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的评价

2013-09-12 09:32任培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置换术

任培才

股骨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多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麻醉方案的选择在手术操作、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较为重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现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行CSEA,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拟行髋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41例,年龄28~86岁,体重45.5~75.5 kg。ASA分级:Ⅱ~Ⅲ级。包括股骨颈骨折27例,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骨性关节炎14例。术前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 g/L者占20%,心电图异常者占89%,伴有心脑血管病史者9%。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各4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肌肉注射0.1 g鲁米那,留置尿管。进入手术室后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200 ml,椎管内穿刺,严格检测患者ECG、无创血压(B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

CSEA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选择L2-3或L3-4椎间间隙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采用25 g腰穿针经18 g硬膜外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20~30 s内以1%罗哌卡因混合10%葡萄糖比重液,按照2:1注入2.0~2.2 ml。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3~4 cm,调整麻醉平面。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3~5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EA组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选择L2-3椎间间隙为穿刺点。用18 g腰穿针刺入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导管,留置3~4 cm。平卧位,给予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出现阶段性平面后继续给予2%利多卡因5~10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L5节段。术中每隔1 h追加一次4~5 ml,2%利多卡因以维持麻醉效果。

手术过程中持续面罩吸氧,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输注200~400 ml的红细胞悬浮液。

1.3 麻醉效果测定 镇痛效果:优:切皮时无痛觉,未用任何辅助药物;良:切皮时有感觉但无痛觉,需要应用安定类药物;中:切皮时有轻微疼痛,必须静脉输注安定类和阿片类药物辅助;差:镇痛效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要改行全身麻醉。肌松效果评定标准为:优:肌肉松弛,手术操作顺利;良:肌肉较紧,手术尚可进行;差:肌肉紧张,手术无法进行。

术中监测SBP、DBP、HR、SpO2变化,血压下降<20%者不用特殊处理,下降>20%者应用降压药物;心率下降<20%者无需特殊处理,心率下降>20%且<50次/min时,静脉输注阿托品;以SpO2<90%或呼吸频率<10次/min为呼吸抑制,需要辅助呼吸。术后2 h内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痛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例)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例)

分组 起效时间(min)镇痛效果 肌肉松弛效果优良中差优良差CSEA 4.5±0.9 32 8 0 0 40 0 0 EA 12.8±3.6 25 11 2 2 28 9 3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SEA组镇痛效果优良率100%(40/40),而EA组则为90.0%(36/40),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肉松弛程度 CSEA组优100%(40/40),EA组优70.0%(28/4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手术过程中,两组麻醉最高平面无显著性差异,且并未出现改行全麻的患者。

2.2 术中辅助药物应用情况 CSEA组15例(37.5%)患者术中应用杜冷丁或咪唑安定,EA组31例(77.5%)患者使用杜冷丁、芬太尼或咪唑安定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SEA组术中18例(45.0%)辅助应用局麻药物,EA组39例(97.5%)应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麻醉前后SpO2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SpO2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10 min内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面罩吸氧后,两组需氧饱和度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本次手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2.4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2 h随访,CSEA组1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EA组2例有轻微的腰痛,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主要依赖于其阻滞平面容易控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等优点。硬膜外麻醉具有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侧入法穿刺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在L2~3和L3~4间隙穿刺更顺利,硬膜外麻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少,术中用药极易控制,术后恢复快、镇痛效果好。但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时间长,往往存在麻醉不完善的情况。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效果优良,本组中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EA组显著缩短(P<0.01),同时术中镇痛优良率、肌肉松弛情况显著优于EA组(P<0.01)。临床证明,CSEA能够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势,弥补单纯腰麻带来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同时能够减少术中辅助用药,减轻对患者心脑血管循环的影响,从而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袁文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80-181.

[2]杨安波,杜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观察应用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1,10:69.

[3]毛剑霞,许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359-359.

[4]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42-745.

[5]许文军.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效果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2):320-321.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腰麻伴硬膜外盐水扩充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