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33例相关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2013-09-11 09:23刘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8期
关键词:抗菌素天数内科

刘艳红

抗菌药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33例相关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刘艳红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及效果, 并总结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抗菌药物引起的相关性腹泻患者33例, 对所有患者立即停止引发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给予患者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抑制肠蠕动药物的使用。结果 29例轻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3.1±0.8)d, 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6.2±2.3)d, 治愈率为100%;4例重症患者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7.5±1.3)d, 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16.8±4.6)d, 治愈率为75%;另外1例重症患者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 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 减少侵袭性治疗, 同时给予早期进食和肠内营养, 在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同时尽量补充足够的益生菌可使肠内菌群平衡, 达到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机率降到最低的目的,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抗菌药物;呼吸内科;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指的是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肠道内菌群的紊乱, 有益菌相对减少, 产气荚膜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克雷伯杆菌等致病菌急剧增多, 继而导致腹泻[1]。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引发不同的发病率,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重者会出现脓血样便, 甚至导致死亡。本次研究的33例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在得到对症治疗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抗菌药物引起的相关性腹泻33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4例, 年龄49~81岁, 平均65岁。所有患者全部符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 在应用抗菌药物3~18 d后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以6 d以后多见;患者不但表现为原发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还伴有腹部压痛、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 还会出现排便量的增加, 每天排便次数为5~10次, 且大便颜色呈棕黄色或草绿色, 性状呈蛋花样、稀水样、稀糊样, 排便过程中可能还会伴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将患者粪便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可发现球杆菌、真菌孢子比例的失调, 并伴有白细胞、红细胞等。

1.2 治疗方法 立即将可能引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药物停用, 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如禁食、泌尿道插管、留置胃管等治疗, 给予患者补液、补钾、补盐治疗, 避免抑制肠蠕动药物的使用;若患者确实需要抗菌药物, 则需应用窄谱抗菌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

数资料以n%表示,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2 结果

29例轻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3.1±0.8)d, 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6.2±2.3)d, 治愈率为100%;4例重症患者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7.5±1.3)d, 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16.8±4.6)d, 治愈率为75%;另外1例重症患者治疗无效后死亡,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症状改善情况( x-±s, %)

3 讨论

呼吸内科患者多伴有闷喘、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主要是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 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治疗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但是随着抗菌素种类增多, 滥用抗菌素现象也日趋严重, 这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发生,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就是其中之一, 也是呼吸内科较严重的应用抗菌药物发生的不良作用, 引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因素是抗生素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主要是原发性疾病的病情较重患者、年龄偏大患者、接受禁食治疗的患者等较易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3];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机率增加的因素有: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 多种抗菌素联合应用;禁食也可能会引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患者若合并休克、重度感染时, 其肠蠕动会随之减慢, 分泌的消化液少, 肠黏膜摄取营养遇到障碍, 导致黏膜屏障受到损害, 甚至出现坏死、脱落;长时间住院,各种医源性感染增加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具有侵袭性的操作(吸痰、留置胃管、气管切开、灌肠等)会导致患者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 致使局部环境发生改变, 导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降低[4]。

据有关报道称, 临床住院腹泻患者中约45%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且多发于抗菌药物使用后的5~8 d, 最早在用药第1天发病, 最迟于停药后50 d发病, 临床表现和临床症状轻重不等, 轻者排便次数增加, 并排大量的水样便, 重者便中带血, 呈条状蛋花汤样或斑片状假膜, 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很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脱水、休克、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5]。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为:抗菌药物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 使菌群发生紊乱,破坏了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胆汁、糖等代谢出现异常, 导致致病菌出现异常的生长, 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 使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出现腹泻。长时间应用抗菌素会增加AAD的发生几率, 本次研究33例患者中, 应用抗菌6 d以后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者较多;4例危重患者是因为进行了多种侵入性的操作, 这增加了各种医源性、机会性感染源的侵袭机会, 增加了该病的发生几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 临床呼吸内科在治疗患者的原发病中要治疗合理的方案, 各项操作特别是侵入性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选用要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并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菌素, 尽量缩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对于易发生AAD的患者要选用可能会诱发AAD几率低的药物进行治疗,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进食, 另外应用抗菌素时要注意补充益生菌, 以使肠内菌群趋于稳定状态, 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几率,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6]。当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时, 应立即将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调整, 并加入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整, 调节肠道菌群, 使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得以重建, 必要时应用蒙脱石散, 并使微生态膜屏障作用得以发挥, 使致病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受到抑制并吸附, 使肠道的免疫力有效提高, 以尽快消除患者的病情, 但若腹泻较严重时, 如便中带血时, 要注意补液、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肠紊乱等情况, 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 取得了良好效果[7]。

大多数抗菌素都有可能引发AAD, 可引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抗菌素常见为青霉素类、头孢三代类、头孢二代类、碳青酶烯类、克林霉素。静脉输液或口服抗菌药物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导致腹泻的发生;头孢二代、三代抗菌素引起腹泻与使用频率有关, 与剂量无关;有关调查显示广谱青霉素类是诱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最多药物。

总之, 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若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也可能会因治疗无效而死亡, 这严重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所以预防该病的发生最为关健, 临床使用抗菌素治疗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条件、病情及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慎重选择药物, 对于可能发生AAD的高危人群尽量选用诱发该病几率较低的药物, 尽早的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及进食, 尽量减少侵袭性治疗, 使用抗菌素时注意补充微生态益生菌以稳定肠道内正常菌群[8]。

[1] 苏志谦.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中医医药指南, 2012, 10(2):170-171.

[2] 吴万水.呼吸内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9):1489-1490.

[3] 庄贵祥.100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治疗体会.中国卫生产业, 2012, 7(B):84.

[4] 陈宏, 陈群, 方明.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实践, 2010, 13(2C):655-656.

[5] 杨丽, 翟东升.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8例分析.临床荟萃, 2010, 25(6):504-505.

[6] 刘锦卫.40例内科住院病人抗茵药物相关性腹泻治疗分析.大众健康, 2012, 9:165.

[7] 胡祥英, 黄善文, 邢愚.小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 10(3):202-204.

[8] 黄升武.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搞, 2011, 8(28):1325-1326.

Clinical experience of 33 patients associated diarrhea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LIU Yan-ho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Aospital, Henan 476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preven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Methods 33 patients with diarrhea caused by antimicrobi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in 2010 December to 2012 year in November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reated cases, use of all patients to immediately stop the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patients were given rehydration, potassium, fasting treatment, avoid the use of inhibiting intestinal peristalsis.Results 2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ild symptoms improve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to (3.1±0.8) d,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days averaged (6.2±2.3) d, the cure rate was 100%; 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ymptoms improve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to (7.5±1.3) d,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days averaged (16.8±4.6) d, the cure rate was 75%; The other 1 c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fter death.Conclusion The choice of drug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reducing invasive treatment, while giving the early feeding with enteral nutri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antibiotic therapy at the same time try to add enough probiotics can make intestinal flora balance, to achieve the antibiotic related diarrhea rate lowest objective, ensure the life of patients safety.

Antimicrobial drugs; Respiratory medicine; Associated diarrhea; Clinical effect

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抗菌素天数内科
内转科型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生日谜题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