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13-09-12 09:32蒋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蒋明

胃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涉及区域的神经支配复杂,如何让选择理想的麻醉方式,较小患者术后疼痛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胃癌根治手术往往选择全麻等单一的麻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是由于无法完全阻断麻醉和手术中伤害以及刺激的传入及术中应激反应较大等原因,术后重度痛发生率较高[1,2]。另外,由于术中长时间、大剂量应用阿片类药物,在术后早期停药后易出现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现象[3]。研究表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肝、肾及胆道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4],但对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影响仍有待探讨,本研究通过比较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减轻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且均为初次手术,无放、化疗及激素治疗史。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GEA组),其中CA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22~55岁,平均(35.8±4.1)岁,体重46~72kg,平均(58.5±6.2)kg,ASA分级:Ⅰ~Ⅲ级;CGEA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24~57岁,平均(36.5±3.8)岁,体重45~70kg,平均(55.9±4.7)kg,ASA 分级:Ⅰ~Ⅲ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CA组采取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给予2 mg/kg鲁米那钠和0.02 mg/kg阿托品进行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舒芬太尼0.3mg/kg和罗库溴铵0.9 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管前常规应用罗库溴铵0.5 mg/kg维持肌松,成功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术中每隔1.5 h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维持麻醉,直至术毕前 0.5 h。②CGEA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CA组患者全麻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经第8、9胸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注入1.5%利多卡因4 ml,确定麻醉平面出现(采用针刺法)且无不良反应后,再注入0.25%罗哌卡因8 ml,术中每隔1 h注入0.25%罗哌卡因5 ml。

1.3 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采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剧痛为10分)。VAS评分≥7分为重度痛,3分<VAS评分<7分为中度痛,VAS评分≤3分为轻度痛。凡术后VAS评分>3分的患者接受静脉吗啡滴定,并在滴定结束时记录吗啡总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CGEA组术后1 h、4 h、8 h、12 h及24 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CA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12 h,CGEA组重度疼痛发生率、吗啡用量明显低于GA组(P<0.0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n=28)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n=28)

注:与CA组比较,*P<0.05

24 h CGEA组 2.10±0.23* 2.35±0.24* 3.14±0.40* 1.50±0.31* 0.51±0.11组别 术后1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8±0.24 CA组 2.61±0.51 3.12±0.37 3.86±0.49 3.23±0.45 1.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以往常选择全麻等单一的麻醉方式,但全麻手术操作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严重的并发症[5,6]。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因具有易于控制、全麻用药量少、用药灵活、环境污染少、术后镇痛便利以及苏醒迅速等优点,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7]。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对躯体采取双向阻断的方式,伤害性地刺激脊髓传导并引起迷走神经介导和交感神经兴奋的内脏牵拉反应,由于术中术后都具有良好镇痛效果,降低了术中儿茶酚胺的释放,使容量血和阻力血管扩张,从而稳定循环系统[8,9]。谢力等[10]研究发现,运用全麻联合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压、静脉压波动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应用还可以优势互补,麻醉效果理想,便于术者操作,可有效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发生,能最大限度的维持手术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在机械通气保证充分供氧的基础上,显著减少全麻用药两,患者术后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减少、后期康复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CGEA组术后1 h、4 h、8 h、12 h及 24 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CA组疼痛程度评分(均P<0.05),且CGEA组仅术后8 h时VAS评分大于3分,而CA组在术后4 h、8 h、12 h的VAS评分均大于3分。CGTA组患者术后重度痛发生率及吗啡总用量均明显低于GA组(P<0.01,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提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单独使用全麻后患者疼痛程度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独使用全麻组高,原因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阻滞对内脏和腹壁的伤害性感受均有较好的阻断作用,使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性降低[9]。

[1]张剑.胃癌根治术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缩短拔管时间的意义.陕西医学杂志,2012,21(8):998-999.

[2]Aubrun F,Valede N,Coriat P,et al.Predictive factors of severe 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pestanesthesia care unit.Anesth Analg,2008,106(5):1535-1541.

[3]吴一泉,金周晟,刘启敏.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中华麻醉医学,2012,32(1):74-77.

[4]庄心鱼,曾因明,练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4-1218.

[5]李斌,张洁.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老年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7):36-38.

[6]黎尚荣,陈锡慧,苏晓璐.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2006,22(4):655-356.

[7]费建芬,钱晓敏,汤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2008,24(4):345-346.

[8]魏训科,孝玉忠.比较吸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吸麻醉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35):150-152.

[9]潘雪峰,董华进,宫泽辉.等.内皮素与心血管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国外医学,2007,34(1):12-17.

[10]谢力,刘洁.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34例麻醉效果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72-1173.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