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联噁二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2013-09-01 02:12陈桐滨潘庆能方桂坡谢光华
合成化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乙酸酐杂环苯环

陈桐滨,潘庆能,方桂坡,谢光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世界农药的专利有90%是关于杂环化合物的[1]。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杂环的农药化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噁二唑啉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如杀菌、杀虫、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和抗病毒等[2~6],受到农药及药物研发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的联噁二唑啉化合物(1a~1h,Scheme 1),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并初步测定了1a~1h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Scheme 1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WRS-2型熔点仪(温度未校正);Mercury-Plus400型核磁共振仪(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Impact-42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MAT 95XP型高分辨率质谱仪。

草酸二酰肼和草酸二酰腙(3a~3h)按文献[7]方法合成;其余所用试剂和溶剂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

1.2 合成

(1)1a~1h的合成(以1a为例)

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3a 0.2 g(0.68 mmol)和乙酸酐10 mL,搅拌下于95℃~100℃反应至终点(TLC跟踪)。旋蒸除去未反应的乙酸酐,加入DMF 2 mL~3 mL,倒入冰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滤饼干燥后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1a。

用类似方法合成1b~1h。

1.3 抗菌活性测定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1a~1h对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抗菌活性(c=1 mg·mL-1,DMF 为溶剂)。

培养基按文献[8]方法制备。用接种环挑取几环培养过1 d的细菌于85%的无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浓度为106~107cfu·mL-1的菌悬液;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将在1 mg·mL-1药液(DMF)中浸泡6 h~8 h的滤纸片(6.5 mm)用无菌镊子夹放到带菌的培养基上,于37℃培养1 d后测量抑菌圈直径,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合成与表征

1a~1h的实验结果和 MS数据见表 1,1H NMR和IR数据见表2。从表2可见(以1h为例),3 055 cm-1处吸收峰为苯环C-H伸缩振动吸收峰,1 665 cm-1处吸收峰为3-乙酰基羰基特征吸收,1 620 cm-1附近为 C=N吸收峰,1 270 cm-1和1 060 cm-1附近分别为N-N=C和CO-C吸收峰,是噁二唑啉环的特征吸收,说明噁二唑啉已成功合成。与3相比,1在3 150 cm-1处的N-H的吸收峰消失;1d的酚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在1 730 cm-1处出现一个C=O吸收峰。

表1 1a~1h的实验数据和MS数据Table 1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MS data of 1a~1h

表2 1a~1h的1H NMR和IR数据Table 2 1H NMR and IR data of 1a~1h

1a的1H NMR(表2)分析表明,2.20处的单峰是3-Ac中的甲基质子的吸收,噁二唑啉环2-H由于受芳环去屏蔽效应,吸收峰出现在7.00附近,苯环上的H吸收峰出现在7.10附近;1g苯环上有硝基的强吸电子效应,吸收峰出现在8.10和7.50;1d的酚羟基与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OCOCH3的H吸收峰出现在2.08;1e和1h端键-OCH3分别出现在3.63和3.60;1g和1h的2-CH3吸收峰出现在 1.85 和1.80。

MS分析数据(表1)表明,1a~1h均出现分子离子峰,与预期结构基本吻合。

2.2 抗菌活性

1a~1h的抗菌活性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1a~1h对3种受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2.5 mm~21.5 mm,说明1a~1h 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1b和1c的效果最好,1b的2-位上连接呋喃环,1c的2-位上苯环上连接了2个氯原子,呋喃环和氯原子的引入对联噁二唑啉的抑菌活性有叠加作用。

表3 1a~1h的抗菌活性*Table 3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1a~1h

[1] 柏再苏,王大翔.杂环、基因工程和二十一世纪的农药[J].农药,1998,37(6):2-6.

[2] Shaukath A K,Shashiknaht S.Microwave-assisetd synthesis of 2-amino and 2-azetidinonyl 5-(2-benzoyl-phenoxymethyl)-1,3,4-oxaziazoles[J].Heteroatom Chemistry,2004,15(1):37-42.

[3] Altalib M,Tashtoush H,Oden H.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lkyl and aryl substituten kbis-1,3,4-oxadiazoles[J].Synthetic Communications,1990,20(12):1811-1817.

[4] Hearn M J,Chanyaputhipong P Y.Preparation and spectroscopic of 3-acyl-1,3,4-oxadiazolines[J].J Heterocyclic Chem,1995,32(5):1647-1649.

[5] Pachhamia V L,Parikh A R,et al.Studies on 2,5-disubstituted-1,3,4-oxadiazoles.Preparat-ion and antimicroliab activity of 2-arylsulfonamido/-carbamylarylmethylamino-5-(4-pyridyl)-1,3,4-oxadiazoles[J].J Idian Chem Soc,1988,65(5):357-361.

[6] Martym S R,Ranelingam T,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2-substituted-6-carbeth oxy-5(H)H-oxo-1,3,4-oxadiazolo(4,5-a)pyrimidines[J].Indian J Chem Sect B,1988,27B(3):293-294.

[7] 陈桐滨,张熊禄,范小林.2,6-二(2'-芳基-3'-N-乙酰基-1',3',4'-噁二唑啉基)吡啶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08,30(12):919-920.

[8] 张友胜,宁正祥,杨伟丽.藤茶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乙酸酐杂环苯环
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对苯环上一元取代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分析
N-杂环化合物:从控制合成到天然物
基于ASPEN 模拟的TBPOH 硝化反应条件优化
乙酰化法常温测定醇酸树脂中羟基的含量
Z型三叉树多肽聚苯环系统的Hosoya指标的计算公式
五氧化二氮/硝酸/乙酸酐体系的拉曼光谱
新型N-杂环取代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
新型含氮杂环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铜N-杂环卡宾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