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残疾人群体小康建设

2013-09-01 02:25梁厚富
当代贵州 2013年19期
关键词:残联小康小康社会

文Ⅰ梁厚富

(作者系贵州省残联党组成员、省纪委派驻省残联专职纪检员 责任编辑/岳 振)

贵州全省有239.2万残疾人,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大。总体来看,贵州省残疾人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这得益于中央政策正确指引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还有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也提出相应的小康目标。在向小康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轻视残疾人群体的的同步小康问题,这也是实现贵州“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环节。

省残联结合贵州实际,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进社区、残疾人“白内障”复明、人工耳蜗、残障儿童康复等工作,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任务目标。

在残疾人创业就业、资助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就读、贫困残疾儿童入学以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维权等方面,我们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尽力构建残疾人群体共享国家改革成果及优惠特惠政策的组织和机制保障,培养调动了残疾人的创业自信、生活自信、发展自信。

5月19日是第23个全国助残日,图为作者(右)在清镇市看望慰问残疾人,并送去慰问金。(作者供图)

在基层调研中,我发现有许多关心残疾人的做法值得鼓励。比如赤水市残疾人根雕艺术。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人生活富裕,兴趣好爱逐渐广泛,把目光投向艺术,这就为残疾人就业扶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像根雕艺术这样的行业,依靠政府予以推广,以此带动残疾人创业和就业。

由于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人才队伍建设、帮扶救助、扶贫开发、创业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现行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良好的体制、有效的机制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我观察到,应该着重从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抓班子、带队伍、提素质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建设,这是推动残疾人群体同步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因此,贵州同步建成小康,实现贵州“中国梦”,人人有责,省残联更应加倍努力。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切实的民生工程,需要争取各方支持。残联作为群团组织,需要客观、实事求是地向党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汇报、反映残疾人工作的具体情况,争取出台更有效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优惠特惠政策;同时,也要向社会各界宣传、讲解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认识,争取最广泛的民众支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要把残疾人群体小康建设纳入全省发展大局,统筹安排。作为残疾人事业团体,残联要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帮扶措施,想方设法帮助残疾人群体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脱贫致富,让残疾人朋友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今年,是贵州推进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关键年,我认为,省残联要统筹谋划,按照轻、中、重度残疾人标准,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贵州省残疾人群体同步建成小康工作方案。

具体讲,应按照分步推进原则,首先通过政策宣传,让轻度残疾人自主创业进小康;其次加强教育培训,创建并扶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扩大残疾人就业面,促进中度残疾人就业创收进小康;最后,争取通过政策扶持,政策保障,让重度残疾人进小康,确保2020年全省残疾人与健全人全面同步建成小康。

猜你喜欢
残联小康小康社会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