们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好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进行护理科研设计,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及较好的教学技巧。

4.2 根据规范化护士培训教学要求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我国《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取得教师资格需补修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加强指导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及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规范化护士培训进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进程。

4.3 将指导教师和专业护士培养有机结合,促进职业生涯的成长 指导教师应能够透彻地理解专业理论,并准确地进行表达,准确熟练地示范临床护理操作技能,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和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病人的问题,这些能力是一个临床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指导教师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加强自己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文献阅读与积累,不断将相关领域的进展介绍给同事和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目前,专业护士的培养工作已引起业内的重视,对于规范化护士培训的医院来讲,将指导教师和专业护士培养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1]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8-11.

[2] 储爱琴.临床护理教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67-68.

[3] 赵素琴,郭庆峰,徐湘.高年资护士职业规划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4C):1104.

[4] 齐艳,玄英哲,李春玉.我国护士专业化培训中指导教师资质现状与培养方向[J].护理研究,2009,23(5B):1226-1228.

猜你喜欢
年资规范化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